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真、实、活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真、实、活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回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一、数学教育任重道远

“生活中充满数学,可是我们的数学课堂,离开儿童的生活太远,离开现实太远。”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意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对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这个教育观点,开展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数学教育。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偏离此教学主张的地方。

(一)为“做”而“做”

有时过分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如果教师拿着现成的知识来传授给孩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深刻理解某个知识点,而去创设一些让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认为这是和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主张相悖的。先“教”,再“学”,再“做”,是为迎合“做”而“做”。其实“教”和“学”都可以以“做”为基础,在“做中学”,教师的“教”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教学主张。

(二)为课堂而“做”

教育完全脱离生活,就像植物缺少根系,即使能开出娇艳美丽的花朵,也无法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相对来说缺乏立体感,延展性不强,只是为了解决某个知识点而创设。然而从中寻找到了解决方法也只是在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更要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从狭窄的、枯燥的课堂教育中走出来,让学生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二、活动教学追求本真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活动来组织教学,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活动组织教学,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辛劳。“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有了这样的认识,如何去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学做合一’是一个‘做’为中心的整体过程,而且‘做’是以‘事’为主体,围绕这个‘事’的讲解,看书和操作等一切活动都是‘做’。”遵循这一教导,我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索,主要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践:

(一)活动中“做”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材是可以更改、变化、重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中的例子只是为我们教师提供思路,需要经过加工,使之成为饱满而又亲切的活动案例。在活动教学中,师生需要互动,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播放时间,通过自我推荐,请三位学生扮演节目播报员,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了电视节目播报的活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节目播报。可能有的学生是这样播报的:8:50 金色年华,9:30儿童英语,19:00新闻联播;也有可能是这样播报的:上午8:50金色年华……晚上7:00新闻联播;也有可能是这样播报的:8:50金色年华……7:00新闻联播。在播放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趁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或提出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生马上提出:一天中怎么会出现两个7:30和9:00?同一时刻电视台怎么能播放两个节目?怎样才能将这两个时刻分清?怎么会出现不同的计时法呢?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自己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新知识的渴望。

(二)活动中“做”方法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必须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探索过程中以实践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取知识。孩子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肯定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要将“静态课堂”发展成“动态课堂”,满足学生“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需要。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先请学生拿出学习材料:一个小正方体。学生分组实践,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每个面的形状:同桌合作,一位同学转动正方体,另一位同学负责把所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得出它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创设这样的活动环节是想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现,让学生愉快地发展自己,更是为接下来观察由两个正方体和三个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奠定了基础。紧接着设计了第二个活动:两个横着摆放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去观察,并把观察到了图形记录下来。第三个活动:就是观察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整个教学过程,我仅仅给学生提供了有限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尝试,寻找到了最佳的观察方法,并且把观察到的图形通过手中的笔画下来,化抽象为表象,将书本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活动。

(三)在活动中“做”延伸

数学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汇聚,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它在给予我们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更给予我们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呢。所以数学教学不应该止于课堂,而是始于课堂。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最后设置了这样的活动延伸:出示一个竹蜻蜓演示。告诉孩子们,这是老师小时候自己经常做的一个玩具,你玩过吗?会做吗?你知道这个玩具在运动时做了哪些运动?在竹蜻蜓飞向空中时,孩子们热烈地讨论交流着。最后请孩子们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发挥想象,制作出一些能做平移或旋转运动的小玩具。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展示课上看到了孩子们充满创意的作品:自制弹珠迷宫、弹力小汽车、手摇升降机等等。把学习好创造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做中学”,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在“玩中学”,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