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对术后腰痛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对术后腰痛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方法术后腰痛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正中入路穿刺法(Ⅰ组),一组采取旁入路穿刺法(Ⅱ组)。术后进行随访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腰痛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Ⅱ组在术后第7天,术后第6周末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3级腰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Ⅰ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旁入路穿刺法,术后腰痛的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正中入路法,临床上应尽量采用。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腰痛

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十分广泛,术后腰痛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术后腰痛的问题在医患矛盾中日益凸显,如何减轻术后腰痛也成为麻醉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手术20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5~50岁,体重60~90kg,身高155~180cm,无椎管麻醉史,无腰痛及腰部外伤手术史,无精神障碍性病史。

方法:随机分为正中入路组(Ⅰ组)和旁入路组(Ⅱ组),每组100例,所有硬膜外穿刺均由同一麻醉师完成(穿刺要求一次成功,反复穿刺者不作记入),患者右侧卧位,穿刺间隙为L3、4,穿刺部位用1%利多卡因3ml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针采用18号Tuohy针,勺面与脊椎平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再使用25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所有患者均不采用术后镇痛,术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随访,对术后7天仍有腰痛者在术后第6周末电话随访。随访由另一麻醉师完成(此麻醉师不知道病人采取何种穿刺方法)。

腰痛分级标准:0级:平卧时腰部无不适和疼痛,可自行坐起:1级:卧位时腰部无明显不适.自行坐起时腰部轻度疼痛;2级:卧位时感腰部不适,轻度活动后明显疼痛;3级:平卧时腰部疼痛,弯腰时疼痛加重.不能翻身和坐起来。1~3级为术后腰痛。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sup>检验(P<0.05)。

结 果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和性别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发生率、程度的比较,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发生率比较(n1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腰痛程度比较(n100)

注:与Ⅰ组比较,*P<0.05。

术后第6周末仍有腰痛的7例患者,在穿刺部位以2%利多卡因3ml醋酸曲安奈德7.5mg封闭治疗,1次/周,其中6例1次治愈,1例2次治愈。

讨 论

腰硬联合穿刺时硬膜外穿刺针经过深部组织时对穿刺部位引起充血、局部组织刺激和反射性肌肉痉挛,从而产生术后腰痛[1]。腰痛一般在短时间内自愈,但个别患者也可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引起医患矛盾的诱因。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穿刺方法在术后第2天发生率分别为28%和2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6周末时,旁入路组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正中入路组。在腰痛的程度上发生3级腰痛的患者旁入路组也明显少于正中入路组。术后第1~2天腰痛是由穿刺针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充血及反射性肌痉挛造成。随着局部炎症吸收肌痉挛解除,疼痛程度逐渐减轻。而正中入路穿刺损伤了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血液供应少,富含神经纤维,对疼痛十分敏感[2],且修复较慢,故造成了患者较长期的腰痛。旁入路穿刺避开了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使得术后长期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腰痛的程度也明显降低。但旁入路法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由于硬膜外穿刺针与脊柱有夹角,增加了腰麻的失败率,因此穿刺时要掌握好角度。

综上所述,采用旁入路法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可以避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明显降低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因此在穿刺技术过关的前提下腰硬联合麻醉应尽量采用旁入路法穿刺。如确需采用正中入路法穿刺,术后应注意随访,发现有3级腰痛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疼痛程度,缩短腰痛时间,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穿刺点封闭疗法是一种确实可靠的治疗术后腰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等.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45.

2 陈宁,叶陈前.实用疼痛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