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考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考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环境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

1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同步操作。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注重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实践练习,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以往本校计算机理论教学先是在教室通过投影仪讲授,下次课再安排学生到机房实践操作,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时间间隔,该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学校机房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机与学生机通过多媒体网络相连,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机,可以锁定他们的屏幕,进行教学演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学生同步操作,教学效果较好。

2 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练多问。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讲课内容可根据学生的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讲解,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如在介绍EXCEL的图表格式化时,学生只要掌握通过快捷菜单就可对选定的对象设置属性,从而修改它的外观,一些课本上没有介绍的修饰效果,也能摸索出来,而这种通过自己摸索获得的知识往往会使学生兴奋,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3 借助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笔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教学是不适宜用多媒体课件,因为计算机是以操作为主的,做成课件反有画蛇添足之感。但是对于一些不能上机操作的内容,如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开设第二课堂,培养义务辅导员。本校机房一般没有配备实验员,教师既要讲解操作难点,又要辅导,一个班普遍都有五六十人,学生问题多时,一位教师根本无法应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开设第二课堂,在每个班挑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成立电脑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同学除了肩负竞赛任务,还充当教师实践课时的义务辅导员,辅导周围的同学,力所能及地帮助其它同学解决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得当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过多年的尝试,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 结合生活,形象比喻。计算机文化基础中,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讲课时结合生活举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对学生来说网络域名和IP地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两者都是区分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的标识,域名是以名字的形式来标识,就象我们每个人的姓名,而lP地址是以数字号码来标识,好比我们的身份证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并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虽然这样的比喻不完全准确,但是学生们能很轻松的就理解域名、IP地址的含义。

2 精选教学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一些应用软件时,从实用的、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如WORD的表格处理,可要求学生完成本班的课程表;而在学习图文排版时,要求学生设计~本教材的封面;学习POWERPOINT时要求学生制作本人或者班级介绍演示文稿。通过这些实例教学,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之间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良性竞争,看谁的作品做得好,然后相互之间交流,共同进步。

三、教学过程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网络上,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浏览网页或者聊天,甚至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要尽量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1 先入为主,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就要先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插入艺术汉字时,教师可在课前设计好一个艺术汉字实例,上课时投影在屏幕上,学生一进教室马上就会被吸引住,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先制作一份自我简介的演示文稿,内面包含有图象、声音、动画等,先放映给学生看,然后再开始介绍具体的制作过程,这样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2 不拘泥教材顺序,备课要有预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在课本以后的章节作介绍的,由于该知识点不在备课计划内,大多数教师可能会说:“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学”。笔者认为这样就失去了最佳教学时机,如在讲解WORD中插入图像、图形时,课本上是把怎样插入图像、图形、艺术字、公式全部讲完后才开始介绍图文混排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介绍插入图像时就会有不少学生提出,图像插入后与文字的排列效果不美观,这时抓住时机先讲述图文混排。这样教学虽然打乱了教材内容,但是教学效果好,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有预见性,对教材的讲述要从全局出发,而不应拘泥于教材顺序。

3 讲课即学即用,适当超出范围。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可以不妨讲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比如,在讲域名和IP地址时,有学生问到:“知道域名后能否得到它的IP地址呢?”,这时不妨讲讲PING命令的用法,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为搞好计算机教学,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