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比较无菌接合机与针穿刺方法接合对血液溶血程度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比较无菌接合机与针穿刺方法接合对血液溶血程度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比较无菌接合机(sterile connection device,SCD)与针穿刺方法接合血液溶血程度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献血者标本10份,保存1、10、20和30 d。采用SCD法和针穿刺法对标本进行处理,测定SCD处理组、针穿刺组和无处理对照组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计算溶血率,比较3组差异和3种处理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时间的游离血红蛋白和溶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CD法和针穿刺法溶血率的相关系数>0.8。结论 SCD法和传统的针穿刺法在接合白细胞过滤器的应用上对血液溶血程度的影响无差异。

[关键词] 无菌接合机;血液成分;游离血红蛋白;溶血率

[中图分类号] R45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08)02-0083-03

无菌接合机(sterile connection devices,SCD)目前已经常规应用于血液及其成分保存袋或白细胞过滤器等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 ,PVC)管道间的接合。SCD的高热作用使接合管道不平滑,热合接口对过滤血液成分产生生物物理学上的影响,例如由于机械力造成红细胞破裂进而引发溶血,或者由于管道表面粗糙产生类似于血管壁破裂或损伤而引发血液流过此处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1]。本实验应用输血专用白细胞过滤器,采用传统的针穿刺法和SCD法分别对同一来源血标本进行过滤,对比两种方法处理后血液的溶血程度,即以游离血红蛋白和溶血率为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液来源

随机选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健康检查标准的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10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标本。

1.2 方法

三联袋采集的血标本 4 ℃保存,分别放置1、10、20及30 d,将不同保存期的三联袋血标本分成3组:对照组、针穿刺组及SCD组。对照组不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另两组依据无菌操作规程及白细胞过滤操作方法进行操作。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验意义,将每种过滤方法重复10次,以增加血液红细胞在接口处通过的次数,将各组每次过滤后的血液混匀,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和溶血率。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采用邻甲苯胺方法,溶血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全血血红蛋白×100%。计算针穿刺组与SCD组两种方法溶血率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针穿刺法与SCD法溶血率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

2 结 果

2.1 SCD组、针穿刺组与对照组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液标本游离血红蛋白和溶血率的比较

不同保存时间3组游离血红蛋白和溶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SCD组与针穿刺组溶血率的相关性

保存1、10 d的献血者标本,采用两种方法处理后溶血率的相关系数均>0.9,分别为0.909和0.916(均P

3 讨 论

目前SCD的应用主要基于以下两种原理:(1)首先将SCD上的铜制刀片加热到大约320 ℃,待接合的PVC管道被加热后的刀片切断,然后待接合管道两端迅速接合,待PVC管道冷却后,接合过程即完成并且管道已被打开。由于接合前刀片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故可杀灭接合点上的微生物从而防止接合管道的污染[2]。(2)待接合管道首先被热合,然后应用一种特殊的可再利用的加热元件将已经热合的两端熔化并接合在一起,这一热接合过程被认为是真正在“封闭”的系统中完成[3]。本研究采用第一种原理的无菌接合方式。

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已经在临床输血中广为应用,但就其操作方法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深入探讨与研究。本实验结果表明,一次过滤过程并没有对血液造成有临床意义的溶血影响,这一结果将为我们今后更广泛地开展输血前白细胞的滤除工作以科学上的指导。血液过滤的过程的确存在导致红细胞破坏的因素,因为有机械力存在以及过滤媒介可能从物理学及生物学角度对红细胞产生破坏作用,但一次过滤结果显示出该作用极其微弱,对照组与SCD法和针穿刺法溶血率无明显差异。从利大于弊的角度看,去白细胞的临床输血无疑应得到提倡,另外,对过滤器的不断研究与改进亦将其负性因素降到最低。本研究重在探讨SCD法的接口面在血液过滤过程中是否加重血液的溶血率,从实验结果看,与传统的针穿刺接合法相比,SCD法并未加重溶血。SCD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在相对更好的无菌条件下完成各种接合工作,大大减少了非封闭系统操作可能带来的细菌污染,而且操作更简便易行。因此,本研究的数据为输血领域上应用SCD法提供了可靠依据,该方法的应用值得信赖。

[参考文献]

[1]Aubuchon J P, Pickard C, Herschel L. Sterility of plastic tubing welds in components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J]. Transfusion, 1995, 35(4):303-307.

[2]van der Meer P F, Biekart F T, Pietersz R N, et al. Compodock, a new device for sterile docking[J]. Transfusion, 2000, 40(6):682-686.

[3]Robert F, Begue S. Application of a quality system to validate the sterile connection process with SCD312 and TSCD[J]. Vox Sang, 1998, 74(S1):1198.

[收稿日期] 200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