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决定经典的不是毕加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决定经典的不是毕加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在2012年的1月刚刚闭幕,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在展览期间被围得水泄不通,就连张曼玉等各路明星也慕名而去。很多中国观众被“毕加索”这个名字吸引,甚至不远万里去瞻仰这位西方绘画史上最有创造性、影响力的艺术家画作。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位艺术大师呢?历史上,毕加索的高产和风格转换之彻底让人咋舌,他自己曾说:“我作画就像别人写日记一样,每一页每一幅都有效。未来将选出一张它最喜欢的,这不是由我决定。”

幸而有法国著名作家、评论人达恩・弗兰克先生的到来。他为我们带来大师作品之外的生活细节和人生起伏。作为一名作家,弗兰克先生看待毕加索的视角和艺术家不同,他了解毕加索的朋友和敌人,知道他喜欢去的地方。弗兰克曾以毕加索为主题写了《当代艺术的冒险》三部曲,揭示毕加索作为“大师”背后多面的人性故事。

Q:听说毕加索第一次去巴黎是为了看世博会?

A: 1900-1930年的巴黎被很多历史学家称为“艺术之都”,当时有上百位的艺术家来到巴黎,其中就有毕加索,因为他们发现巴黎的生活并不昂贵,同时拥有极大的自由。在巴黎有两个街区在当代文化史中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是蒙马特地区,另一个是蒙帕纳斯地区。毕加索第一次来巴黎是在1901年,他到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就像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一样。毕加索与同时期来到巴黎的艺术家都很穷困,仅靠画画为生。当时他模仿生活在蒙马特的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模仿图鲁兹・劳特累克,画一些极为生动的形象,色彩也比较鲜艳的作品,所以那个时候他不算太穷,并且画作已经有一些销路。那时巴黎有几个西班牙的画商专门负责帮助这些画家卖画。

Q:这些“洗衣船艺术家”很有钱吗?

A:这些画家、作家还有诗人被称为“波西米亚”,因为他们虽然很穷,但是很快乐。有时候吃不饱,就会跑到楼上资产阶级的家里偷牛奶喝,生病了也没钱买药,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却极富创造力。另外这些艺术家和周围的小资打扮很不一样,像毕加索经常穿着类似工人的蓝色工作服,或者戴一顶特殊的帽子、穿一双奇特的鞋,因此很容易将他们认出来,那些有钱人也很不喜欢他们,但后来这些画家的画作售价越来越高,资产家也开始欣赏他们,会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给他们一些资助,或者购买他们的作品,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Q:毕加索早期创作了很多欢快的作品,但之后他进入了另一个创作时期,作品都很阴暗,我们称之为“蓝色时期”。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A:这跟他一位亲密朋友的去世有关。他的好朋友卡萨杰玛斯也是西班牙人,他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女子,但这个女子对他非常残忍。有一天他们面对面地坐在一家咖啡馆里,他跟这个女子说,如果你不爱我我就自杀,这个女子说我不爱你,卡萨杰玛斯就真的掏出手枪自杀了。这对毕加索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悲剧,他当时画了很多巴黎街头的囚犯,此后的“蓝色时期”是毕加索一生中最为悲伤的时期,同时也是他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那些画商不喜欢毕加索悲伤的作品,因此决定放弃毕加索。但在这段“蓝色时期”之后,毕加索又恢复了他的快乐,进入到我们所说的“粉红色时期”,这段时期的画调更加欢快,他画了很多标志性的小丑,他还跟法国著名诗人阿波利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Q:毕加索好像也住过“798”?

A:毕加索刚到蒙马特,他和很多外国艺术家生活在一起,尤其与诗人马克雅各布要好,他们在一个钢琴制造厂里生活,这个地方在艺术史上非常闻名,中文翻译成“洗衣船”,作为艺术家的毕加索就是从这个地方走出来的。作为一个生活地点,洗衣船的条件非常艰苦,冬冷夏热,但是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在那里生活过。当时的蒙马特还有“洗衣船”很像北京的798艺术区,有很多艺术家都聚集在那里,但他们能够展览自己画作的地方远没有798那么豪华,大部分都是在街边摆摊,或者是在旧货商店里,与小孩的推车和熨斗摆在一起。

Q:画家们平常老和什么人混?

