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茵陈蒿汤的现代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茵陈蒿汤的现代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茵陈蒿现代研究概况 临床应用

茵陈蒿汤又名茵陈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为临床上治疗阳黄的首选方剂。本方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等三味药组成,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之苦寒,清解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破结,共奏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论述颇多。近年来,国内对茵陈蒿汤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药效学方面,国外的研究重点在于茵陈蒿汤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对急性黄疸、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等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现就茵陈蒿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茵陈蒿汤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①黄酮类:如茵陈黄酮,异茵陈黄酮,栀子素等。②有机酸:如茵陈香豆素A、B,脱氧茵陈香豆素等。③蒽醌类: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④萜苞类:如去羟栀子苷,栀子苷等。⑤鞣质类:如儿茶素葡萄糖苷等。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包括:①促进胆红索代谢。②抗肝损伤。③抑制肝细胞凋亡等。

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

治疗肝胆疾病:高氏以茵陈蒿汤组方(茵陈、栀子、大黄)及原水煎剂分别给药,大鼠为受试对象进行临床前实验,结果表明,茵陈和大黄利胆作用较弱,栀子根本没有利胆作用。然而,三味药相合,则出现明显利胆效果,说明了本方配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俞氏用此方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疽性肝炎、肝硬化、肝胆道感染、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引起的黄疸,及钩端螺旋体病、疟疾、回归热。肠伤寒以及败血症、肺炎等伴发黄疸症,茵陈用量要大,绵茵陈长于退黄利湿,土茵陈长于祛湿化浊。有报道诊断为药物过敏性肝炎并伴有高度胆汁瘀积的急性乙型肝炎,投茵陈蒿汤胶囊剂3粒/日,7天后血清胆红素下降。赵氏报道25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均以茵陈蒿汤胶囊剂治疗,治愈率为96%。HBsAg转阴率67%,并证明用大剂量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韩氏通过对小儿病毒性肝炎3O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认为,用茵陈退黄时,应比其他药后下。毕氏用该方治疗肝外胆道完全梗阻性患者7例,小儿胆汁黏稠症4例。结果全部治愈。

妇科术后、大叶肺炎与口腔溃疡炎:用茵陈蒿汤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哭笑无常者疗效满意。对先天性胆道阻塞2例及大叶性肺炎以茵陈蒿汤加味治愈。有报道寿胎丸合茵陈蒿汤治疗母婴血症不合20例,19例有效,1例无效。此外有用茵陈蒿汤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急性结膜炎、不明原因高热,均获治愈。

高脂血症:茵陈蒿汤去大黄加苍术、黄柏制成冲剂治疗高脂血症100例,胆固醇降低者66例,β-脂蛋白降低者74例。

恶性肿瘤:茵陈蒿汤与三白草、垂盆草配伍用于湿热内蕴型肝癌,与七叶一枝花、田基黄、龙胆草、土茯苓合用治疗胆囊癌、胰腺癌等共121例,近期治愈2例,显效21例,有效67例,总有效率74.83%,口服1~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瘤体缩小。

异常黄汗:陈小花等采用黄芪茵陈蒿汤治疗异常黄汗,其中糖尿病病人配合服用达美康,治疗期间嘱病人避免食用燥热、刺激性食物。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8例显效,黄汗控制,临床症状消失;10例有效,黄汗明显减轻,但背部及腋下仍有少量,临床症状明显减轻;2例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有效病例嘱其继续服用1个疗程,以达到显效。

其他:此外有报道茵陈蒿汤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急性结膜炎、不明原因高热,均获治愈。

结 语

茵陈蒿汤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黄疸性疾病,其主要药理作用为促进胆红素代谢、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等,体现了中药复方多组分,作用的多环节、多途径优势。临床已经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扩展到其他领域,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重要思想。茵陈蒿汤对晚期肝硬化黄疸是否有用尚缺乏充分证据。激活的HSC可能主要通过凋亡来消除,这已被证实是肝纤维化消退的主要机制之一,茵陈蒿汤对HSC凋亡的影响尚无报道,倘若茵陈蒿汤在肝硬化晚期能促进HSC的凋亡,那么它在肝脏病治疗领域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茵陈蒿汤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剂,但并不是治疗所有黄疽的通用方剂。回顾《伤寒论》、《金匮耍略》对黄疸的论述,就会发现仲景治疗黄疸并非限此一法,如《伤寒论》259条载:伤寒发汗已,身目发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是温法;261条载: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是清法;262条载: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是汗法。《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载: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是利法;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是下法;黄家日晡所发热,反而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是消法;诸黄,腹满而呕者,宜柴胡汤,是和法等。总之,“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临床用药必须遵循“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的原则,灵活变通,不可拘泥,因此历代医家一再强凋,凡用茵陈蒿汤必须是湿热为患者,绝不可滥用。

参考文献

1 季字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0.

2 Nomura M.茵陈蒿汤和熊脱氧胆酸对α-异硫氢酸萘酯引起胆汁瘀积的协同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1):40.

3 Huang WD,Zhang J,Moore DD.A traditional herbalmedicine enhances bilirubin clearance by activating thenuclear receptor CAR.J Clin Inves,2004, 113(1):137-143.

4 王喜军.李廷利.孙晖.茵陈蒿汤及其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肝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2):239-240.

5 陈闯,张作军.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所致肝损害的对照观察.中医药研究,1998,14(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