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完善外贸促进政策需要处理好的6个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完善外贸促进政策需要处理好的6个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稳定政策与调整完善政策的关系

外贸出口呈现向好回升态势,而国内外多重挑战也使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显得更为迫切的形势下,外贸财政促进政策是保外贸稳定发展为主(即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为主),还是以促外贸转型升级即调整完善为主,认识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保持外贸财政促进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仍应是当前政策的基本取向。

这是因为,稳定发展是转型升级的基础,如果外贸企业连生存都无法保证,转型升级又何从谈起?事实上,目前我国外贸的回升只是经历大幅度下滑之后的回升,尚属恢复性增长,具有明显的“政策主导性”特征。外贸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外需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出口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形势更趋严峻,出口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必须努力保持包括财政政策在内有关外贸扶持促进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为巩固外贸出口向好回升的势头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挑战下,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在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前提下,根据国家经济政策的导向和外贸出口发展面临的形势变化,对有关财政促进政策作出调整、完善。需要指出的是,转型升级是产业自身的必然追求和客观演化过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需要保持低、中、高水平的产业模式共同发展、实现产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因此,出口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与此相适应,政策的调整应是结构性的、局部性、渐进性的。通过政策调整,进一步向企业释放加快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引导、支持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培育大企业与扶扶中小企业的关系

大企业是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外贸出口情况的主导力量。与中小进出口企业相比,大企业在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许多大企业是“大而不强”。中小进出口企业面广量大,涉及行业众多,对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的多元化、吸纳劳动力、增加税收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小进出口企业在总体上面临资金紧张、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困难。

调整完善外贸财政促进政策必须做到“大小兼顾”。一方面,应支持大企业做优做强,使其成为稳定外贸发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领头军;另一方面,要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升级。要根据企业的类型,进一步明确政策的着力点。对大型出口企业,要以打造“中国品牌”、“中国创造”为目标,着重支持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出口产品的研究开发;努力开发自主产品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并使之国际化;支持其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营销方式;鼓励大企业努力延长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大企业开展对中小企业具有带动、支持作用的公共平台建设等。对中小进出口企业,应从提升“中国制造”水平入手,重点支持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包括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渠道,提升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降低、分担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支持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贸易及非贸易壁垒等)、化解融资困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三、支持外贸企业与支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关系

多年来,我国外贸扶持政策多以出口企业作为支持对象,近年来,有关的外贸促进政策虽然将有关公共平台列入了支持内容,但实际效果尚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关的公共平台发展滞后,另一方面,是一些政策的针对性、适应性不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对外贸企业尤其是对中小进出口企业拓市场、调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大量的中小进出口企业难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信息、研发、设计、决策运筹、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专业部门。而建设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之一。今后一段时期,一方面应继续坚持以外贸企业作为支持对象,另一方面,必须努力加大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要着力支持一批工作规范、对外贸行业支撑力强、业绩显著、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公共平台。通过对公共平台的支持,为外贸企业稳定发展、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针对外贸出口行业的特点,重点支持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包括信息平台(包括政策法规信息、国内外市场信息、国际贸易风险信息、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信息、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壁垒)预警信息等)、国际电子商务平台、进出口商品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外贸人才培养平台、境外贸易平台、境外贸易服务平台等专业性外贸平台。在对公共平台的支持方式上,可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在平台初始建设阶段,政府可考虑给予直接支持,如对平台建设费用给予必要的补助,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向平台注资等。在平台运营阶段,政府应着重于间接支持,主要是对外贸企业运用公共平台发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资助,通过为企业使用公共平台提供便利和支持来提升公共平台的服务效能。也可通过以奖代补给与支持,即对那些为支持外贸出口作出重要贡献的平台给予奖励。

四、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关系

建立稳定的外贸财政促进机制,需要形成国家和地方政策错位支持、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政策体系。目前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看,地方财政主要是市、县级财政缺少对外贸出口的政策支持,或者说是缺少稳定、连续的政策支持。一些地方只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出台了部分临时性的“救急”政策,外贸形势转好了,这些政策也就“收”了。出现这种情况,从表象上看,是地方财力有限,其深层次原因是外贸在公共财政体系中地位不足,财政体制安排缺乏对外贸发展的应有关注和考虑。二是国家或地方部分政策的合理性问题。如颇有争议的出口退税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问题。三是国家与地方政策的错位性、互补性欠缺的问题。

