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心栽花花才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心栽花花才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教学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教学两部分,在中考中举足轻重,和作文平分秋色。因此,阅读教学应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也应用心去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心花花才开。下面我只就其中的几方面谈一下自己鄙陋的看法。

一、强化抓主旨,淡化随心所欲

《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即让每个学生对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老师的政策过于宽大,对于一些理解发挥性的题型,只要学生写上几句话就开绿灯。我以为这样做是欠妥的 ,因为每篇文章都是有灵魂的,都是哲人对我们的教诲,所以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那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甚至跟着感觉走的答案我认为是对作者的不最重。如何抓住主旨呢?第一就是读出主旨,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平时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对文章至少读两遍,且边读边对一些重点句子做标志:议论性的、抒情性的、细致描写性的,这些句子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主旨,也可能在后面的设计题中出现,所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将文章读很多遍,尤其在考场上,边读边画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抓住题目。 好的文章题目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要言不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形象生动,意味隽永。3、对比突出,情感鲜明等等。俗话说:好题一半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理解文章的主旨。我常引导学生对题目问答,如为什么用??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作题目,通过阅读学生能很容易理解:“生命行走”概括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过程;“倾听”则表明作者对此的感悟。再如??生命中那簇野??,阅读后学生能感知到野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第三,让尾巴高高翘起来。文章的结尾不容忽视,古人用豹尾来形容它,恰如其分。好文章的结尾或收束有力或画龙点睛或耐人寻味,尤其是记叙性文章的结尾更应引起注意,很多经典的、哲理的、点题的句子都在这里,所以我常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结尾。有些艰深晦涩的文章学生读了两遍后可能仍一头雾水,但细细品味结尾可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拨云见日,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二、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淡化教师的包揽意识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阅读其实是一个全身心的享受过程,这个享受的权利应属于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享受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收到熏陶感染,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震撼,让他们的情感变得丰富、纯真……,这些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要同作者、同文中人物同呼吸、共思维,即感同身受,由此才可能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如在生命中的那簇野一文中有一段对野细致描写的句子,极力突出野的灿烂(外)和精神(内)。这段描写对文中的我(体弱多病)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把自己设想成主人公(蓝天白云下,一大片开得耀眼的野,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女孩),这样就很容易得到人应该像野一样努力活得“美丽”的人生感悟,能够说出“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美言,并表明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也会努力寻找自己的那簇野。这其实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让老师说出来,在学生的心里不过是蜻蜓点水,基本不留痕迹。阅读理解有一个重要的题例就是对句子进行赏析,这更需要学生的用心体会,否则再优美的、再经典的句子在他们眼中也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子而已。为此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主动意识,积极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去。如是描写的句子,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色彩怎样,动静怎样,有看的有听的吗?用了什么手法,整个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几个问题的答案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如果是哲理性的就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人物的特殊情况,不同的情况会导致不同的人生,学生将自己与文中人物紧密联系,就能较容易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了。还有一类动作描写的句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用再现法。一个动作传递一种情感,如将杨树桩顺手一“插”,表现了作者的漫不经心、随随便便,而双手“搂着’枝繁叶茂的杨树,则传达出对生命的惊叹与景仰。这些理解单靠老师的讲解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动起来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对写作中的“炼”字也有一定的作用。

主动意识还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链接。如同是托物言志的文章,一般都有对物的外形和内在精神的具体描写,在作答时就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回答就更严密更完整了。这类文章在描写后一般会有议论、抒情的句子,在结尾会有画龙点睛的句子。相关的文章做过几篇后,学生就能主动地感知这类文章的特点,而不是被动地让老师告诉,所以培养主动意识非常重要。

我始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当然必须用心才能体会到一片篇篇文章带给我们的美。那些精心设计的题例更是对美的深化,所以我们都应该努力栽培阅读教学这朵奇葩,让它开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