A:这是当时聚居艺术家的一个特点,他们往往是诗人和画家一起生活,诗人会以画家的创作来作诗,画家也会以诗人的诗歌做素材,这一点极为罕见,很多诗人和画家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阿波利娜和毕加索。这是一种卓越的艺术社群的形成,这些艺术家之所以能接受当前贫穷的生活,并且仍然很快乐的创作,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当代艺术的创作者,也很清楚自己未来的成就,他们意识到自己对未来艺术的发展将会起到很重大的作用。

Q:毕加索和诗人阿波利娜之间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A:他们是很好的朋友,毕加索在画小丑主题的时候,阿波利娜的诗歌里也有很多这样的题材,但真正把他们俩联系起来是一次不成功的冒险。一次毕加索去比利牛斯山画画,阿波利娜打来电话,让毕加索立刻回巴黎,因为《蒙娜丽莎》这幅画被盗了。阿波利娜说,从卢浮宫把《蒙娜丽莎》偷走的小偷在报纸上承认了他的罪行,还说他之前在卢浮宫偷过两个公元前四世纪的雕塑,他把这两件作品卖给了毕加索和阿波利娜。毕加索听了之后很生气,马上回到工作室,竟然发现了两个公元前四世纪的雕塑,他还曾用这两件雕塑创作《阿维尼翁的少女》,毕加索觉得人们如果发现了这两个头像一定会控告他,于是他和阿波利娜准备把雕像扔到井里,但行动时毕加索说,我们自己也是艺术家,怎么能破坏这么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毕加索提议把它们放到报社门口,后来雕塑被找到了,警察的调查仍在继续,最终警察认为阿波利娜盗窃了《蒙娜丽莎》,将其逮捕入狱。毕加索非常担心,一天警察找到了毕加索,并把他带到法官那里,法官问毕加索是否认识一个诗人,毕加索否认,法官把阿波利娜带上来,毕加索竟然说不认识他,这件事让阿波利娜不能释怀。

Q:毕加索的“粉红色时期”有绯闻吗?

A:因为毕加索开始恋爱了,他爱上了一个经常去洗衣船做模特的女人奥利维耶,她可以说是毕加索生命中第一位重要的女性。毕加索的嫉妒心很重,对奥利维耶也有一些暴力性的行为,只因为她为其他画家做过模特。毕加索的排他性很重,他要求奥利维耶呆在家里不准出门。当时还发生了人们不太了解的一个事件,对毕加索来说也是蒙羞的。毕加索和奥利维耶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她在他们家住了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她叫什么,但总谣传着一些不好的言论,后来毕加索不得已把她送回了孤儿院,从此这个小女孩儿就从历史中消失了,这对毕加索来说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

Q:负面新闻对毕加索的创作有影响吗?

A:个人生活并不会阻碍艺术家的创作。在毕加索遇到奥利维耶和收养小女孩的同时,他也遭遇了历史上一次很大的艺术运动,也就是“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在一战前诞生的,它的特点是一些破碎的形状,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它和后来的黑人艺术也有一些联系。立体主义有全新的视觉效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还引出了另一个艺术流派――野兽主义。野兽派的作品色彩非常鲜明,它的得名来自当时的艺术评论界,他们并不能理解这种艺术,所以给它们带有侮辱性的命名,认为它们只能放在没有人关注的沙龙展出。而他们之所以成为先锋,对于画家、音乐家来说都是非常现代的,他们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不被人们理解,但后来都会成为经典,这也使毕加索成为了巨人。

Q:毕加索有敌人吗?