调整和完善外贸财政促进政策,需要进一步处理好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之间的关系。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支持政策体系。要进一步提升外贸在公共财政中的地位,中央及县以上地方财政都要建立支持外贸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关键的是保证外贸促进资金具有稳定的来源和保持适当的规模。应参照中央设立外经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的做法,将外贸发展促进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对现行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进行调整。建议将出口退税改为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这种调整,既可以调动地方政府支持外贸健康稳定发展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为地方政府对外贸给予政策支持提供资金保证。三是合理确定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外贸促进政策体系中的责任地位。在我国现行财税体制下,对外贸行业的财政支持,中央、省两级财政应占主导地位,省以下财政应处于配套、补充地位。四是各级政策在支持内容、支持标准的确定上要力求科学、合理,做到各有侧重,错位支持,上下配套,互相补充。国家级政策应更具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地方政策则应更多地体现区域性、行业性、普遍性、扶持性。

五、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的关系

对外贸行业的扶持促进,从支持对象看,应包括直接支持对象和间接支持对象。对外贸出口主体直接给予支持,是最行之有效、最受外贸企业欢迎的方式。今后,仍应将这一方式作为支持外贸企业的基本方式或主要方式,但与此同时,必须在间接支持方面积极探索。间接支持方法运用得当,不但有助于放大政策效应,提升政策效率,而且有利于政策资源使用的公开、公平、公正。目前,可考虑实施间接支持的对象包括:

(一)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有关内容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二)出口基地

出口基地是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江苏在出口基地建设方面的实践表明,抓好出口基地建设,有利于提升已有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有利于提升特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区域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大对出口基地的政策支持,一是要支持现有出口基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包括支持出口基地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强化现有公共平台的功能,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效率;努力提升出口基地产业集聚程度;支持基地骨干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推广区域性出口品牌,提升出口基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要引导、支持一批已经聚集形成一定规模、特色明显、具有向国际市场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创建出口基地。通过出口基地的创建带动集群内的出口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带动非出口企业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

(三)专业市场

目前,我国拥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专业市场。许多专业市场的功能已经由交易中心向展示中心、研发中心、产业集群等演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专业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偏低。以南通市为例,今年上半年,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达119个,其中,超10亿元的达14家,超50亿元的3家,超100亿元的2家,全国闻名的叠石桥家纺市场拥有家纺企业2 000多家,个体加工户7 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家纺企业510多家,上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市场的交易对象主要在国内,一些较大规模的市场虽然已经启动国际化进程,但国际化程度仍明显偏低。作为重要的产业集群形式,大力推进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对稳定我国外贸发展、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外贸财政促进政策对专业市场的关注度较低。今后,外贸财政促进政策应将支持专业市场的国际化作为重要内容。应将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化潜力的专业市场作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加以培育,着力推进这类专业市场向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方面转变,加快其国际化进程。

专业市场国际化应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涵。一是市场有形要素的国际化,即市场的商品要更多地走向世界;二是市场无形要素的国际化,即市场要拥有行业的国际主流话语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对专业市场的支持政策应围绕上述两方面确定。如支持专业市场建设有利于推进市场国际化的公共平台建设,支持市场争取在价格、商品的行业标准、流行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鼓励专业市场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走路,创新营销模式,广泛、深度地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市场通过集约化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大产品的国际市场宣传力度、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努力打造区域性出口品牌。

(四)相关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社会中介机构将在促进我国外贸稳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应当通过必要的政策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相关服务等方式促进外贸的稳定发展,为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六、外贸财政政策与其他涉企财政政策的关系

目前,涉及外贸企业的财政促进政策,除了由商务主管部门参与制定的政策外,还有其他部门为主参与制定的政策,如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环保、节能减排、金融、知识产权、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支持的对象一般都包括外贸企业。正确处理好外贸促进政策与其他有关促进政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发挥各类政策的合力,有利于强化外贸财政政策的特殊功能。

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应从以下3点入手:首先,要帮助和引导外贸企业充分用好用足现有的各项涉企财政促进政策。有一种观点认为,外贸财政促进政策要做到全方位覆盖,自成体系。笔者认为,这样做,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其他相关政策的支持对象既然包括了外贸企业,就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制定专门针对外贸企业的政策。如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对地方性的融资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管理咨询平台、质量管理平台、创业辅导平台等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政策,在外贸财政促进政策中,就无需再列入这方面的内容。目前的问题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原因,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对其他的涉企财政支持政策缺少了解。因此,商务主管部门应利用与外贸企业联系较为密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有关部门,做好各方面涉企财政政策的宣传培训及贯彻落实工作,引导、帮助外贸企业用好这些政策。其次,商务主管部门要关注其他部门为主制定的政策。在其他部门调整完善有关专项政策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提出建议,做好协调衔接工作,将外贸企业纳入支持范围。第三,要努力提高外贸财政促进政策的针对性。就支持内容而言,外贸财政促进政策应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对普遍性政策的补充性。对普遍性政策未能覆盖而又确需支持的内容给予支持。二是鲜明的外向性。外贸财政促进政策要围绕“外”字做文章,通过政策的支持,将外贸做得更优、更强、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