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往往对数学中繁琐的计算和缜密的思维方式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学习兴趣慢慢降低,最后导致成绩不理想,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摒弃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课堂上也可以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或提出一些探究性的课题让学生探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除了要改变教学方法外,还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才会将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成绩和能力双提高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与数学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化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反过来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很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对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在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找准切入点,创设出符合学生基本学情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撷取数学信息,从教材中挖掘生活现象,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赋予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活力与内涵,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普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学活动的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上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不少学生从“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怎样消除“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看法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函数图像的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知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甚密的学科,数学的身影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对数学的这个优点加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是为了理解,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述,然后让学生记忆,其效果自然不理想,再加上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生硬地记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引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用生活实际反映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这些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态度,改变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四、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化教学是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从而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产生兴趣之后,就不满足于课内所学的内容,而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小组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探求数学知识的强大动力。

五、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一系列富有艺术性、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一是在知识的关键处,也就是重难点处提问,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使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得出新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三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提问。学生在学习与解题中会因思路不通而不知从何入手,此时提问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学生理清思路,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正所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为了问而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既要以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又要问到点上,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