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诱发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性;求知欲

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渴求欲望,又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就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垂直》这一节时,我首先展示电线与电线杆、旗杆与地平线、红十字会标志、十字架等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要求学生找出图片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垂直的情况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因此我们要把它的性质讨论清楚。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接着在探究“垂线段最短”时让学生回忆在体育课中,体育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距离的,以及行人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时,怎样走最短。使得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能很快得到垂线的性质,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过程,顺利地突破难点,为学生的有效思维营造一个广阔的空间。

这样问题情境的设计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兴趣盎然,面对实际问题时,要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合作情境,培养集体荣誉感

古语有云:“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把学生的“单独学习”变为“集体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为维护集体荣誉的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拓宽学习的思路,提高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第5章的《展开与折叠》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好4个边长为10㎝的正方体,在讲授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时候。第一个提问:“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需要剪开多少条棱呢?”要求:四人一组进行合作,一边剪一边记录剪的棱的顺序,在得出答案后把展开的平面图高高举过头顶,最后一起来观察其他小组的平面展开图是否一样。在发现展开图不一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情绪已经开始高涨,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会有多少种情况呢?”要求:小组合作,剪出尽可能多的平面展开图,然后总结规律,最先完成的小组可以按总结出的规律将展开图贴到黑板上,其他小组可做适当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比较默契。活动一开始,学生之间就展开了激励的讨论、探究、操作,接着不断有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直到没有完全相同的平面展开图。作品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不同的平面展开图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小组成员对平面展开图的对比、讨论,培养了学生团体精神,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三、创设故事情境, 引发求知欲望

数学故事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也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这样才能达到目的。而利用数学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可向学生介绍概率的发展历史,列举概率在数学史上的应用事例;学习勾股定理之前,把流传至今的古代算书《九章算数》《周髀算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一定发展,感受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阅读“杨辉三角”内容时,可以创设与杨辉三角有关的相关历史的学习情境。教学情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初中数学课堂中,无论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都应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为首要目标,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体验和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