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特点及困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特点及困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我国心理咨询发展历程及心理咨询的定义、对象和分类导入,比较说明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对象性、公益性、问题集中、个体咨询为主、短期咨询为主、方法简易等特点。指出了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困境:部分高校仍不够重视,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不清,从业队伍力量薄弱、水平良莠不齐,咨询师重理论轻技能,咨询关系不利等。

关键词:高校 心理咨询 特点 困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43-02

1 我国心理咨询发展历程

相较于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咨询学来说,我国心理咨询起步相对较晚,基础比较薄弱。20世纪30年代,丁瓒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长期关注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于1937年与丁祖荫一起,翻译出版了F.D.Brooks的《青年心理学》。以此为起点,中国的心理咨询工作仅有70年左右历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刚刚萌芽的健康心理咨询工作毁于一旦,到60、70年代,又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心理学再次被摧残甚至在中国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初,我国心理咨询才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1986年,北京朝阳医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科室,从此,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2 心理咨询的定义、对象及分类

2.1 定义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给出的定义是:“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2 对象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或者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

2.3 分类

根据咨询的性质,可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根据咨询的规模,可分为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咨询;根据治疗时程可以分为短期心理咨询(1~3周内)、中期心理咨询(1~3个月内)、长期心理咨询(3个月以上);按形式不同可分为门诊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和互联网心理咨询。

3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特点

目前,全国大、中、小学校均已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或正在建立这类机构。相比较综合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科室或者心理咨询专科医院,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工作除了具备我国当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

3.1 对象性

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为年龄在青春期在校学生。

3.2 公益性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多数是作为学生工作的派出机构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的,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还需宣传鼓励广大师生正视心理问题并向机构积极寻求帮助。

3.3 问题集中

在学生们寻求帮助的问题中,适应、学习、恋爱、人际和就业五类“困难”导致的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主要症状表现也比较明显,其中失眠、郁闷、压力、焦虑、烦躁等最为常见。

3.4 个体咨询为主

心理咨询可以个体和团体的方式分别进行。能经常富于成效地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高校不多,更多地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简易、免费的个体咨询。

3.5 短期咨询为主

在高校中,稳固、中立和有效的咨询关系建立和维系难度较大。多数同学不论困扰有否解决,都短期(1~3周内)便结束了咨询关系。少数重点学生在咨询师的积极跟踪和回访过程中可能保持到中期(1~3个月)长度。超过3个月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常会被转介到校外专门机构,极少数疑似神经症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甚至不得不休学或者退学以配合治疗,自然也就脱离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范围了。

3.6 方法简易

很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使用的方法都比较单一和简单,少数甚至只停留在简单的摄入性会谈阶段或者作为一个倾听者被需要和依赖。因此,局限于应付一般心理问题,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评估诊断明显自信心不足。至于心理测验,一般高校都会针对所有新生在入学初做一个普适性的心理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反馈给思想政治辅导员等人。在学生真正出现特定突出问题而提出求助时,多数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并不能严格、规范和有针对性地对求助者实施专业心理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准确科学地解释。

4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困境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分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因为其学科交叉性出现工作误区,当其在高校实施时,又面临着与教育本身的独立兼容、相辅相成问题。因此,难免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困境。

4.1 部分高校仍不够重视

基于心理咨询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高校心理咨询已经全面普及并且发展势头强劲。尽管如此,部分高校虽已开设心理咨询机构,但从理念上仍旧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心理咨询难以取得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外的完全独立地位,心理咨询相关知识普及率也较低;二是投入较少,心理咨询师应该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团体咨询活动的开展也对场地和道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人力、物力、制度和资金的充分保障,而这在许多高校中尚且无法实现。

4.2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不清

在我国,心理咨询有一个独特的弊病,那就是将心理咨询延伸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如使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理念,去解决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这显然是荒唐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鼓励其通过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作为工具充分运用到教育活动中。部分省市教育部门甚至将此作为辅导员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以政策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往往容易混淆自身角色。

上述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解决的主要办法之一是咨询师严格地将心理健康咨询限制在本学科范围之内,准确划定工作对象,并将它们纳入分类诊断系统。其次,专业心理咨询需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区分,获得独立的地位。

4.3 从业队伍力量薄弱,水平良莠不齐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但专职从业人员并不多,很多咨询师是辅导员或校内其他人员兼职。而且,不少从业人员并未经过专业考核,不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精神活动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良好的品格,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等。不难发现,当前高校部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与此要求差距甚远。

想要解除这一困境,一方面学校应将心理咨询摆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严格把关和考核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原则上要求其必须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从业人员定期参加理论和技能提升培训。

4.4 咨询师重理论轻技能

高校心理咨询师因为通常与高校教师的身份重叠,比较重视理论素养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比较全面、扎实。不少心理咨询师同时承担了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科研方面,许多起步较晚的高校仍局限于定性描述,心理测验等定量研究较少。咨询工作作为三者之一,本身占用的咨询师的精力已不足,而在这有限的临床实践中,多数教学或科研型咨询师又倾向于说教式、理论型的方法,多采用询问、概述等参与性技术或解释、指导等影响性技术,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综合性技术和专业心理测验使用则较少。因此,即使工作较长时间,仍不具备全面和较高水平的实操技能。

4.5 咨询关系不利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反应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询关系。就咨询师而言,其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的特殊情境下,想要建立有利的咨询关系是不容易的。首先,就求助者而言,对于向校内心理咨询师甚至自己的辅导员寻求有效帮助的期望程度并不高。尤其当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身份混杂的时候,在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便多了一层师生关系,这对于咨询师保持绝对中立的态度是极大的挑战。而丧失中立态度,是心理咨询工作所不允许的。其次,高校心理咨询的公益性很容易导致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或执行不力,求助者可能因此不懂珍惜而合作态度欠佳,对咨询师的尊重和反应不够。最后,短期咨询为主的咨询关系,不利于咨询师对某些典型问题深入处理和跟踪回访。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 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高校辅导员管理办法[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