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落花流水皆有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落花流水皆有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么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古诗词,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古诗词讲究炼字,含蓄、凝练,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词中的“意象”是在高中才提及的概念,现在引导鉴赏说从“意象”入手未免太早。其实不然。因为高中要求学生具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初中开始就着手对见简单常见的意象进行适当的点拨,对于鉴赏能力的培养肯定是个很好的开端。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归纳一些简单常见意象的涵义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一、自然现象类

(一)明月

月有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嫦娥、婵娟、玉钩、玉轮、明镜等之称,在古诗词中,常用月亮烘托情思。

1、相思怀情之月

宁静的夜晚,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故乡、亲人、朋友,因此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在众多咏月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彻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这件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清幽闲适之月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常常用明月来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挑选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又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作者把风蝉鹊这样一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和月巧妙联合:因月光明亮,鹊儿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引起“别枝”摇曳;在清风徐徐的吹拂下,知了夜间的鸣叫,常常尤其让人感到清幽。作者把在明月的映照下的惊鹊、鸣蝉等景物描写得令人神往。

3、凄清孤苦之月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这一样一段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通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这一神话原形逐渐成为失意的情感象征:人们在实际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屡遭苦难之时,也常常把这种情感拜托于月,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冷月、寒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零落的啼叫,该是月亮的,霜一般地纷纷飘落,所有这样一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落榜的失意,涌上心头。有如李商隐《无题》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时空永恒之月

以明月意象来比喻永恒,常常会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月亮超过时空,亘古不变,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用明月来喻超过时空的见证人,表现着诗人相比时空永恒,人生短暂。

(二)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如《乐府诗集》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虞美人》中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温庭筠《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三)夕阳、落日

它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温庭筠《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植物类

(一)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二)落花

它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如李清照《武陵春》中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梅

"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如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五)萍

多传达惆怅和哀愁,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六)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六)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曹操《短歌行》中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动物类

(一)莺、燕

它们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 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最后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四)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古诗词教学从“意象”入手,这算是抓住了根本,是从古诗词作者创作的方法中寻求到了解读的技巧,只要找准意象,积累归纳并把握常见意象的涵义,那么鉴赏诗歌就不再那么难了。

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上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8月

2、李培兴《从言语生成看意象塑造》-----《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3期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3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编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