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及保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及保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过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非物质文明正逐步被钢筋混凝土所掩埋直至灭亡。为此,本文将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为议题,以期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受到保护。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 旅游 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CHEN Yanyun

(Guangdong Qingyuan Zhuang and Yao Autonomous County Cultural Centers, Qingyuan, Guangdong 513200)

Abstra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symbol and existence of a nation. With the gradually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however, non-material civilization is gradually reinforced concrete buried until extinc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be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a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s an issue, its in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mak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 be protected.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 tourism; protection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活印记和文化传承之具体表现。它们代表着全人类的精神文化创造,堪称世界文化瑰宝。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学、语言学、宗教、艺术和手工艺等领域,是不同时代人们生产实践的真实再现。由于其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而与上古文化血脉融通。在如今工业文明高速发展,古老文明痕迹日益消弭的情势下,积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对我国中华文明的传承、研究与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对立统一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有如下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团体、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现形式、表演、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于个人和群体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从而使得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断创新和发展。由于独有的文化传承性、历史厚重感和审美观赏性,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因子。

近年来我国成立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国务院还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足见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何等重视。目前,我国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将其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一方面旅游业的再度开发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和开发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诸如南方皮影戏、傩戏、渔鼓、宁夏坐唱等民间艺术形式的逐渐消亡,陕北剪纸、东北桦皮制作、王麻子剪刀等传统技艺的失传,都是现代文明与传统艺术文化两相撞击下的激烈碰撞。那么如何在开发我国优质旅游资源进而拉动我国内需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如何妥善处理好这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旅游业的完善和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和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我国稀有的旅游资源,有着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例如,我国古老的东北二人转、昆曲、京剧、少数民族歌舞、地方风俗甚至庙会等都可以作为吸引游客光顾的重要资源,而诸如泥塑、剪纸和石雕等传统手工艺品因其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极具观赏价值。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保护得当,那么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而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旅游业的发展和开发。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加以合理开发和应用才会对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既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那么就应该了解对其进行保护的基本途径:(1)实施“记忆工程”。通过民间调研、征集和采风等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建档分类和编号,还可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影像等手段,对其进行如实地记录,从而使其得到最真实的再现。(2)弘扬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附于人和群体而存在,是一种活态文化。因此对其的保护不仅仅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建档归类和整理记录,还要积极寻找这些即将失传的艺术传承人,进而使其以新的姿态得到弘扬。此外,也应对积极传播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人员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表演欲望。(3)建立健全立法规范。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及采取的一些行政管理、财政补贴、技术支持等措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方针的高度。例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发放的《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各个地方性保护法规政策的出现等等,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政策和目标做了具体的规范。(4)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旅游景点参观、博物馆内陈列、旅游博览会的广泛宣传等方式,将我国的传统民俗和手工艺品向国内外游客展示,既拉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增长,又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最后,每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都凝聚着数以万计匠人的呕心沥血,饱含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特征,单纯对它实施保护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从而将两者结合起来,才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3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旅游开发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根据开发有据、开发有据、合理布局和开发有序的原则,来突出和强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个性,从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截止到目前为止,民俗文化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实景舞台剧和民族手工艺旅游纪念品等形式都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产品的具体表现。诸如《长恨歌》、《印象・刘三姐》等大型实景舞台剧,以能够充分展现民族和时代特色而深受旅客的欢迎。这种新型的、富有内涵的旅游产品对旅客而言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RMTP(市场、资源、产品、主题)理论,就是基于旅游产品开发和民族文化旅游主题的开发角度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旅游产品的途径。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实景舞台剧、民族手工艺旅游纪念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每种途径都各有利弊。例如用博物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列展示往往没有利用现代的视频和投影技术所制造的真实感和立体感;主题公园的设置虽然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类展示,但是却容易将其庸俗化和简单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旅游产品的转变必须要有有效的载体才能完成。而张艺谋“印象系列”的成功表明实景舞台表演的“载体化”效果能将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其向旅游产品的成功转型。

此外,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也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原生态基因的特性来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创新。另外,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和规划时,也要充分考虑其特点来进行合理的保护与有限度的开发。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在如今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要对其正确评估和考量,在不损害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从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旅游产品的合理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所带来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 www.省略 2004年10月02日00:03 四川新闻网.

[2] 数字化管理协同功效实证研究――以数字九寨为例.旅游学刊.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

[4]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以桂林阳溯“锦绣漓江。刘三姐歌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