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托业风景独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泛资产管理”的背景下,业界曾一致认为基金、券商的资产管理开始有了“抬头”之势,他们也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等多个领域,向被誉为国内“最符合资产管理理念”的信托业务发起冲锋。不过,当不少人感慨信托不再“受宠”时,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其资产管理规模却“赌气般”一路昂扬向上,令人咋舌地逆势增长。
据相关数据统计,一季度末,信托业总资产规模冲达到8.73万亿元,单季增长1.26万亿元;同比去年一季度5.3万亿规模大幅增长64.67%。不仅如此,甚至有信托公司高管称,信托行业突破10万亿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信托优势依然明显
信托规模的不断攀升,与信托公司依然十分明显的制度优势不无关系。“虽然其他金融机构开始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但除基金公司外,其他机构与投资者的关系都是委托关系或保险关系,委托资产和委托人财产不具有完全的隔离机制,在财产保全方面不能与信托产品媲美。”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范杰认为,大部分客户还是更相信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做了这么多年,经验和积累不是刚进入市场的基金公司或证券公司所能匹敌的。”华宝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朱俊杰介绍,在跨市场业务上,信托公司有着深厚的积累,自有的老客户群体对信托已经建立了较深的信任,“这使我们并不缺乏客户。”
“根据近来的情况,券商、基金公司在涉足信托业务时,虽然有着庞大的客户群体,但是客户对于这块业务的接受程度不如信托公司,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泰信托高管陈明(化名)告诉记者,近期反而有大量的客户陆续加入信托公司的客户群体。
不仅如此,信托公司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更为广泛。范杰介绍,在资产管理计划中能与信托公司相提并论的,就只有证券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单一客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及基金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其他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较窄,而且受到多方面限制。”
更为重要的是,在非标准金融资产管理的经验上,信托公司对于客户的吸引力较为强劲。“我比较相信信托公司,现在80%的资产都是交给信托公司管理。”这个月在某知名信托公司一口气买了2000万固定收益产品的张明介绍,他在信托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有6年的历史,“总体感觉信托公司在非标准金融资产管理项目上比较有经验,在产品的设计、风险的把控上,信托公司做得比较成熟。”
暗度陈仓的利器
基于较为成熟的跨市场业务,在券商、基金公司还未抢占市场之时,过度火热的投资需求就纷纷把信托公司作为“避风港”。“信托业务本来就是为了规避监管而产生的,在当下银行贷款规模受限、社会上的融资需求异常旺盛的时候,不乏通过信托渠道来寻找突破口。”理财88网创始人、鑫洲理财创始人兼董事长夏文庆介绍,在各种大渠道的比例中,信托通道就占到了百分之七十几。
“在爆增的信托业务中,大部分的业务是通过信托公司充当通道角色而实现的。”华澳信托某高管称,其中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根据数据分析显示,一季度信托资金投向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比例为25.78%,环比去年四季度提高2.16%,同比则提高3.93%。
“虽然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463号文’限制政信合作,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信托公司依然会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进行合作而规避监管。加上‘463号文’没有细化,给了信托公司不少钻空子的机会。”上述华澳信托某高管称。
不仅如此,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中,单一信托产品也备受青睐。根据数据显示,单一资金信托一季度末余额6.09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规模比重的69.81%,同比增长70%左右,比集合资金信托同比39.69%的增速更强劲。
究其原因,这和近来银行对信托类资产加大力度的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非标准化业务,单一的信托对接比较困难,现在行业中比较多见的是银行理财资金借助通道间接投资信托受益权,绕开监管。”中泰信托高管陈明介绍道。
根据数据的统计,信托受益权主要集中在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投资”项目,而这两项在6家股份制银行的增速超过50%,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单季甚至增长100%。“有着这样的背景,信托规模扩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陈明表示。
好景能有多长?
虽然信托业务在泛资产管理背景下显得“鹤立鸡群”,但业内专家认为这样的好景未必很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对信托业的有效竞争仅限于通道类业务,但随着这些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成熟,不排除其与信托业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范杰表示,某些资产管理能力不强的信托公司甚至可能被淘汰。
“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券商,自身都有较为强大的研究团队,研究领域从宏观到行业,从行业到公司都比较全面。”华澳信托高管陈德(化名)认为,这样的研究实力提高了基金公司及券商的风控能力和议价能力,对于研究实力相对薄弱的信托公司来说,是潜在的威胁。“信托公司暂时无法培养这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人才。”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实力不强的信托公司而言,虽然各信托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直销渠道,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大量的产品还是依靠银行以及第三方机构推荐。范杰认为,这不仅会付出较高的推荐费用,而且使得信托公司与受托人的关系松散,不利于客户管理和营销设计。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未来投资需求的持续旺盛,除了大额投资者之外的中小额投资者也陆续加人投资阵营。“由于目前部分集合信托产品项目风险并不大,仅就产品属性来看,完全适合大众投资者投资,而信托公司私募的性质,使得信托公司无法公开推广。”
北京方鑫汇投资管理中心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赵鑫认为,这将使大部分客户都投向券商、基金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怀抱,对于暂时春风得意的信托公司而言,其资产管理规模与销售能力将受到限制,未来资产规模是否还能如此持续增长,是一个巨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