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沈阳大学的“90后”大学生为例,通过对300名学生(男女各半,文理各半)发放《青年价值观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沈阳大学“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分析结果是否与其性别、专业、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所接触的媒体等因素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从而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价值观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146-02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支持者,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又给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他们一方面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成长,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和思想的冲击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涌现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也冲击着这些“90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体现在他们的群体行为中。当代社会生活多样化中的求学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各种新的问题和矛盾,更给这些新一代大学生主力军带来更多的困惑。因此,针对这些“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性意义。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心理专家共同编制的《青年价值观问卷》,问卷题目采用5级评定记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说明对该价值方向追求越高、越认同该观点。抽取沈阳大学大一到大三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7份,有效率为95.67%。

一、“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讨论

(一)“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讨论

首先,本研究反映沈阳大学“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整体上健康积极。他们普遍将“人际家庭”、“自我实现”与“信仰依从”视为最重要的。这显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养和近年来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方针密切相关。如今的“90后”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对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其次,从本研究中的“轻松安逸”取向始终居于末位来看,以“90后”的当代大学生并不像外界担心的那样没有责任感与远大志向,是只会贪图享乐,完全“垮下来的一代”。他们虽然强调自我的主观感受,并不是将现在的工作和学习视为将来享受安逸的工具,也并不放弃努力或安于现状,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态仍然是积极上进的。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价值观的讨论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性别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男女受教育的方式与环境大致相同。但是,在总分与各因素中,男生群体的分数均略低于女生这一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不相同,可能源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女性和男性地位变得平等相同,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物质、自我实现等各方面价值观的追求与需求多于男性,故而女大学生分数高于男大学生分数。

(三)不同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的讨论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专业对“90后”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在“社会公益”价值取向上十分显著。总体来说,理科生高于文科生,这可能是因为理科生思考问题更现实,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对价值观的追求与理解不盲目。尤其是在“能最大程度地贡献社会是我的目标”一题上尤为明显,可能是因为理科生更注重社会现状,而且行动力、影响号召力比较强。另外,此结果与本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可能有关。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文科生大部分选择了学习音乐与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家庭条件优越的,从小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对各种物质、精神等方面没有强烈的需求。

(四)不同年级大学生价值观的讨论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年级对“90后”大学生“自我实现”与“社会公益”价值观取向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具体在“在各项社会活动中,我都希望充当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与“我热心宣传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两题上尤为明显,大一学生对其认同度低于大二、大三学生。一方面,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受到的价值观教育不如大二学生多,或大二、大三学生在校园接触的人多于大一学生,而且大二、大三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一旦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接触各种社会人群和多元化的思想,便很快体会到金钱和物质的现实重要性;另一方面,大二、大三学生获得经济独立后,消费和体验更多物质享受,对经济物质的欲望和渴求程度也进一步提升。

(五)是否为独生子女价值观的讨论

在本调查研究中,是否为独生子女在“轻松安逸”价值观取向上差异比较明显。独生子女更安于现状,崇尚自由,拒绝目标和压力。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被父母宠爱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他们乐于当下,安于现状,漠视未来的打算与现实的压力。

(六)接触不同媒体的大学生价值观的讨论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接触不同媒体在“经济地位”价值观取向上差异比较明显,其中网络的影响高于杂志的影响。这与早先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0后”更看重自我实现,并且网络的应用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灵活、便捷。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使用更加广泛,可见网络信息的影响必然高于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工具。

二、建议与对策

(一)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当代“90后”大学生是在全球化背景及信息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要想优化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首先,要构建稳定、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其次,打造公正、繁荣的经济环境;再次,建构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最后,营造积极、先进的文化环境。

(二)优化学校环境

第一, 建立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和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真正地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感的培养。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创新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大学生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第三,注重第二课堂建设,在课外,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劳动和奉献的价值。学校还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搬进课堂,把先进人物请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现场教育,让活生生的事迹震撼他们的心灵。第四,平等交流、以身作则。“90后”成长于市场经济时代,他们追求平等自由,教师要以平等精神对待学生,不要拿传统的师道尊严来要求学生,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心不设防的朋友,打开学生的心扉,实现心灵的对话。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思想,注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第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第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改进生硬的工作方法, 真正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最终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最后,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提高克服困难、承受打击的能力。

(三)注重家庭环境的教育

首先,父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父母要和学校、社会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再次,父母在做出表率的同时,要多关心子女的成长, 尽可能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 了解和掌握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特别是思想状况方面的表现。最后,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不可忽视孩子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艰苦朴素、承受挫折等方面的教育, 更不能对孩子性情浮躁、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他人团结、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品质坐视不管。

(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以形成好的品质和素养为目的,自觉进行自我思想观念的转化和有效行为控制的活动。首先,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从不同问题中得出积极健康的结论,趋利避害。其次,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准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把握规律的同时相应提高各种自身能力。再次,时常自省,发现自身价值观的不足与偏差,及时加以修正与改进。关注道德教育、积极的价值观趋向,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修改、适应。最后,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乐观面对现实。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华春,郑勇,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J].西南大学学报,2008,(5):35-39.

[2] 邹舒.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1):105-108.

[3] 邹强.“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分析――基于同一份调查问卷的两次调查结果[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71-76.

[4] 王丽君.“90后”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现状研究及其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4):109-112.

[5] 李韩妮.接受问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J].当代青年研究,2008, (2):105-109.

[6] 朱含.河南省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J].教育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