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挖掘和利用北方民族萨满艺术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挖掘和利用北方民族萨满艺术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文化艺术的形成。作为原始宗教形式,萨满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探讨萨满艺术的原始本质及现代影响,探讨做大做强以萨满文化艺术为主的地方民族文化产业,从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开发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

[关键词]北方民族 萨满教 萨满文化 图腾面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70-01

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我国北方地区是萨满教分布的核心区域,萨满文化千百年来在北方先民的意识形态中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所信仰萨满教的诸民族后世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们的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音乐、舞蹈、服饰及自然崇拜艺术中,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在中国,萨满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原生态艺术资源

我国北方古代民族所信仰和崇尚的是原始宗教萨满教。北方古代民族崇信萨满教的原因与所有宗教的产生基本一致,与古代先民的生存状态密不可分。原始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极其低下,人们在生活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古代先民无力与自然对抗,面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人们只能通过单方面的臆想和幻想去解释,以求寻得答案。这就是宗教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萨满教同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

在古代岩画及遗物中,对鸟的崇拜是萨满教的一个突出主题。从形式上看,有水鸟、鹰、乌鸦等,西伯利亚那乃人认为鸟是万物之灵。通古斯各族普遍把鹰看作萨满的化身或后裔,鹰也是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的图腾。在满族某些姓氏所供奉的鹰格格,是鹰头人身的母体神像,说明它是远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留下的氏族鹰图腾。

图腾面具也是萨满教的主要特征之一,图腾面具是将萨满教中的图腾性的人物或动物绘制于面具之上,人们头戴面具,通过歌舞或特有的祭祀语言以达到和神灵沟通的目的,以求获得保佑。面具图腾色彩鲜明具有神秘的色彩。

萨满教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北方地区的文化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北方的文化发展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萨满教的文化印象。例如近些年风靡全国的东北二人转就深受萨满教的影响,二人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萨满教的文化元素。首先,在表演形式上二人转采用了萨满教的祭祀形式,在表演上一男一女共同表演的形式就是源于萨满教的祭祀形式。其次,二人转表演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就是模仿各种歌舞,这种模仿就是萨满教舞蹈的主要形式,萨满教在祭祀中的歌舞就是模仿人们的日常生活。再次,二人转中的秧歌舞步也以萨满教的祭祀舞蹈为主要元素,其节奏和步伐来源于萨满教的祭祀舞蹈。最后,二人转在表现上运用了众多的萨满教元素,例如二人转演员的神鼓和神调表演就是萨满教特有的祭祀表演。

对于萨满教的文化传承和开发,不但有利于更全面地研究北方文化和宗教,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为北方的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二、地方品牌资源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的盛会,1985年发起于黑龙江同江街津口,“乌日贡”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历时3日,地点在赫哲族聚居区轮流。

吉林省查干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近年来查干湖冬捕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旅游资源。查干湖冬捕之前的祭湖仪式成为查干湖冬捕中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文化仪式。查干湖的祭湖仪式就是以北方萨满教为主要形式,祭祀中人们头戴图腾面具跳着萨满教独有的舞蹈,同时宣诵祭祀文,鱼把头通过祭祀形式向湖神祈求丰收,祭祀过程中的祭湖、醒网等仪式以萨满教的传统形式进行。查干湖的祭湖仪式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三、旅游文化资源

萨满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对北方地区萨满艺术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一是民族文化展示。它包括民族文化静态展示,如萨满艺术博物馆等;动态展示,如萨满歌舞表演、萨满民俗村等。民族文化展示只是民族文化体验的初级形式,缺乏真实性。旅游者则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对民族文化展示内容进行欣赏体验,从中获得愉悦感受。所获得的体验是一种表层体验,一种被动参与的体验方式。

二是民族文化游戏或节事活动。它是一种根据民族文化中的原型,经过设计和组织的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比民族文化展示更具参与性。旅游者主要通过参加设计的游戏或节事活动获得愉悦感。如参加民族新年活动等,这种体验是一种有限的主动参与的体验。

三是民族文化休闲活动。旅游者完全融入旅游目的地中,与民族地区各种要素,尤其是民族成员进行零距离接触,并体验民族文化的真实性,获得充分真实的感受。旅游者在文化获取时自由的主动选择,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并形成深刻的旅游体验感受。

同时,各地区民族文化宣传部门要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建立文化宣传促进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萨满文化产业利用各种渠道,通过不断策划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关志伟.吉林满族风俗[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彭勃.满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