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好太极当读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好太极拳读书很重要!如何读书更是重要!在学拳过程中一些经典书籍,如王宗岳大师的《太极拳经》、武禹襄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李亦畲的《五字秘诀》、老子的《道德经》等,以及当今的一些太极拳经典书籍,都是太极学子学好太极拳所必须要读的。那么又如何读好太极书籍呢?
一、读书要用头脑去读
读书当用脑,要分析、辩证地读书。由于传承不同、老师不同等原因,太极拳的练法,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学会用脑去分析、吸收。例如有的书中对脚的写法有:行拳五趾抓地,尤其是陈式太极拳的书籍中多是如此,而在有些太极拳书籍中如吴图南大师的书中讲:五趾当平松落地。如何区别?稍一留心,在汪永泉大师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行拳中五趾当松展,发力中则五趾抓地。”通过这些内容,再联想到拳种的不同,陈式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而吴式太极拳则绵绵不断,整个拳架中没有一式有发力之处,上述几种说法都是对的,尤其是汪永泉老前辈说的比较全面,在发力过程中双脚五趾是必须要抓地的,而在吴式太极拳中由于全套动作以柔为主,则没有五趾抓地的现象。同时陈式太极拳讲:五趾抓地,涌泉穴虚空。这说明脚下还是要松开的,还是以松为主旨思想的。那么在老师教拳过程中,你则不能因这个老师教你说“五趾抓地”,那个老师又说“双脚平松落地”,而不能分辨哪个是对哪个又是错,不知该如何练拳了。所以读书当有头脑地去读。
二、读书要扬弃
古人过去学武(包括太极拳)都是以技击为主、为生,而当今我们学拳则是以养生为主,追求目的是不同的。在当今很多武者没练多久就著书立说,或曾练的是外家拳,学得一套太极拳式就一古脑地把自己所有感想都归到太极拳中。我曾在某次武术研讨会上遇到一位练外家拳的武者,他拿出一本自创、自写的太极拳武术书籍,我翻开一看,里面是他自己的拳式,每式拳架皆撅臀憋气,我委婉地说:“这上面怎么全是你的影子呀(意指纯是外家拳架,没有一点太极拳的东西可言)。”那位先生说:“我练的拳怎么能不是我的影子。”后来他悄悄告诉我说:“太极拳在港台很吃香,我这本书主要是对港台发行。”在这里我不想否定他人所作、所得,但提醒广大太极学子在学拳过程中要懂得扬弃,要弄明白哪些适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哪些是自己想追求的,所以在今天读书我们要有选择地读和吸收。而不能一味地全盘吸收。那样做不符合我们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也不利于我们练习太极拳,稍有不慎会被引入旁门左道,正如王宗岳大师所云:斯技旁门甚多。所以我们要通过扬弃学得太极真功。
三、读书当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去读
太极书籍是太极先贤们给我们太极后人留下的丰厚的、宝贵的遗产,是民族的,更是广大太极学子的,所以我辈太极学子当格外珍惜。但由于古人当时的情景,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及方式与当今都是有区别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如果现在孔子和颜回正在屋里谈话,我们走进去恐怕一句也听不懂。这说明时过境迁,万事万物都在发展,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也在变化。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要有分析的、用发展的眼光去读,而不可一味生搬硬套,更不要凭一己主观妄测。汪永泉大师在《杨式太极拳述真》中说:“切忌从拳论中片面摘出与自己想法相近的只言片语,一意孤行地下工夫傻练,这样做必出偏差。”
四、读书当博览众家,兼容并包
读书当多读,仅奉一本或两本书为圣书是不对的。纵观武术历史的长河,各家武术的传世之作是有限的,这些武术的传世之作中以太极拳书籍居多,而在这些作品中大部分仅是把拳架描绘出来,对有关内功心经的描写少之又少。原因很简单,由于练拳者多是纯正的武者,能够舞文弄墨者甚少,所以这些武术先贤们仅是把拳架加以描写后,至于内功心法则是口传心授。我们纵观当今太极书籍,基本也是如此,太极拳师们大都是把拳架写下来,而心法则在书中占的比重甚少。怎么办,是不读了吗?否也,要读!要去粗取精地读!例如,太极拳架中的阴阳问题,太极大师王培生先生曾说:“没有阴阳那不是太极拳。”所以在太极拳中处处是阴阳,而当今的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阴阳的描写少得可怜。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祝大彤老师的《自然太极拳》,这本书告诉大家每个拳式中哪一式为阴,哪一式为阳,单数为阴,双数为阳,阴时眼追手,阳时手追眼,整套拳架81个式子共328个动作,详尽阐述了太极拳架中阴阳的问题。这本书写的虽是自然太极拳,但自然太极拳脱胎于吴式太极拳,里面的拳式与吴式太极拳基本一样,只是祝大彤老师减去了两个重复的式子,所以对于吴式太极拳爱好者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对于其他拳种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然这里仅是推荐,供大家参考。
练好太极拳要读书,要多读书,读好书,要珍惜前辈先贤们为我们太极后辈打下的基础。有了这些太极书籍可以使我们在学拳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我辈太极学子当努力继承、努力发扬光大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