A:马蒂斯在绘画史上是一位具有革命性的画家,他创作出了《舞蹈》,参加独立沙龙的展出,刚开始他被人们认为是野兽派的画家而不受重视,但后来他也成为了沙龙展出的评委。马蒂斯和毕加索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毕加索过着很快乐的贫穷日子,生活在洗衣船,而马蒂斯生活在塞纳河边,是一位更具有古典意识的画家,他有妻子也有孩子,这在毕加索看来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生活。当这两位画家相遇后很关注彼此的作品,马蒂斯送给毕加索一张他女儿的画像,毕加索拿回洗衣船后大家都往画像上投飞镖,可以想象他们的关系。后来这两位画家之间的竞争、敌对愈演愈烈,毕加索看到马蒂斯的《舞蹈》,他认为与其说马蒂斯是当时绘画的革命者,还不如说他是最后一位古典主义画家。也是在这种竞争下,毕加索创作出了《阿维尼翁的少女》,它融合了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毕加索自己的风格,虽然当时毕加索的朋友不太看好这幅作品,认为它过于晦涩,但它还是成为了二十世纪伟大的作品。

“2011年毕加索大展”热点回头看

・这些画作是怎么过来的

根据合同,各地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都需要向毕加索博物馆支付100万欧元的借展费用。同时,展品的运输和保险费用惊人。保险公司限定每架飞机上展品的价值不能超过1.5亿欧元,而毕加索博物馆的规定更苛刻,要求每架飞机运输的展品不能超过9000万欧元。这意味着价值6亿多欧元的62件毕加索原作必须由8架飞机分别运输。

・最全面的艺术呈现

这次“2011毕加索大展”展期长达3个月,有48幅油画、7幅版画和7座雕塑共计62件珍贵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展示。大展的展品均为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的珍藏,囊括了毕加索从儿时的创作至晚年各个时期的作品,观众将一睹毕加索不同绘画阶段如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与毕加索的人生起伏紧密相关的画作,如《玛丽德雷的肖像》、《坐在红色座椅上的女人》等具有特殊私密性的作品也将首次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62件作品背后的爱情和人生

除了62件毕加索真迹之外,本次展览另有50幅关于毕加索的生活摄影照片亮相,作品中甚至还能看出他七位妻子和情人中的六位,从中可以读出毕加索感情经历和创作发展的脉络。

他们解读毕加索

陈丹青(画家、艺术家)

我1982年第一次去纽约,不管进入大都会美术馆还是现代美术馆,发现毕加索在西方早就“过时”了。当你在西方的博物馆,根据时间脉络看,毕加索相当于中国的齐白石和吴昌硕的年代。毕加索的“过时”不是真的过时,而是已经进入了历史的背景,变成一个山峰,变成一个记忆。所以,1980年代在美术界,在小小的这个圈子里面,大家开始关注二战以后,尤其是被称之为“后现代新兴艺术”的,开始关心像杜尚、路易斯这些人,而他们如果来中国的话,观众又要说:怎么回事,我们不懂。又过了将近30年,突然毕加索来了,绘画界差不多要忘记毕加索了……这里面牵涉到一个问题,是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关系。

孙乃树(复旦大学教授)

为什么我们没有毕加索那样的观看事物的眼光呢?我们对传统写实绘画制造幻觉的方法深信不疑,这就挡住了我们看到真正事实的可能性。世界每天都应该是新的,可是传统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可以终极把握的。毕加索提供给我们的信念便是对传统的怀疑。冲破传统的束缚,你才可能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沈语冰(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

毕加索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绝对不是毫无章法的,他一步一步地按自己设定的想法走下去,走到不能再走的时候,就掉头寻找别的主题,这也是理解毕加索创作的关键。毕加索想要全方位地从正面、侧面、反面来呈现人物形象,这是他从年轻时候就有的一种根本性的关切。他不停地探索,而这种探索基于他对西方整个视觉传统的熟悉,再加上自己旺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玩起了人类想象力中的一种极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