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心意蕴,天人相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心意蕴,天人相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传统宅园环境讲究的是礼仪之序、情感之依、物我之融、意境之美的诸多和谐统一,充满了东方天人合一的哲理意蕴。尤其是文人私家宅园和寺观的室内外环境,目之所及,不仅可以悦目赏心,更可参宇宙之理,人生社会之道,展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人精神。

关键词:传统宅园 环境设计 诗意表达

一、联语通神

“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中国传统宅园环境设计的审美是同感知、想象、情感等各种心理因素溶在一起的,特别是包蕴在情感之中,具有浓厚的东方审美和感性思维的特征,更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寄情在每一个装饰的细部,感天应物,思接千载,“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悬挂对联是中国传统居住环境设计中常用的手法,而对联因为所处的装饰位置的变化和功能的不同,成为沟通和诠释居室主人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玄关,或抒情、或述景、或言志,不一而足,联语通神,从而达到:“思与境偕”、“神与境合”、“意与境会”的境界。

1.述景怡情。“轩”、“桥”、“亭”、“阁”、“舫”、“馆”等建筑在中国传统宅园设计中不可或缺,其功能可小座,可遐思,悬挂的联语则就是通天应物的中介,使得这些建筑小品的意义更富有了一种精神愉悦和托寄的功能。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面正中一扇红木镶边的正方形大窗框构成框景,窗外假山一角恰如镶嵌在窗上的一幅天然画图。两侧悬挂着一副清何绍基的对联:

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

述景婉约,妙笔生花,一座小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遂就生意盎然。

颐和园知鱼桥联美在写景:“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琮石有声。”加上“知鱼”题额蕴涵的庄惠濠梁观鱼问答的哲理启示,使这个“诗家之景”的情趣更为丰富,“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避暑山庄“云帆月舫”对联:“疑乘画棹来天上,欲挂轻帆人镜中。”舫形的建筑实景,使人形超神越,情感内涵是触景而生的。引发了作者的诗意联想,情和景相互生发与相互诱导,把人们引入具有“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激起人们思想的遨游,涵咏乎其中,神游于境外,获得“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弦外之音”,进一步向精神空间升华。

2.集联化境。传统宅园中还会广泛运用“集联”的手法,在匾额、亭台楼阁中述景言志,托物寓意,也是才华和文胆琴心的体现。

园林中有大量集联,有的集自诗人的同一首诗歌,如: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对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集自杜甫的《后游》诗,江山、花柳,含情脉脉,期待着人们观赏,极富人情味;有的则融裁了多篇诗文佳句,如拙政园见山楼下藕香榭的对联:“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春秋佳日,觞咏其间。”出句取欧阳修《醉翁亭记》语,对句取意陶渊明《移居》诗中“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句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句意。高情雅兴,令人胸襟舒卷。

怡园每一副集联,均选自多首词作,有裁云缝月之妙思。如“坡仙琴馆”联语撷取苏轼词:

步翠麓崎岖,乱石穿空,新松暗老;抱素琴独向,绮窗学弄,旧曲重闻。

集自苏轼《哨遍•为米折腰》、《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和《行香子•冬思》等词。出句咏古琴乃托峻岳之崇岗,含天地之醇和,吸日月之光明,非寻常之物。对句咏园主之子学琴本事,“旧曲重闻”,亦寓“故人不见”之意,激发思古之情。

游历中国园林是品诗读画的美学经历,是审美的过程、净化心灵的过程,心灵经过诗的熏染的过程,这就是文学家袁枚所谓的“鸟啼花落,皆与神通”。

二、借文述志

中国古典名园大多有园记,园主自己撰文或请著名文人,专描写该园的历史沿革、营建过程、景点命名的由来、艺术特色等,并刻碑立于园中或镌刻在墙上。这不仅构成了室内设计的文人情怀和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表达其室内设计思想中如何展现居住环境和自然关系间物我同一的重要手段,名篇佳作叠出。

