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语词义变化原因新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语词义变化原因新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所有语言都是变化的,英语也不例外。在语言的变化中,词义变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回顾前人对英语词义变化原因的研究,分析他们的优势和不足,继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指出了研究英语词义变化原因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词义 变化 原因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12-02

一、引言

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语言也是如此。语言的词义变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进行着,是必然的历史发展阶段。词义的变化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的发展总是要求人类用新的概念、新的意义去描述新事物,而词义变化则为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非常简便的解决方法(Traugott,E.C,Richard B.Dasher,2005)。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词语经过了无数的演变,因此,现在我们使用的每一个词语都和它最先出现时的意义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的变化既包括旧的意义的改变或消失,也包括新的意义的产生。词义变化的原因和方式也是形态多异的(A.Blank;P.Koch,1999)。关于词义变化的方式,语言学家们的观点大同小异。主要的几种方式是:词义扩展、词义缩小、词义升格与降格、词义转移(戴炜栋,2002)。但对于词义变化的原因,由于其复杂性更甚于前者,语言学家和学者们的见解相差较大。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关于英语词义演变原因的研究早在19世纪起就已经开始,因此这个方面的研究数量众多且各成一派。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2003年-2012年)库查阅相关文章,抽选了五篇近三年的关于词义变化原因的研究论文。下面笔者一一概述这五篇论文关于语义变化原因的分析。

张绍全(2010)在阐释英语词义演变原因时,首先概括并评析了国外一些著名语言学家的观点,如Geeraerts,Heine, Claudi& Hnnemeyer和Breal等。接着又重点阐述和比较了Ullmann和Blank的观点。在概括、分析和评价了国外语言学家的观点后,张(2010)提出了自己的分类。他认为英语词义演变原因可简化为三个,即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原因。客观原因是第一原因,是指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包括自然、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社会集团、历史的发展变化等等。其次是人的因素,主要是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感情的变化。最后是语言因素,例如语言与语言间的互动以及语言内在的省力原则。张(2010)的原因分类虽然包括了前人容易忽略的人的因素,但在原因的阐释过程中,他将三个动因进行了一个轻重排序,在各个原因的地位上难免有偏袒和轻视。其实,词义的变化是所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每个因素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一样重要的,只有在所起作用的领域不一样。最后,笔者认为,语言原因不应该和客观原因并列起来,即语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客观原因。

王华伟(2010)在简述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时,将其分为两个主要的原因:社会原因和语言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包括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阶级、民族和种族情绪以及性别差异等五个因素。语言原因中主要列举了词语的简化对词义演变的影响。王的这种分类虽然简单易懂,却显得很笼统,难以突出很多明显、常起作用的因素,如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心理变化。另外,对于社会原因的后三个分类项,与其说是词义变化的原因,不如说是划分英语变体的依据。

安颜(2010)认为影响英语词义变化的相关因素相当复杂,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外来影响等;内部原因包括心理原因和语言原因。这种内因和外因的两分法比较清晰,也容易在这两个大的分类下扩展出更具体的子分类。但和前两者的分类相比安的分类比较单纯、不够全面。例如心理因素并不能概括人的思维和思想的变化。

侯丹青(2011)在分析英语词义表达的演变时指出词义演变主要受特定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发展、心理价值变迁、语言功能变化等因素制约,因此分为特定历史原因、社会发展原因、心理因素、语言变化四个原因。和前两者的分类相比侯的分类比较单纯、不够全面。例如在阐述心理因素时,没有突出人的思维和思想的变化。另外,社会和历史原因的分类标准似乎不适合用来分类出心理因素和语言变化,实际上是犯了标准不一致的错误。

郭楚生(2012)在谈论词义的变化和发展时,认为词义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如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等;心理因素;和外来词的影响。内部因素则包括语言的经济原则和习惯组合。和安颜的分析一样,将词义变化的原因总结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是可取的,但外部因素的划分似乎有所欠缺。在这一点上,笔者更加赞同张绍全(2010)提出的客观原因的划分,但人的因素在这里也是不可疏漏的,因为人的因素对语言的变化来说属于外部因素。

三、英语词义变化原因分析

英语词义的变化是指词的基本形式不变,而词的意义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前所述,这种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展、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升格和降格等形式。导致词义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难以一一列举和分类。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分析原因的方法,即首先抓住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然后分析其外因和内因,再在外因和内因两个树干下分出更小、更具体的小枝干。

笔者认为,语言是人的语言,语言的变化,包括词义的变化归根究底是人的变化导致的。因此,词义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使用者心理、思维和观念的变化。每一个词第一次出现时都只是单纯地表示一个新出现的事物、概念或现象,随着人类和这些新事物或现象接触的增多,对它们的态度和认识逐渐发生改变,代表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词语的含义也自然而然发生改变。

而英语词义变化的内因和外因应从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语言内因素是指由于英语语言本身的发展和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它主要包括跨语言交流引起的词义变化、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词语的类比等。语言外因素是指与语言变化无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最为复杂,可以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社会历史三个方面来分析(陈蕾菁,2009)。社会环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四个因素;社会心理是指社会群体的心理倾向,包括迎合求同心理和追新求异心理;社会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历史,主要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累积的文化及其变化引起语言的变化,从而产生对词义的影响。

四、词义变化原因的研究意义

语言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词义也是如此。词义演变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现象,了解和探析英语词义演变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研究者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性。第一,了解词义变化的原因,才能预测和估计词义变化的结果,有利于正确理解语言和表达思想,促进语言学习。第二,在探索词义变化原因的过程中,研究者能够增加自己对该门语言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这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熟悉了目的语文化,实现了文化习得。第三,探寻词义变化的原因,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掌握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其次,对于语言研究而言,词义变化原因的研究是英语语言研究,尤其是词汇和语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对整个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由于词义和语言一样,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词义变化也有可能出现新的原因。只有坚持对词义变化的原因进行探究,考虑现代语言变化的趋势和现象,才能让语言研究跟上时代步伐,推进人类语言研究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的,语言变化的原因纷繁复杂,尤其是词义变化的原因,更是引起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由于词义变化牵涉的因素很多,因此,虽然对词义演变的原因研究已较深入和透彻,但研究者之间却很难达成共识。笔者在参阅了几个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读者更多的参考,并希望读者能够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A.Blank;P.Koch(eds.). Why do New Meanings Occur? A Cognitive Typology of the Motivations for Lexical Semantic Chang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9.

[2]Traugott,E.C,Richard B.Dasher.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3]张绍全.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J].外语学刊,2010(1):31-35.

[4]戚国辉,杨成虎.“最好”的词义演变与主观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51-55.

[5]侯丹青.试析英语词义表达的微妙演变[J].作家杂志.2011(3):203-204.

[6]王华伟.简述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J].山西科技,2010(4):128-129.

[7]郭楚生.论英语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J].琼州学院学报,2012(3):124-125+80.

[8]安颜.浅析英语单词词义的变迁[J].魅力中国,2012(2月上):150.

[9]陈蕾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索英语词义的变异[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35-137.

[10]戴炜栋.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