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榆林市坝地盐碱的成因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林市坝地盐碱的成因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分析榆林市盐碱地的现状,研究盐碱地的成因,提出防治措施,以为治理盐碱地,提高坝地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碱地;成因;防话;陕西榆林

中图分类号 S15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298-02

淤地坝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因其强大的拦泥淤地及生产效益,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得到大力发展,其蓄洪拦泥的最终产物――坝地,是宝贵的土地资源。但是沟道打坝建库改变了径流汇集状况,将雨水蓄在沟里,必然抬高地下水位,特别是水库高水位蓄水后,库下水位抬高更快,盐碱随水上升至地面,久而久之导致坝地盐碱化,制约坝地效益发挥。土壤盐碱化既是涉及农业、土地、水资源的综合问题,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盐碱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其治理和改良意义重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1 榆林市盐碱地现状

1.1 榆林市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逾400km,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 m,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0mm。

1.2 盐碱地现状

据统计,2008年榆林市横山县共有淤地坝2000多座,可淤面积4459.80hm2,已淤面积4067.27hm2(其中盐碱面积1266.67hm2,占已淤面积的31.14%,已利用面积2260.60hm2,占已淤面积的55.58%)。另据古水、赵石畔村6座坝的实地调查,总坝地面积174.67hm2,而盐碱面积就达114.40hm2,占总坝地面积的65.49%。粮食作物在这些盐碱坝地上不能生长,造成资源闲置。因此,治理坝地盐碱、提高坝地生产效益的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2 盐碱地的成因

从盐碱坝地外观分析,从上游到下游里“积水沼泽一盐荒地一重度盐碱一中度盐碱一轻度盐碱一非盐碱”分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坝系规划不合理

坝地淤成后,因受地形、淤积物和原沟床比降的影响,地下径流坡度由大变小,径流条件由好变坏,使地下水排泄不畅,水位不断雍高,导致坝地产生盐碱。

2.2 坝内淤泥含有可溶性盐类

坝地有上部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的特点。由于蒸发作用,使淤泥中可溶性盐类随地下水毛细管上升,积于坝地表层,亦形成坝地盐碱。

2.3 排水渠道渗漏

坝内排洪渠多靠坝地一侧,除排泄汛期洪水外,还有来自上游的常流水,但往往因洪水淤积,使渠底高出坝地地面,在坝中形成“悬河”,增加坝地地下水补给,使地下水位不断增高,加速坝地盐碱化。

2.4 坝地埋压了泉水

较大的沟道多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形式以泉水为主,在打坝后,淤泥将泉水埋压,也会因排水不畅导致坝地盐碱化。

2.5 坝地常流水无固定河槽而自由漫溢

坝地形成后,改变原沟道比降,一般由原来的1%-2%变为1‰-2‰,甚至有的坝地前部有高仰现象。因此,地表径流条件恶化,在坝地地面形成宽浅而弯曲的河槽,延长水流在坝地上的人渗时间,增加坝地内的地下水量。为盐碱化提供条件。

2.6 不合理灌水

多数农民由于对坝地墒情掌握不够,对排灌关系、灌水制度、农业技术措施等问题的结合应用没有经验,盲目灌水,增加地下水的含量,也会加剧坝地盐碱化。

3 盐碱地的防治

根据坝地盐碱化成因,按照“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行规律,在坝地盐碱化的防治中,其核心问题是将过多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除,尤其是排除土壤中毛细管水量,设法将地下水位降至碱临界水位以下(2.5m以下),这样就可从根本上解决坝地盐碱化的问题。根据对榆林市盐碱地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

3.1 暗沟排水

陕西第二水文地质队的观测资料表明。当地下水位小于1.8m时,土壤表层盐面积累迅速增加,耕作层含盐量可达0.38%,土壤盐碱化程度会由轻变重;当地下水位小于2.4m时,土壤剖面盐分就逐渐向下运移,土壤表层盐由积累向减少转化。因此,先顺水库背水坡脚处挖2m深梯形沟1条,用反滤料回填1m,形成坡度为1-2°的排水砂沟,上面用土回填,再在重盐碱地末端修同样一条砂沟,砂沟出口与排洪渠相接,排除水库渗水和降低坝地地下水位,就能降低和改善坝地盐碱。

