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学生语文作文教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学生语文作文教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文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使他们克服写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3402

我校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甚为重视,设有文学社、记者站两大社团组织,每周安排各班学生写文学稿、广播稿,每学年进行四至五次全校作文竞赛。但我发现,许多同学对写作缺乏重视意识,存在心理负担,往往东拼西凑,应付了事。其中固有中职学生厌学因素,但教师对学生写作正确引导的缺失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确的办法是把主要意义不放在学科上,而放在学生由于掌握了学科而获得的能力上。”我认为,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养成学生写作习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叶圣陶告知我们:“现代做人,写作已同衣食一样,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作文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情绪,扫除怕吃苦、怕动脑的懒惰思想,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感而发。我在本班教学过程中,当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了各项青年志愿者活动之后,都要求学生记叙事情的经过,发表感想,尽量对学生的文章肯定赞许,爱护他们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养成动手纪录的良好习惯。尤其在听了学校邀请的身残志坚的本地青年作家缪灯明(笔名沙漠洲)的报告之后,同学们受到极大鼓舞,创作热情高涨,不需我交代,80%以上的同学都拿出了一篇具有较高质量的作文。这样,学生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把作文当作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心中有话,尽量用文字发表,这就构成了写作的主体意识。

2 养成学生阅读习惯,观察积累储备学识

要写作就必须阅读,阅读是积聚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广泛汲取知识,增强感受能力,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认为:“全面的教育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生活的真正的表达者的必需。”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列举大量古今中外名人读书事例,强化学生“开卷有益”思想,借助网络平台,推荐一些思想健康、引人向上的作品来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精读、略读相结合,手脑并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读书笔记并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善于运用眼睛和耳朵,勤于观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边观察边思考,防止走马观花。我告知学生,像丁玲这样的优秀作家,从小就喜欢观察人,遇到人虽不能记得他的名字,但此人的形貌、动作姿态、语言声调等,都在她的心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导致了她在作品中能把人物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观察中积累,饱读诗书、贴近自然万物,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获得丰富的感觉印象,这就构成了写作之源。

3 养成学生分析习惯,聚材选材运思炼意

写作文要确立主题,一是要正确。写作没有材料,是“无米之炊”,当然无从提炼。有了材料,不注意分析、取舍,不能抓住材料的实质,只罗列材料,泛泛而谈,没有主次,没有详略,这样,材料再多,也写不出好文章。中职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带有片面性、主观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易受暗示、感情用事。在教学《第六枚戒指》这篇课文时,通过分析主人公“艾艾”和男顾客的语言、动作、心理,学生们懂得了,作文不仅是向读者提供真实的生活画面,而且还要告诉读者,在这些生活画面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所以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克服简单化、绝对化,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实质,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的分析工作。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要指导学生确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对事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找出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及现象,这样得出的认识更接近于真实,同时也更为全面。

二是要深刻。中职学生写作文往往浮于表面,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不善于往深处想、往远处看。这是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思维能力训练,对社会现象、生活浪花缺少观察和思考,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不能挖掘出蕴藏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生活哲理。任何一种题材,其本身包含一定的思想容量,往往蕴含着真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时,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巧妙选取角度,由表及里,寻找突破口,注意从细微处入手,小中见大,抓住一点,集中笔墨,步步深入,挖掘下去,而达到深刻的目的。教材中《履痕》一课就是很好的范例,作者用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方式,通过描写幼儿时穿老虎鞋带来的欢乐,少年时看妈妈灯下纳鞋底的情景,青年时试穿“冲福尼”新步鞋的场面,为读者展现了感人至深的母爱,指导学生学习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体味其中流淌着的母爱暖流;不能仅停留于单纯的感动,而应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从而由小题材写出比较深刻的主题来。

三是要新颖。写文章思路要不落俗套,善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要显出新意。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首先,立意要新,指导学生勤于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抓住时代脉搏,能独具慧眼地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主题要有现实针对性,力求多方变换角度,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取人所未谈之理,舍人所已谈之理”我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设计便于展开逆向思维的作文题目,如“吃亏才是福”、“良药未必苦口”等,同时借助讲述课文《老子》三则中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祸福相互转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学生写作兴趣得以提高。其次,选材要新,一般人的心理倾向是喜新好奇,所以独特的、鲜为人知的题材,自然会引起读者新的感受和阅读欲望。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题材,也要能别出心裁翻出新意,如一些关于师生情、家乡赞等老题材、熟题材,除了从它本身挖掘新意外,还要从中体现出社会时代的特点,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新气象,做到同中求异。教材中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就是这样的美文,望月思乡,本是国人的传统心态,作者把童年月下的趣事与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及朗润园的奇景分别对比,思乡情怀,悠然流出纸外。再次,构思要新,好的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时而写此地,时而写彼地,时而写现在,时而写过去,海阔天空,挥洒自如,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同学们在学习了《信》这篇小小说之后,感触颇多:儿子亲情淡漠,总是借口工作繁忙,长期不给妈妈写信。母亲想念儿子心切,别出心裁地代儿子给自己写信。离奇的故事情节令人啼笑皆非,但却合乎生活的真实。这种构思出人意料之外,有如撞钟,“清音有余”,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改变思维方式,写出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