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火眼金睛 鉴瓷赏玉(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火眼金睛 鉴瓷赏玉(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雍正瓷器是清代瓷器中最细洁,最精致的。雍正帝特别青睐瓷器,常派人去江西督烧官窑器。由于雍正官窑瓷比康熙官窑瓷精细,所以后仿者很多。这一年代的单色釉瓷十分精彩,如冬青、天蓝、窑变、炉钧、仿官、仿哥、仿汝等都有许多上品。雍正窑变与乾隆窑变有较多区别,一般雍正器釉较厚,乾隆器釉较薄;雍正器口高,棱角处颜色发黄,乾隆器口低,棱角处颜色不发黄;雍正器多釉底无款,乾隆器多釉底有款,砂底无款较多;雍正器底一般施酱黄釉或开片哥窑,釉较厚。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白哥窑(釉色较白者)、黄哥窑(釉色黄者)比青哥窑(釉呈青灰色)更受欢迎,青哥窑较普通。此外,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高,价格也最高。康熙、乾隆两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朝以后的就更粗糙了。祭红瓷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形制较多。炉钧釉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雍正器釉色带红者多,乾隆器多为蓝炉钧,道光器也有红炉钧。一般蓝炉钧多无款,少数有款的均书三行六字刻款,且多为官窑器,而红炉钧多有款。真品釉色是天然的,靠窑温烧出,后仿者多呈一圈一圈。过去,炉钧釉瓷的价格一直不高,而近年来炉钧釉瓷器的价格上涨较快。炉钧釉中,蕉叶瓶最少,因而最名贵,其次是橄榄瓶、七弦尊等。雍正、乾隆的都一样。对“炉钧”这一名称,过去有不同的写法:民国时期,古董店放炉钧釉的盒子签条上大多写“罗钧”,后有人写成“鲁钧”“芦钧”“卢钧”等,现多写成“炉钧”。

雍正彩瓷在清瓷中最精致,色彩、纹饰最细,如粉彩、斗彩、珐琅彩和各色釉彩都质量上乘,市场售价一直很高,正因为如此,仿雍正的彩瓷大量出现。光绪朝和民国时期仿雍正粉彩很多,有的在雍正旧胎上画彩,容易乱真。雍正斗彩瓷的制作比康熙、乾隆技高一筹,所以售价高。从釉里红瓷看,雍正时多仿宣德形制,也有类似康熙的,宣德的釉里红红色稍闷一点,雍正的鲜亮些,区别这二者主要看造型(宣德器与雍正器略有不同),还要看釉色(米汤釉)、款识等。后世仿雍正的釉里红也有区别,雍正真品足上部窄,下部大,仿品上部也大,且红釉较厚。

乾隆瓷器流传下来的很多,这是因为乾隆帝在位长达六十年,本人又喜欢文玩,产品烧造得多,留下来的瓷器自然也多。但是,落乾隆款或是带乾隆风格的瓷器中,真品只是一部分,晚清、民国仿品数不胜数。像九江瓷(通常指乾隆、嘉庆、道光等年代的绿底,绿里彩瓷,作伪特别多)。这种瓷器色彩鲜艳,纹饰精致,价格高。晚清、民国的不少仿品色彩也很好,据说许多彩料是旧时留下来的,有的是乾隆宫中流散出来的,照真品仿制几乎可乱真。从光绪、乾隆两个年代的作品看,差距较大,仿者无论在造型,还是画风、底足诸方面,均无法同真品相比,显得粗糙,而真品富有生气,十分精致。另外,还有乾隆粉彩法器,过去一般都成套出现,多为八吉祥纹:轮、螺、伞、幢、花、罐、鱼、肠。过去在北京万福楼曾有一万尊贴金加彩佛像。这种瓷制法器,佛造像都是官窑器,专为寺庙定烧。乾隆朝单色釉瓷的制作虽不及雍正朝,但仍十分精彩,品种比雍正朝多,民国时期仿品也多。

乾隆青花瓷仿品也很多。在乾隆青花瓷中有不少外销瓷,当时销往阿拉伯地区的瓷器,不绘人物,多绘花卉。在鉴定瓷器和对作品烧造时代进行判断时,不能将标准绝对化,如康熙朝青花被称为“蓝分五色”,是鉴定的特征之一。但乾隆朝也有“蓝分五色”风格的青花瓷,所以鉴定时要看全面的特征。

