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对话型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对话型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其实是一种教学状态,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整合。

【关键词】平等;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完整地掌握语文教学大纲和课本所规定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围绕教材按照“规定”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以期全部“格式化”。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把极大的热情倾注到对课文不厌其烦的条分缕析中去,把一篇篇课文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一口一口喂给学生吃掉。语文课堂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其实是一种教学状态,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整合。我国古代著名大教育家孔子就是“对话型教学”的驾轻就熟者。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位教育大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形象:他以平等的待人、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解除弟子们的顾虑,使他们畅所欲言,以积极的态度加入到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对话中,从而获得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目前,“对话型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还未成为普遍而自觉的行为,但我们认为,“对话型教学”体现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意义、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学生与教师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对话,意味着有事一块儿斟酌,有问题一起讨论。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要义。学生是十分渴望同教师对话的。但这种对话并非是以往课堂上“师问生答”式“对话”,而是师生平等地对某一问题、现象或事物的探讨。像老朋友聊天,教师毫无架子,学生豪不拘谨,双方毫不做作,亲切自然。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问,大胆果断而自主的决策、实践,从而产生亲师信道乐学的理想的学习状态。这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有创造力的生命,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教师要带着自己真诚的心从讲台上走下来,倾听、理解、赏识,和学生面对面地对话,心贴心地交流,实现师生知识、经验的激活与分享,思想、精神的接纳与沟通。

2 师生、生生对话――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用新的理念审视这句话,便发现此言谬矣。且不说这一桶水质量如何、是否会有竭尽之时,且不说在教学中有出现的“杯”比“桶”大的情况,单是一个“给”字,就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格格不入。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旨在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以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确立,而学习方式的运用、学习小组的组合、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作业练习的设计等都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否定或消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改变教师文本代言人的角色,消除话语权威。在许多情况下,教师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发言”:在学生思路受阻或偏离时予以点拨,在学生思考领悟之后却表达不出或表达不充分时予以启发,在学生探究中遇到迷茫时予以梳理引导,对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敏锐捕捉并加以合理开发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组织指导,促进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活动。比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交流对问题的看法,以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调查、实验、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等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双方论辩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交锋、碰撞,以期擦出智慧的火花,碰撞出独到的见解;还可通过情境会话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3 学生与文本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学生学习语文,首先就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处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3.1 自主选择语言信息。语文课程包容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其表情达意的形式也是鲜活灵动的。学生虽经历同样的教育,但其个体的经验、情感仍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他们面对虽是统一的经过精选和打磨的文本,但对信息的选择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需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宜用统一的目标或问题去束缚学生,把学生引入教师预设的“圈套”(所谓的“标准答案”)之中,而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语言信息,从不同的思路、不同的侧面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以有所得、有所悟。

3.2 自主诵读、感受、领悟、欣赏。教学的本质是交流。学生学习语文更多的是与文本作感性的交流、感情的交流。诵读,便是这种交流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生直面文本,用心揣摩,自主吟诵,在读中能动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去感知文章的语言,想象文章的意境,体悟文章的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在与文本和作者的积极对话中激发敏感和思考,丰富文体和自我,从而获得精神的享受、开放和自由。

3.3 充分发表独特见解。语文学习追求的是生动性和丰富性,强调主观感觉,其标准也是多变和多样的。在集体讨论交流中,教师应鼓励学习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这些见解可以是对课文深入阅读后的理解、感悟;可以是对课文的个性化的表现,如朗读、绘画、表演等;可以是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和新的想法;还可以是对课文、其他同学或教师的不同意见……教师要抓住这些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讨论、交往、辩论中不断丰富深化自己的认识。

“对话型教学”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因而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使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真诚而亲密;它更关注知识结论的生成过程,更强调学习者在对话中获得主体的发展。“对话型教学”将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思维开放、心灵交流、精神自由的动态过程,使语文课堂在为师生增长和展示才能、智慧与生命活力的美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