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其实,是父母害怕孩子长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其实,是父母害怕孩子长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从11岁的儿子额头上冒出大大小小的青春痘,王媛就知道,她最担心的挑战来临了:儿子进入青春期了。眼下,儿子除了什么都要顶下嘴,还没有什么出格的,毕竟他才上小学六年级。但王媛知道,更多的对抗和更多的担心,在后面――青春期,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那三个字可能都是一个可怕的字眼。“我自己的青春期过得就有点困难,现在的社会和我们那个时候又不一样了,复杂多了。我觉得孩子的青春期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一个高速运转的漩涡,我害怕我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被吸进去,而我们做父母的,却可能根本帮不到他。”

青春期真的这么危险

青春期确实如家长担心的那样充满危险吗?心理学专家李子勋认为:青春期是社会文化概念,而不是生物学概念。西方社会没有那么多对青春期的关注,原因是他们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看成是自然的,因而更具宽容的态度。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而忽视对个性的尊重;太多使用单一的评价系统,使孩子内心处在分裂的语境中;还有就是父母不鼓励孩子独立,或者滥用家长权力,不主动给孩子自我的空间与行动决定权。这些都会造成青春前期的孩子普遍感觉压抑。

青春期是一种对压抑的清算。我敢说,从小不听话,喜欢自我主张的孩子,没有青春期问题。

在心理学家看来,青春期远没有父母们想像的那么可怕。而父母过度担心,是父母自己的问题。很多父母感觉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要飞走了,这使他们非常焦虑――他们希望孩子还像小的时候一样依恋自己。“如果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控制,就会经常体验到恐惧和危险。”

李子勋认为,从心理层面上说,青春期应该是父母的问题,而非孩子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无条件地依恋父母,需要父母,全方位地听从父母,按照父母的价值观生活、学习和交往。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体验到、权威感、被需要感、自我价值实现,甚至是活着的意义。当孩子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审美、情趣、价值体系时,他们首先放弃的是父母给予的那套价值体系。

对孩子来说青春期是获得,对父母来说青春期是丧失。很多父母意识中渴望孩子长大,潜意识中又害怕孩子长大,于是孩子在社会适应中遇到的麻烦就会被父母无限放大,从而加重了孩子适应社会的挫败感。李子勋认为,强调青春期的管理,不过是帮助父母能够合理化自己的依恋行为,使分离延缓到来。

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

青春期是青少年反抗父辈权威的一个时期,父母是青少年的首选攻击目标。所以,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子勋认为父母要尽量减少对青春期孩子的关注,尽量不要强化这个阶段,一个和谐的婚姻很少会对孩子的青春期给予过分关注。同样,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也不会对青春期那么关注,原因是从整体社会意识上没有把这些麻烦当成问题,反倒会为孩子的长大而欣喜。

对父母来讲,孩子满11周岁,就要开始调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要尽量把精力多分配些给自己,而不是孩子。努力学会把孩子看成一个可以独立的、有自己价值观念与思想的人。他建议年轻的父母要蹲下来学习“80后/90后”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理解这个社会的现在与未来,未来的社会只会更适合孩子。所以,青春期是父母对孩子与社会再适应的问题。

李子勋议:

“参与”孩子的青春期

无条件接纳与尊重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才会容易接纳别人,并融入社会。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尊重自己,那么,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父母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必须引导孩子某些行为。尊重就意味着关系有了界限,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亲友团、拉拉队,或者是热心的观众。

责任心的培养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只能自己负责,要敢于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可以负起责任的事。当然,青春期孩子犯错时要保护他/她的心灵与尊严,父母不能让孩子在众人面前丢脸。对犯了大错的孩子,父母要通过让孩子对社会的公益服务来“偿还”。我个人觉得有一个意识要从小培养:个人行为要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

不要替代孩子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当孩子面对困境时,让孩子自己解决。尤其是人际关系问题,更要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孩子在审美、个人爱好、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差异,往往是孩子刻意的自我表达,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成长,不要看成问题。

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与悲伤分享意味着只是共情,没有评价和指导。分享需要父母的内心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行为。青春期孩子容易走极端,父母用一种接纳、并存的态度,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多元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