1.论从记出。唐白居易的《草堂记》和《池上篇序》,勾勒的草堂风貌和履道里园的水竹琴酒的风雅生活,以及精警的构园理论、人生体验,至今仍令人心向往之。北宋功舜钦的《沧浪亭记》、明代归有光的《沧浪亭记》同时都是文学名篇。其中,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喜好林泉园林,游历并为之作记的园林也很多,如:《游金陵诸园记》、《安氏西园记》、《灵洞山房记》等,描景状物,文笔隽永,意境优美,还闪烁着不少造园理论的光辉。他为“山园”作记8篇。铺叙园林周围实景即“辅吾园之胜者也”、总写全园景观及特征、园居之苦乐、意境情趣及园名由来等。并介绍筑园之山水构法、规划原则,记中将园之气象景观之胜概,用“六宜”铺写,将自然界的山水风花雪月有机地纳入园林,境界天成:

宜花:花高下点缀如错绣,游者过焉,芬色滞眼鼻而不忍去;宜月:可泛可陟,月所被,石若益而古,水若益而秀,恍然若憩广寒清虚府;宜雪:登高而望,万堞千甍,与园之峰树,高下凹凸皆瑶玉,目境为醒;宜雨:蒙蒙霏霏,浓淡深浅,各极其致,彀波自文,倏鱼飞跃;宜风:碧篁白杨,琮成韵,使人忘倦;宜暑灌木崇轩,不见畏日,轻凉四袭,逗勿肯去。

2.记以托情。园记笔涉兴衰,往往浸润着作者的情感,如明未官宦之子张岱《快园记》,将快园往日的清丽美色作了工笔刻画:果实满园,奇花异木,水阁凉亭,角鹿盘礴。“朝曦夕照,树底掩映,其色玄黄,是小李将军金碧山水,一幅大横披活寿意”,简直是方外仙苑,人间天堂,“别有天地非人间也”。但接下去写今日之快园,败屋残垣、子孙零落,“从前景物,十去八九,平泉木石,亦止可仅存其意也已矣!”语虽含蓄,但笔带凄凉,国破家亡的剧痛、故国之思,渗于字里行间,令人唏嘘。

唐诗人张继于安史乱后,避地吴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枫桥夜泊》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宋王、明文徵明、晚清俞樾、当代刘海粟都先后书碑,立于寺内。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冷月映霜、寒鸦哀啼、江枫摇曳、渔火闪烁的景象,那万籁俱寂中徐徐传来声声沉钟,与静谧中的旅人无际之愁绪,意境高绝,令人遐思。

3.咏而成风。咏园词在风雅之风遍被朝野的宋代,得到了蓬勃发展,至此,咏园成为中国文人展示风雅和述景言志的主要载体,丰富和延伸了室内设计的外延,使得宅园寺观建筑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养料,滋养了后代一批批文人墨客,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而传承。

宋初晏殊留下了“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咏春小词。欧阳修留下了“庭园深深深几许”的不朽名句,《朝中措•平山堂》展现了他潇洒旷达的风神:“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杨海明先生谈到宋代士大夫重“雅玩”,他们营建的园池,“自然地成了他们‘雅玩’的对象之一”,他分别以时称“园池、声妓、服玩这丽甲天下”张和相对清寒的毛滂的园池词为例,进行了分析。张以南湖别墅中的建筑“玉堂照”来命名他的词集,《玉堂照词》共存词80余首,其中描写自家园池的词就达二分之一。他把在园池观赏荷花垂露、碧虚明月、南湖对菊、醉卧花心等赏心乐事看作神仙般的享受,“会享人天清福”,善“雅玩”。毛滂是武康(浙江湖州)的县令,他只是把官衙内已经是“菌生梁上,鼠走户内,蛛网粘尘,蒙络窗户”的“尽心堂”从新改造一番,更名为“东堂”,再在其旁造生远楼、画舫斋、潜玉庵、寒秀亭、阳春亭、花屿、蝶径,垒石为渔矶,编竹为鹤巢,植茶蘼花于阳春亭西窗之旁,便成为“自吴兴刺史府与五县令舍无得与之争广丽”的宅园。他的《东堂词》大致描写其欣赏山水竹石,月下饮酒,松斋夜雨留客,秋寒秀亭观梅,或在花屿蝶径徘徊。他们“在其作为士大夫时,往往只能扮演一位‘俗史’的社会角色;而当他们回归自己的私人园池,与其身边的花草树木、月影鸟声作‘对话’时,他们顿又变成了一批‘萧然尘外’的风雅文人。”

杨建生: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