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全面了解丰两优香1号在一种两收种植模式中的表现,探明其栽培过程的关键技术,用丰两优香1号在湖北省孝感市进行一种两收(再生稻)栽培,两季实收产量14 940.0 kg/hm2,比示范区周边的一季粳稻产量增加6 840.0 kg/hm2,产值增加17 881.5元/hm2,纯收入增加10 404.0元/hm2。并介绍了丰两优香1号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一种两收栽培技术和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一种两收;示范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042-02

再生稻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省时、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2],是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3]。近年来,利用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栽培技术逐步改进,产量逐步提高。福建尤溪2010年用天优673作再生稻,头季稻产量10 443 kg/hm2,再生季产量8 859 kg/hm2,2季合计19 302 kg/hm2[4]。

丰两优香1号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广占63S×香恢一号杂交选配的优质、高产、香型两系杂交迟熟中籼组合,2006年3月分别通过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7017)[5],是农业部最新推出的超级稻新品种。在湖北省大面积示范产量在9.5~10.8 t/hm2 [5]。作再生稻栽培,抗倒伏能力强,茎秆休眠芽再生力强,成穗率较高[4],头季和再生稻两季产量可达15.27 t/hm2[6]。为了全面了解丰两优香1号在一种2收种植模式中的表现,探明其栽培过程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探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提供第一手资料、实际操作经验及切实可行的操作技术规程。

1 示范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高潮村2组一农户责任田进行,位于东经113°51′30.1″,北纬30°55′29.8″。试验田面积1 850 m2,肥力中等,土质为壤土,光照、排灌条件较好,前茬为空闲田。供试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

头季稻栽培:采用小弓棚尼龙覆盖水育秧。3月30日播种,5月7日整田,基肥施氮磷钾总含量51%复合肥(26-10-15)375 kg/hm2。5月9日移栽。栽插植规格为26.4 cm×13.2 cm,穴插2粒谷;栽插密度为28.65万穴/hm2。5月16日施氮磷钾总含量51%复合肥(26-10-15)240 kg/hm2作分蘖肥,另加硫酸锌15 kg/hm2。晒田复水后追施尿素75 kg/hm2作穗肥。再生稻栽培:头季稻齐穗后7月23日追尿素150 kg/hm2作促芽肥。收割前田间保持薄皮水,收割后3 d内,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提苗肥,用九二37.5 g/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蔸。

2013年,孝感市遭遇6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1―8月降水590~789 mm,与往年同期相比偏少20%,截至8月12日,高于35 ℃以上高温天数较历史同期多7~19 d。7月蒸发量252.9~293.8 mm,比历史同期多28%~57%,蒸发量多于降水量,到8月底旱情才逐渐缓解,对再生芽的萌发和再生稻的生长有较大影响。

秧田于4月25日喷吡虫啉防治螟虫。大田5月14日用阿维・毒死蜱+阿维・吡虫啉治1代二化螟兼治稻蓟马,5月23日用阿维・吡虫啉第2次防治1代二化螟。7月7日喷施1.8%阿维菌素750 mL/hm2+10%吡蚜酮150 g/hm2,7月15日喷施1.8%阿维菌素750 mL/hm2+10%吡蚜酮240 g/hm2,8月15日喷20%阿维・毒(0.2%阿维菌素+19.8%毒死蜱)1 500 mL/hm2+20%吡虫啉240 g/hm2,防治螟虫和稻飞虱;8月20日喷5%阿维菌素1 500 mL/hm2,专治稻纵卷叶螟;9月13日喷5%阿维菌素1 500 mL/hm2+25%噻嗪酮375 g/hm2,防治螟虫与稻飞虱。

2 示范表现

2.1 植株性状

头季稻7月5日始穗,7月8日齐穗,8月9日成熟,8月8日收割,植株高112.9 cm,其中穗长24.7 cm,倒1节间长36.5 cm,倒2节间长27.2 cm,倒3节间长12.9 cm,倒4节间长9.2 cm,倒5节间长2.4 cm。再生能力较强,再生面积100%,再生芽273.45万根/hm2,纹枯病较轻。再生稻9月8日始穗,9月12日齐穗,10月13日成熟,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成熟间隔66 d,2季全生育期197 d,再生稻植株高89.1 cm,其中穗长18.1 cm,分别比头季矮23.8 cm,短6.6 cm。

2.2 产量情况

头季稻有效穗数222.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88.8粒,实粒数180.4粒,结实率95.55%,千粒重28.01 g,实收产量10 402.5 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253.6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97.2粒,实粒数79.9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1 g,实收产量4 537.5 kg/hm2。2季实收产量14 940.0 kg/hm2。

