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有效进行化学概念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有效进行化学概念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概念教学最重要目的: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深入理解

备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了解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他们的经验世界,才能在讲解概念时让他们对新旧知识产生思维冲突和碰撞。可采用探究式或者开放式的问题揭示学生的想法。比如,讲解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水解的过程和本质,设置开放式的问题组,通过探究解释概念原理。

以CH3COONa为例:

问题1:写出CH3COONa溶液中存在的电离方程。

问题2: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H+或OH-的来源如何

问题3:哪些离子间可能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影响的最终结果如何?

问题4:请用语言描述一下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

探究开放式的问题组,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发散思维,引发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原理的理解。

二、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内涵,明确概念之外延

讲解元素周期律时,内涵是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外延是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递变。例如,钠和铝的性质比较就可以从以上方面解释。内涵是钠的原子序数是11,铝的原子序数是13,所以金属性减弱。外延是原子序数递增了,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三、教学中应该注重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例如,对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来说,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四、做好演示实验,由现象分析归纳出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形象地提出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本质,形成正确的推理,归纳化学基本概念。例如,讲解盐类的水解时,可以增加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向盛有(事先不告诉学生试管中盛有的液体是什么)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让学生猜测试管中的液体是什么?学生会猜测盛有碱溶液。接着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出现大量气泡。这时就会引起学生知识上的冲突。第二个实验用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伸入硫酸铝溶液中,让学生猜测出现的现象,学生会回答置换出金属铝。通过这两个实验说明:盐溶液也能呈现酸碱性。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出现了这种变化?这样的体验使学生对概念认识更深入、透切。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生动、活泼。

五、让学生明确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的学习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例如,学习了强弱电解质后,为了明确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明确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使之网络化、系统化。常用方法是建立树状图。(如图)

通过建立网络,概念间有了联系,有了层次感,学生就容易将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认知结构,从而真正实现概念的系统化。

教学中多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开放地、深入地讨论问题,直到深刻地、共同地理解概念。

作者简介:梁慎光(1976-),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教师,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