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成为全国的贸易大省,特别是近十年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贸易规模从2000年的456.38亿美元开始,至2008年已达到3923.84亿美元,年均增长483.43亿美元,贸易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省。贸易顺差从2000年的59亿美元,迅速提升到2008年的838.43亿美元,为地区经济增长和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江苏省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日益加深,并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但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受阻,如何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贸易竞争力乃当务之急。

一、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成绩显著

为全面了解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状况,以2000-2008年江苏省对外贸易数据为基础进行纵向考察,以紧邻江苏省的东部沿海省份浙江和山东作为横向对比区域。

(一)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1990年江苏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18%,近20年来急剧下滑,至2000年已经下滑到3.3%,下降近6倍。最近9年来,由于基数较小,下降速度减缓,年均降幅0.3%,至2008年下降为1.1%。在所采集的样本中,江苏省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最低,山东省初级产品比重相对较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这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较高有直接关系。

同时,工业制成品比重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96.7%上升到2008年的98.9%,近年基本稳定在98%的高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在对比区域中,浙江省工业制成品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而山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富余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特别是近十年,江苏省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外资,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已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前进的发动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带动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显著改善。

(二)机电产品出口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机电产品成为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主导产品,其出口创汇能力大幅提高,是江苏省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表1看,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比重以及占全国机电产品比重从2000年的119.3亿美元、46.3%和11.3%增长到2007年的1415.3亿美元、69.5%和20.2%,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有所回落,但纵观整个发展趋势,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几乎占据全省出口三分之二的江山,说明机电产品已居出口产品的主导地位,并且化工机械设备、摩托车、五金工具、家电和船舶制造等行业涌现出一批中国名牌甚至国际名牌。 在对比区域中,浙江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为680.7亿美元,不及江苏的二分之一,山东为384.3亿美元,仅为江苏的五分之一,江苏省成为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大省已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机电产品实现贸易顺差624 .09亿美元,占地区贸易顺差的74%,成为地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三)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贸易的新生力量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技术水平、贸易竞争力和贸易结构优劣的核心因素。表1显示,近9年来,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从2000年的53.9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1042.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3%,2003年曾一度达到89%的增长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比重和全国同类产品比重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20.9%、14.6%提升到2008年的43.8%、25.1%,成为江苏省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出口贸易新生力量,这和江苏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分不开的。

从表3可知,200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中,出口总量排在前三位的产品是:计算机与通信产品686.94亿美元、电子技术产品187.39亿美元和光电技术产品104.88亿美元,总计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4.01%的份额,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内的主打出口产品。但高新技术产品结构还不尽合理,各类产品出口比重相差极大,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量微小。

二、江苏省出口商品TC指数和问题分析

虽然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成绩显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中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来评析商品贸易竞争力水平,以揭示其内在问题。贸易竞争力指数计算公式为:

TC=(Xi-Mi) /(Xi+Mi)

(1)

式中, Xi 代表i 产品的出口额, Mi 代表i 产品的进口额,TC值界于-1和1之间,本文把TC指数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高竞争优势:TC≥0.6;中等竞争优势:0.3≤TC

(一)初级产品竞争劣势明显,工业制成品表现为低竞争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初级产品贸易逆差额呈下降趋势,表2显示,其TC指数一直处于较高负值水平-0.5--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逐渐走低,在对比区域中竞争劣势表现最为明显。初级产品分为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和动植物油、脂及蜡五大类,其中后三类产品TC指数尤其低,在2007年仅仅为-0.85、-0.61、-0.90,表现为高竞争劣势,反映了江苏省该几类资源严重缺乏的状况,这与江苏省自然资源以及原材料缺乏状况相吻合。随着开放程度加深,地区资源已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对外依赖程度加深,成为能源、燃料、原材料资源的净进口地区,此几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基本丧失了竞争优势。

工业制成品TC指数基本稳定在0.1-0.22,从竞争力变化趋势来看,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发展趋势与全国一致,远低于浙江省,表现为低竞争优势,反映了工业制成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符合江苏省劳动力禀赋的比较优势。与浙江省相比,苏南地区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承接的是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要求较低的加工制造业环节,因此产品增加值低。

(二)机电产品大部分为低端产品,表现为低竞争优势

从表2看,2000-2004年江苏机电产品TC指数基本稳定在0.03-0.05之间,2005年后逐年提升,2008年达到0.24,说明,机电产品竞争力较21世纪初有显著提升,但TC指数绝对值较低,说明大部分机电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仍然较低,仅具有低竞争优势。进行横向比较,其TC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同处长江三角洲的浙江。

