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道实验题引发的化学实验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由学生做错率较高的三道实验题引发教师对平时实验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实验题;实验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动手体验机会
例1 (2012年苏州模拟)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石蕊试液,
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
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C) 若A为浓硫酸,B为炭,C中盛有苯酚钠溶液,
则C中出现白色浑浊
(D) 若A为浓硝酸,B为金属铜,C中盛有淀粉KI溶液,
则C中溶液变蓝
本题正确答案为(D),但在本班测试中,选(D)者仅为21%,主要不清楚NO2能把I-氧化成I2,而误选(C)者竟高达51%,选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浓硫酸与碳反应需要加热.错误率这么高是不是和我平时的教学有关?回忆我在做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只强调反应的现象,没有强调浓硫酸为什么会和碳反应.以后再教本节内容我会特意安排由学生演示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并且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要先将蔗糖用少量水润湿,再与浓硫酸反应?这一步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两者反应后,为什么变成疏松多孔的炭,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学生通过亲手做演示实验从中领会到:先将蔗糖润湿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是利用浓硫酸吸水时放出的热来促使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有黑色物质生成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反应后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放出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能使生成的炭变得疏松.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在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结果的过程,以后学生在做笔试型实验试题就能得心应手.
二、实验教学手段加大改革与创新
例2 下列图象表达正确的是( )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
(B) 图②表示常温下,等量锌粉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图③表示向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D) 图④表示向盐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入氨水
本题正确答案为(C),而误选(A)者竟高达34%.如果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实验绘制滴定曲线的过程,这道题就不可能做错.若使用传统实验仪器和方法绘制滴定曲
线则十分麻烦,而且结果不够精确,传感技术的应用则可
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图3是利用pH传感器技术绘制的酸碱中和滴定pH变化曲线
.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滴定终点附近尽管加入盐酸的体积相差很小但是溶液的pH却有很大的变化,这样学生可以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为什么向酚酞这样变色范围在8.2~10的指示剂是可以指示滴定终点的.与以往学生需要通过大量计算来绘制曲线、寻找规律相比,这个方法显得非常便捷和精准了.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3 (2012南通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和说法正确的是( )
(A) 粗略配制浓度为2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加入到盛有500 mL水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 将滴定管洗净,再用蒸馏水润洗后,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C)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稀NaOH溶液,振荡,分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D) 为验证氯仿中含有的氯元素,可向氯仿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gNO3,观察到白色沉淀
此题不是难题,但得分率仍不到60%.很多学生错选(D).关于卤代烃的水解实验我们不妨这样探究:卤代烃水解完成加入AgNO3前为什么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NaOH?如果不加稀硝酸直接加入AgNO3会出现什么现象?做两个对比实验,学生就能清楚理解本实验了.再如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我们可探究水解完全不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直接滴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能否出现砖红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