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立学院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为例,探讨独立学院创新商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实践得出:应立足于人才规格定位及基本素质要求,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构建第一、二、三课堂立体交叉支撑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从“商、优、用”三方面着力,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商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和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都将目光聚焦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上,并强调指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如何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这就要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实到第一、二、三课堂上去。
本文以商科类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以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为案例,探索“三本”层次学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人才规格定位和基本素质要求入手,做好“培养什么人”的顶层设计
培养什么人,涉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规格和层次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鼓励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高校根据实际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意味着,下一阶段各高校都要主动适应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三本”层次的独立学院,如何在“二本”层次高校和高职学院之间选择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各类学校争夺生源的情况下,是一件具有关键意义的大事。“一本”高校无疑是国家队,他们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定位于培养基础厚实、创新能力强、复合型的精英人才。“二本”高校大多数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高职院校主要按照行业发展需要设立,培养一线技能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只有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适应社会能力较强、上手快、后劲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里必须回答高素质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除了专业素质和能力外,企业和社会最为看重的基本能力是:(1)适应能力,包括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工作环境)的能力;(2)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选择能力;(3)交流与沟通能力;(4)协调与组织能力;(5)判断与决策能力;(6)创新能力。如何将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这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和家长深切感受到有显著的“价值增值”,是独立学院设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大课题,也是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内容。
二、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切入,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做好“怎样培养人”的具体实践
上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需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起点,最终落实到第一、二、三课堂上去。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必须科学构建第一、二、三课堂相互支撑的立体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在第一课堂夯实专业理论功底;在以“学术、技术、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以“实验、实训、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第三课堂中,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横向拓宽型和纵向分层型。前者旨在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选择,这种模式适合于复合型、精英人才的培养;后者是基于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前者搭建的是通识教育平台,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和紧密衔接。后者则关注、关心学生的差异,展开一定弹性和可选择性的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纵向分层模式符合现实需要,有着广泛的教育需求。比如,对于那些准备考研的同学,通过校内选拔组班,按照理论型人才进行培养,夯实专业基础,强化训练专业研究方法,以备将来继续深造。而对那些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可以搭建一个应用型教育平台,将其培养为适应社会能力强、动手能力优势明显的一线工作者。近几年一些独立学院如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适应学生选择,把数十名高考400多分的学生培养成为考入“一本”学校的研究生,足以证明这种选择的合理性。
这里有必要回答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怎样变革才能适合独立学院的定位?如何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复制“母体”模式的弊病?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办学模式,除了投资体制特殊外,它和母体之间“相依为命”的关系,既是其发展壮大、提升办学声誉的依托,也可能是影响其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理念羁绊和行动壁垒。笔者近年来调研了多所独立学院,深深地感到,如何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既体现出大学的一般性,同时又不失独立学院自己的特色,的确是独立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都要认真研究和下大力气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从以经济管理或者商科为主流学科脱胎而来的独立学院,坚持“秉承商科传统,依托母体优势,坚持就业导向,借用‘双师’力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逐步形成具有“国际视野、区域特色、商科实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可能是改革和发展中的理性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以下目标,即:与“一本”、“二本”高校学生相比,他们掌握较强的实际操作、技术应用和社会实践能力;与高职学生相比,他们掌握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错位竞争优势明显。
“一本”和“二本”高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重在新知识创造体系的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地方和行业提供智力支持甚至文化传承创新,都是其重要职能和使命。而办学只有10余年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是其主要使命。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专业建设的纲领是专业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既是专业建设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专业建设成果的一种体现。对于以本科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在提高质量的使命中,专业建设的任务会更加繁重。