江苏省贸易主体以三资企业为主,加工贸易始终是外资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达1735亿美元, 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2.8%,2008年加工贸易

出口额占总出口的59.6%,外资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地区的机械设备、五金和电子等机电制造业领域,进行贴牌生产(OEM),外方掌控着产品价值链的两端:核心技术和国外市场,而国内企业承担着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置,因而,产品档次低,其低竞争优势源于低劳动成本的中间投入品, 而不是来自技术和资本方面的优势。

(三)高新技术产品整体竞争力较低。

从表2的TC数值来看,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TC指数由2000年的负值转化为2001年的正值,贸易竞争力有明显的提升,到2002年迅速提高到0.11,并在随后的五年中稳定在0.11-0.19范围,说明贸易竞争力在持续提高,总体远高于全国平均指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近几年的迅速崛起以及贸易竞争力的提高,与江苏大力引进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紧密相关,伴随着跨国公司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落户苏南地区,形成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通过跨国公司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转移,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提升。但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江苏省外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处于产品价值链末端,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大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优势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整体表现为较低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分析,从表3看,各种高新技术产品之间的TC指数差距很大,计算机与通信产品TC指数高达0.73,计算机集成制造TC指数却低至-0.59,贸易竞争力悬殊颇大,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产品出口额非常低,但TC指数却并不低,说明这几类产品出口潜力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另外,出口额排第二的电子技术产品,其TC指数却为负值(-0.29),说明,电子技术产品较高的出口额来自于“量”的优势而不是“质”的优势。

三、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途径

通过对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表明,近几年中,江苏省在一系列产业调整政策和外资吸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初级产品比重已降至低位,工业制成品比重升至绝对高位。但贸易竞争优势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出口商品“量”的增长优势下隐藏的是“质”的劣势,工业制成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整体表现出低竞争力,其中大部分机电产品竞争力较弱,只有少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较强。

第一,充分利用国外能源、燃料和原材料资源来支持工业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江苏省在能源、燃料和原材料资源等资源禀赋上的劣势,以及部分能源及原材料人均占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客观现实。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工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必将继续扩大,因此,要在目前地区贸易顺差较大、外汇储备较丰富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为我所用,保证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引导外资从加工制造业投资转向研发投资毋庸置疑,外资对于江苏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坚持继续引进外资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当利用外资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追求推动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发展应该成为产业发展的目标。外资投资企业如果仅仅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装配阶段,不仅出口利益少,而且国际竞争力也难以得到实质性提升。改变粗放型的外资投资方式,确立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引进的主体地位,鼓励FDI技术扩散、转让先进适用技术和进行研发投资,才是摆脱“高端产业低端制造”陷阱的有效途径。要利用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的机会,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开辟诸如科技园区、孵化器、科技机构,促使国外企业把技术密集型的研发机构转移进来,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出口商品结构和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核心品牌培育内生技术能力是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尽管江苏地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在不断提高,但大部分产品都来自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事实证明,希望借助引进外资来引入核心技术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本土企业首要的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其次是或借助江苏省高校、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或与国外企业联合攻关前沿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现有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另外,要注重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舞台占据一席之地。如中国摩托车行业骨干企业江苏金城集团近些年坚持走技术引进-联合开发-自主创新之路,率先与欧洲企业联合研发高端产品以优化产品结构,同时企业有极强的名牌意识,在国际市场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城集团上半年外贸订单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明显多于2008年下半年,其顽强的抗风险能力,就源于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第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挖掘高新技术产品新的出口增长点在继续借助各种优惠贸易政策提高计算机与通信和生物技术等高竞争力产品出口的同时,对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等具有高竞争优势而出口量微小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首先要注重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培育,摒弃传统的出口与销售方式及手段,通过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营销方式和运用科学的营销手段,提高自己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水平与操作能力;其次与国外大型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利用其市场优势推动产品出口,努力挖掘新的出口增长点,挺进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J].财贸经济,2008,(2):112-119.

[2]魏浩,毛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和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19-24.

[3]周春芳.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7):83-88.

[4]张春法.对江苏省对外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9):55-61.

[5]张二震 马野青.贸易投资一体化与长三角开放战略的调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