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要运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要运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例分析:

辰辰会爬之前,常常撒娇要大人抱;7个月的时候,他会爬了,可以主动爬到大人的怀里了;8个月时,有一天妈妈看到辰辰在客厅里爬,朝他摊开双手说:“辰辰过来,妈妈抱抱。”辰辰居然笑地摇摇头,继续他的“探索客厅之旅”。

爷爷疼惜孙子,每次看到辰辰在地上爬,就抱起来,可过不了多久,辰辰便挣脱爷爷的怀抱,重新和地板亲密接触。爷爷心里纳闷:宝宝不喜欢爷爷了?!奶奶劝道:“隔壁的玲玲从小一直抱到大,快5岁了,走路、爬楼梯经常会跌倒。运动对宝宝可重要了,辰辰现在喜欢爬,就让他爬吧!”

专业点评

宝宝出生后,就应该是一个“小运动员”了。如果大人将宝宝放在小床上,除了喝奶、哄睡觉之外就很少理他,宝宝的头和身体的转动少了,颈部肌肉的力量就可能不足。相反的,如果大人因为宠爱或舍不得,总是将宝宝抱在手上,宝宝的大肌肉群同样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照此发展下去,宝宝可能出现视觉、前庭觉、动觉、触觉等反应迟钝,各个感觉系统间的统合不良,动作协调性差,“大肌肉动作反应迟缓”等现象。

美国纽约大学的神经生理学家李纳司(Rodolfo Linas)研究指出:运动与大脑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他认为,所谓大脑思考,是活动力逐步内化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角色是人脑的运动中心――小脑,它具有整合大脑思维、集中注意力、平稳情绪的功能,甚至主管着与人轻松互动的技巧。

如此看来,8个月的辰辰喜欢自己爬,会用摇头向妈妈表示“我不要抱,我要运动”,我们应该为他鼓掌、为他加油!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脉络

婴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伴随着宝宝的成长,你会惊喜地发现,他的颈部会自己用力了;某天,他能自己翻身了,会坐、爬、站了;最终,无需你的搀扶就能自己走和跳了……多么神奇的历程啊!

大肌肉动作失调的原因与对策

了解了前面的发展脉络,对照自家的宝宝,有的妈妈可能会担心,“我女儿9个多月了,为什么还不会爬…我儿子已经3岁了,总觉得他手脚不协调”……宝宝的动作发展失调或迟缓,除了一些疾病(如佝偻病、脑瘫等)的因素之外,还会有些什么原因呢?以下列举几个较典型的现象供参考。

4个月了,颈部仍然没有力量将头抬起

可能的原因:缺乏俯卧经验,且长久缺乏肌肉关节运动觉的刺激,致使躯干动作发展缓慢、肌肉张力不足。对策:多将宝宝抱起坐着或斜躺着,叫他的名字,和他说话,让他转动头部。

8个月仍然不会坐

可能的原因:宝宝的前庭觉、动觉、触觉等统合不良。

对策:宝宝醒着时,多给他坐着的机会,从靠着大人坐,逐步过渡到单独坐着。

爬行阶段很短,或未经爬行即会走

可能的原因:宝宝的前庭觉、动觉、触觉等统合不良;触觉系统的反应过于敏感。

对策:给宝宝穿轻便的衣裤,让他在地板上游戏,无拘无束地活动肢体;有保护地让宝宝在室外攀爬,以弥补不足。

不喜欢跳绳、球类等运动

可能的原因:身体的双侧统合不良,空间概念不佳,动作技巧欠缺或动作顺序较混乱。

对策:提供多样化的运动玩具,如:三轮自行车、长绳、滑板车、溜冰鞋等,使宝宝产生玩的兴趣和欲望;通过集体游戏提升宝宝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适合0~3岁的大肌肉运动

既然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那么爸爸妈妈所要做的就是要在特定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帮助。如果宝宝的大肌肉动作发展相比正常情况有些缓慢,爸爸妈妈也可以有所侧重地来帮助他。

0~3个月:让宝宝俯卧,以玩具引导他抬头、转头,进而带动全身肌肉群的伸展。

3~6个月:带动宝宝向左翻身、向右翻身。让他趴在抱枕上,当他的腿蹬地(或床)时,身体重心自然往前,促使其以双臂撑住上半身的重量。

6~12个月: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允许宝宝任意爬行,扶着家具站起、蹲下,甚至走动。

1岁~1岁半:给宝宝在不同的地面上行走的机会,如地毯、草地、沙坑等。让他在高低不等的家具间爬上爬下。如果是第一次体验,大人要牵着宝宝的手,或在宝宝背后用手护着,以防跌倒。

1岁半~2岁:让宝宝骑木马,牵着宝宝的手上下楼梯、跑步等。

2岁~2岁半:和宝宝一起踢球,牵着宝宝的双手在跳床或弹簧床上跳跃。

2岁半~3岁:让宝宝学跳高、跳远、骑小自行车等,学习从一级高的台阶自上往下跳、平地双脚跳等。

爸妈要认清的5大误区

1 运动后容易疲劳,不利学习

2007年时,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运动后学习词汇的速度比运动前快20%。事实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强化大脑功能。反观不爱运动的孩子,倒是会有动作较笨拙、反应较迟缓、精力较不足、学习动机较弱,以及人际关系较被动等现象。

对于0-3岁的婴幼儿,平时多由家人照顾,应每天分段、多次提供他们运动的机会。

2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过去有“四肢发达者头脑简单”的说法,事实证明并不准确。运动不仅能使四肢发达,更能令头脑聪明。美国加州的研究团队建议,孩子在学校每天应该保证有1小时的运动(温和或激烈),这会对记忆、专注、学习成绩和教室行为产生正面的效果。

0-3岁的婴幼儿,正值粗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所需的运动量就更大,照顾者可能会觉得比较累。

3 让小宝宝站立、弹跳会导致O型腿、X型腿

胎儿在妈妈子宫内全身屈曲,伸展肌群未得到发展。出生后,需要借助各种感觉刺激使伸展肌得到锻炼,如果因为一些无谓的担心,一直抱着宝宝或让他一直躺着,就会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宝宝在不同的姿势下做各种动作,如:俯卧时,将玩具放在他前方,引导他的小脚往后蹬、小手向前伸;爸爸或妈妈用双手托着宝宝腋下,使其直立在大人的腿上,做弹跳的动作,或者干脆在爸妈身上爬。

4 学步车可以帮宝宝早走路

让婴儿太早坐学步车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十分不利于其背部和腹部肌肉张力的发展,而且还可能造成腿部关节畸形。

正确的方法是:当宝宝满7个月,腿部已强劲有力,而且能坐得很稳了,再将他放在学步车内学习走路。

5 运动太早长不高

孩子长得高或不高,与开始运动的时间早晚无关。想要孩子长得高,重点在于多做跳跃性的运动,如跑步、跳高、跳绳等,它们可以刺激长骨的生长点,孩子自然就会长得高。

结语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功课要做。其中,运动是贯穿始终且尤为重要的一项。婴幼儿时期,运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脑部功能的维持与提升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

在0~3岁阶段,宝宝需要多观察、多运动,以促进学习和思考。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帮助宝宝顺利完成任务,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