除了不能复制母体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外,弄清专业建设的逻辑体系,有章法地进行专业建设,对办学历史短暂、经验缺乏的独立学院来说十分必要。必须要在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学风与教风这些内部性要素建设中做出自己的特色来,还要在教学管理、教学支撑条件、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外部性要素的建设方面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入主流”与“办特色”的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要以专业培养方案为纲,有条不紊地推进,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攀比“二本”高校,无限扩展自己的使命,做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事情。
三、从“商、优、用”三方面着力,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
1.在“商”字上做文章
对于脱胎于财经大学或者商学院的独立学院,其学科专业禀赋优势应该在“商”字上体现,办学特色之源泉也应该来自“商”。这既是在“商”字上做文章的出发点,也应是最终的落脚点。
一是在专业结构调整上要做“商”的文章。一方面,着力强化商科传统优势,在资金、师资、图书资料、设备、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打造特色和品牌。另一方面,要借用市场细分理念,通过加注专业方向、增加财经课程和实习等办法,做好非经管类专业靠近“商”、融入“商”这篇文章。
二是确保在人才知识结构和素养上能够贴上“商科”的标签。要以商科知识为主线,注重“文商”、“工商”结合和交叉渗透,培养既具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比如,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阅读莎士比亚著作,更要精通国际商务惯例,成为国际经贸谈判能手和签约能手;计算机专业要培养出既能编写程序又能精通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既会作画,又擅长室内和环境艺术设计,精于通过商务运作提升自己的劳动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外语、艺术和计算机专业,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标签,进而拥有自己独占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实现文化育人和商业道德教育的相互交融。一方面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另一方面,要秉承商学院的办学传统,凝练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在育人过程中突出引导学生博修商道、追求创富报国的职业价值取向,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考入商学院举办的独立学院是正确的选择,从事经贸活动和工商管理是光荣的职业,创富报国是自己的神圣使命。
2.在“优”字上下工夫
追求卓越,是我们办学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要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办一流的独立学院,吸引优秀的生源,设计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地方和行业输送优秀人才,不断提升社会美誉度。要达此目的,唯有下足工夫,科学发展。
一是要优化培养方案。使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就业指导、课程次序等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在培养方案中重点加大实验、实践课程的比例,进一步突出“培养理论基础较好,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二是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精英人才教育强调师资的学缘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而对于办学历史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来说,除此之外,更应该强调师资的内外结构、学识的理论型和应用型结构、年龄梯队结构。为此,在提高师资引进的学历层次、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的基础上,要有计划地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与来自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针对应用型商科类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大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保障。
三是要做精品工程。尤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增强每一位教师的精品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强调的是,精品课程必须是师生互动良好、课后能够建立起兴趣小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优秀传统的课程。这对于办学历史短、大量依赖外部师资队伍的独立学院,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四是要追求优秀的教风、学风、考风和校风。这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对接、交叉、协作、融合过程中需要破解的大课题。
3.在“用”字上求突破
当我们把“以学生为本”、“学生找到满意工作才算
办了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后,我们所说的求突破,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大力气突破双师型师资队伍短缺、生均实际实习实训实验课时少、实验教材匮乏这些瓶颈,着力解决“学”、“用”脱节、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聘请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经理、经济师、证券投资分析师、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国际商务师等,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担任专业实验课程的指导教师,提高实验课占比。同时聘请专家学者以及各领域成功人士为学院客座教授,通过学术讲座和就业辅导,有效地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指导结合起来。
二是加强“三实”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时(学分);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兴趣研究工作室以及指导教师工作室;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员工式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是加快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和实验教材建设步伐。在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编写中,要以案例教学为导向,努力做到“一个坚持、两个注重、三个加强”。即坚持理论与应用的统一;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理论思辨能力、政策解读能力和现实问题分析能力的训练。要与兄弟院校合作,加快编写实验课教材,逐步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教材体系。
四是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研究。通过制度改进,加大校内教学课题立项和资助力度,积极与同类院校合作,强化教学研究的团队意识和质量标准,力争做到人人都有项目做。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独立学院自己的定位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模式、途径和效果的研究,深入探索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自觉地关注和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行业发展走势,科学预判就业前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不断提高在校期间受教育的“价值增值”,把自己打造成家长放心、母校骄傲、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