3.2 开挖集水马槽截渗防碱

在有些坝地末端,修水库或有较多的地下泉眼,就会使上游地下水逐渐向下游地段渗透,造成坝地全部盐碱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及时在坝地末端开挖集水马槽截渗防碱,使地下潜流集中于马槽内然后自流排出,或用机械畜力抽水,排入排洪渠或灌溉渠内,加以利用。截渗马槽的长度,应按潜渗范围确定,宽度4-6m,深度应低于所要求的地下水位,一般为2.0-2.5m,马槽为梯形,边坡为1:1.5:1:2.0,达到槽坡稳定。在石料方便的沟道,槽底和下游边坡最好用浆砌石。

3.3 开挖沟壕。排水治碱

在盐碱化、沼泽化的坝地下部,如有泄水涵洞,可在坝地的尾部盐碱分布区开挖沟壕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排水渠可控制在排洪渠内侧,既能排除地下水,叉能拦截排洪渠的渗漏水。有条件的地方,排水、排洪可结合考虑,做到一渠多用、少占耕地。排水渠深一般为2.0-2.5m。排水渠的条数可根据盐碱面积大小而定。这种措施的优点是易于开挖,排水、工程费用低,便于检查。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影响交通运输。不便耕作,坝地肥料易流失。

3.4 改变利用方式。种植耐盐碱作物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实在难以治理的盐碱坝地,可以通过改变利用方式、种植耐盐碱作物等途径,提高坝地资源的利用率,逐步改良坝地。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可种植水稻。水稻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耐盐作物,耕种前需大量的水来泡田。水稻需经常淹灌换水,土壤中盐分溶于重力水下渗入排水沟排走,使表层盐分降低。横山县赵石畔镇野人沟村利用盐碱坝地种植水稻,产量达到5700kg/hm2,既改良坝地,又增加收入。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还可栽植柳树、杨树等。

3.5 洪淤压碱,落淤肥地

坝地是泥沙径流汇集的地方,在有潮碱返盐的坝地上,每年视作物生长收割情况,用控制溢洪道底高程的办法,有计划、有控制地引洪淤漫,压碱改土。特别是每年的头一两次洪水,其含有大量的牲畜烘干粪便、枯叶杂草和肥沃表土,落淤即可肥田。通过引洪淤漫,在盐碱坝地表层形成新的淡土层,有利于作物生长。每次淤漫厚度,一般以0.2-0.3m为宜,淤漫1年,可种2-3年不返碱。在无洪水可淤漫时,可采用抽水拉土或人工拉土的办法改良盐碱坝地,即先垫厚0.3-0.5m的黏土,然后再垫一层厚0.3-0.4m的黄土,有隔水阻盐的作用,能阻止下部水盐上升,并且黄土有利于作物生长。在轻、中度盐碱地上采用此法,可达到治碱、改土、增产的目的。

3.6 机械深翻。改变土壤性状

盐碱坝地的土壤一般具有上重下轻的特点和瘦、死、板的不良性状。通过机械深翻,可将含盐碱重的土壤翻到底层,将盐碱轻的土壤翻上来,形成较好的耕作土壤。深翻的土壤切断表土的毛细水管,减少盐分上升,降低耕层的含盐量,即可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要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改变盐碱土的不良性状。增施有机肥料要尽可能施硫铵,少施碳铵,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一些磷矿粉,降低土壤的pH值。

总之,无论是坝系规划还是单独建坝,都应注重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进行方案比较,精心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最大限度地防止坝地盐碱化。对已成坝地要进行详细地考察,分类、分期做好挖潜配套和有计划地进行坝地盐碱化的改良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坝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努力提高盐碱坝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