2.3 经济效益

头季稻实收产量10 402.5 kg/hm2,稻谷销售价格为2.6元/kg,折款27 046.5元/hm2;再生稻实收产量4 537.5 kg/hm2,稻谷销售价格为2.8元/kg,折款12 705.0元/hm2;2季实收产量14 940.0 kg/hm2,产值39 751.5元/hm2。扣除生产投入22 012.5元/hm2,其中种子1 140元/hm2、肥料3 172.5元/hm2、农药1 575元/hm2、农膜225元/hm2、农机2 175元/hm2、水费600元/hm2、人工13 125元/hm2,纯收入17 739.0元/hm2。示范区周边基本上是直播一季粳稻,2013年产量8 100 kg/hm2左右,稻谷销售价格为2.7元/kg,折款21 870.0元/hm2,扣除生产投入14 535元/hm2,其中种子450元/hm2、肥料1 785.0元/hm2、农药1 125元/hm2、农机2 175元/hm2、水费375元/hm2、人工8 625元/hm2,纯收入7 335.0元/hm2。

由于直播的秧苗无序化分布,不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特别是后期通风透光性差,不利于提高大田水稻的群体质量,同时无序化栽培不利于机械化收获,全年只能收获1季。一种两收与直播1季粳稻相比,产量增加6 840.0 kg/hm2,产值增加17 881.5元/hm2,纯收入增加10 404.0元/hm2。

3 一种两收栽培技术要点

3.1 头季稻栽培

3.1.1 适时早播。适当早播一是为了延长头季稻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形成大穗、高产;二是为了保证再生稻安全齐穗。丰两优香1号可提早至3月底,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旱育秧或软盘旱育秧。

3.1.2 适时早插,合理密植。只要条件适宜,应尽早移栽。过迟移栽,则秧苗老化,分蘖力减弱,穗数少,穗头小,产量降低。一般以4~6叶移栽为宜[7]。适当提高插植密度,争取适当有效穗数,有利于头季稻和再生稻的高产,以宽行窄株的栽植方式为好,行距27 cm左右,株距13~14 cm,一般栽植24万~27万株/hm2 2季易获高产[4,7]。

3.1.3 合理施肥。头季稻施纯N 210~255 kg/hm2,一般用40%以上优质复合肥600~750 kg/hm2作底肥,缺锌土壤增施ZnSO4 15 kg/hm2,插后5~7 d追施尿素75~150 kg/hm2+KCl 120 kg/hm2。在晒田复水后追施尿素45~75 kg/hm2+KCl 75 kg/hm2。

3.1.4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杂草会影响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生长,螟虫危害造成枯心,纹枯病危害严重会造成再生芽无法萌发,影响再生稻生长。因此,要搞好化学除草,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3.2 再生稻管理

3.2.1 适时收割,合理保留稻桩。丰两优香1号头季稻株高在110 cm左右,倒3节至倒5节茎秆长度在25~29 cm,收割时保留倒2节,在倒2节上3~5 cm处割断为宜,其高度一般为40~45 cm。应掌握“留二、保三、争四五(芽)”的高留桩原则[8]。彭春瑞等[9]认为收割高度应保留倒2节以上10 cm为宜。

3.2.2 加强肥水管理。头季稻齐穗后15~17 d,追施尿素75~150 kg/hm2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 d内,施尿素75 kg/hm2+KCl 75 kg/hm2作提苗肥,并用九二37.5 g/hm2+KH2PO4 3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蔸,防止卡颈,促进休眠芽伸长[10],促进齐穗。头季稻收割时田间不能断水,收割后7 d是再生蘖生长时期,田间干燥和积水都会影响稻桩的发芽力,应保持田间湿润。再生稻进入抽穗扬花期,田间应保持浅水。灌浆期保持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籽粒充实饱满。

3.2.3 及时防治病虫害。8月中旬和9月上中旬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

4 参考文献

[1] 周智华,陈全美,李小玲,等.杂交组合头季稻―再生稻栽培品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00-201.

[2] 吴集斌,李玉白,王大来,等.再生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宜的播种期[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1):1-4.

[3] 熊洪,冉茂林,徐富贤,等.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J].作物学报,2000(3):297-304.

[4] 高广金,万克江,郭子平,等.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1,146.

[5] 彭斯敏,耽延琢,程勤学,等.丰两优香1号在湖北省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9,24(5):52-53.

[6] 高广金,杨艳斌,孙琛.超级稻丰两优香1号再生栽培示范技术[J].中国稻米,2013,19(4):121-122.

[7] 乐开富.头季稻栽培因素对Ⅱ优1259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1,17(5):60-62.

[8] 杨东,黄庭旭,涂诗航,等.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大面积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6,12(5):19-20.

[9] 彭春瑞,涂田华,邱才飞,等.“超级稻-再生稻”模式在江西的应用效益及关键技术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2006,21(6):56-58.

[10] 峰,张玉屏,庞乾林,等.双季稻高效配套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