嘉庆瓷器与乾隆瓷器风格相近,质量高的嘉庆官窑售价不低,因而后仿也较多。一般嘉庆彩绘瓷人物的脸比乾隆彩色瓷人物大些、圆一些,乾隆器的人物脸尖一点,彩也较细。

道光瓷的作伪也很多,光绪和民国早期仿道光窑器甚多,有仿六字官款的,也有仿“慎德堂制”款的,“慎德堂”一般多认为是道光时的,但实际上光绪时仿的很多。后仿的一般分量较轻。过去,对书有“浩然堂”款的瓷器也有不同看法,这类作品的釉色、彩绘虽然多带雍正风格,但一般都认为道光年代的烧造,这种堂名款器,光绪时也有仿制。清中晚期流行制作帽筒,过去见到的帽筒较多有盖(平盖,状如蟋蟀瓶盖),筒内放鲜花,放帽子时把盖子揭开,花香即袭入帽中。帽筒在嘉庆时就已出现,道光时烧造量较大,至晚清光绪和民国时更多,但用途已有较大变化,许多帽筒用来插鸡毛掸子。嘉庆帽筒的纹饰较精美,以后逐渐退步。一般而言,道光、同治帽筒多开孔,光绪、民国不开孔。

咸丰瓷器传世较少,但从实物看,咸丰瓷比前后朝瓷器细洁,纹饰也较精细。从瓶类的下部看,咸丰瓷的辅助纹(瓷下部的蕉叶纹或莲瓣纹等)较道光器略细。同治、光绪瓷中,官窑、民窑都较多。同治官窑瓷后仿者颇多。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多为日用瓷,且较多的是销往江浙地区,因江浙地区民间多喜欢瓷器,并有在女儿出嫁时以瓷器做嫁妆的习俗。

旧时瓷器作伪有很多花样,鉴定中要仔细观察。一般说来,清代瓷器的作伪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旧胎上加新彩(包括后挂釉),一种是全新的伪品。旧胎新彩的花样很多,过去的明清白瓷(特别是清代白瓷)买的人很多,因为白瓷旧胎上大多写有官款,在上作假最易迷惑人,许多后加彩都是在白瓷上进行的,有康熙瓷,也有雍正、乾隆瓷,还有明朝瓷,一般难鉴定。清瓷上的后加彩,一般以康熙五彩色,雍正、乾隆粉彩,康、雍、乾斗彩和珐琅彩较多。

除了后加彩色外,更多的是从胎到釉彩全都新仿。早在光绪时仿古作伪已十分普遍,假货也五花八门,不计其数。作假的另一种情况――冒名顶替,要特别注意。这主要是指晚清宫廷瓷器的作假,宫中有大量官窑瓷,一些官窑瓷在使用时被太监或宫女不小心打碎,为了息事宁人,他们不敢禀告上司,而是偷偷把打碎的瓷器拿出去,找人复制,或干脆买回假货混充了事。所以,不能迷信“宫中的瓷器全是真的”,内府也有假货。

人生如浮梦 弹指一挥间

在访问中,笔者对薛贵笙先生说:“您将那么多自己收藏的珍贵文物捐给国家,真是精神可嘉。”薛先生点了一支烟,笑笑回答:“古玩、文物,缘来则聚,缘尽则散,要知足常乐啊。把稀世珍宝献给国家,只有国家强盛,人民富足了,文物才能代代相传。”笔者赞叹道:“您的精神境界和张伯驹先生一般高尚!”薛先生连说:“不敢当不敢当。我岂能和张伯驹相比。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大收藏家,大古玩家啊。”言及自己的工作,薛贵笙先生说,“中国上下五千年,没见过的文物多着呢!我自己开了近三十年的古玩店,解放后在国家文物商店工作了五十年,前后八十年,迄今不敢说一个‘鉴’字,只能说略有心得而已。我认为鉴定古玩可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关键是要虚心学习,要多研究,不要浅尝辄止,要活到老学到老。”

聊到一些往事,薛贵笙先生讲到自己的好友,薛贵笙先生说:“耿宝昌和张永昌,我们年轻时就是好朋友,他们为人很规矩,也很谦虚。人生如浮梦,一下子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三人都已过了耄耋之年,人年纪大了常常会怀念往事,我就很想念他们,不知我们三个今生是否还有机会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