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渊深学海自如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渊深学海自如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毛乐耕先生的《翻书小语》(线装书局2014年4月初版)摆在我的案头已有好些日子了,我迟迟不敢贸然下笔,唯恐在这位学识渊博的长者面前暴露了我的浅薄和无知。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严谨扎实的读书随笔集,是毛乐耕读书、读人、读社会的集中展示。

全书分为两辑,一为“书灯盏盏”,一为“书声琅琅”,两辑文字,通篇不离一个“书”字,使人想起窗明几净、香烟缭绕、清茶悠悠的读书人的世界来。毛乐耕是一个爱书的人,他爱书爱了一辈子,爱读书,爱藏书,以至写书,与书交流对晤,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常态,也是他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他坦言:“在生命的旅程中,不管命运把我抛向何方,书籍总是伴我一路前行,给我以智慧和灵悟,给我以底气和动力。而我,也总是愿意在书中安身立命,以强大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人生。”

毛乐耕读书,读得认真,读得仔细,他喜欢实话实说,不惟名,只求实。读女作家王英琦的散文集《热土》,一方面为作家想象丰富、思路开阔、笔法灵活、情感真挚而称快叫绝,另一方面,也毫不忌讳、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王英琦散文的诸多缺点,一是语言功夫不到家、不考究,大大影响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二是存在说理、议论有过,形象描绘、艺术构思不够的倾向;三是一些篇章有构思雷同、甚至引例、语言重复的现象。这篇《王英琦散文集《热土》的艺术特色》,发表在1988年《镇江师专学报》第3期上,这种不为名家讳的做法的确值得称道。

毛乐耕读书,读得驳杂,读得通透,有自家见识、自家面目在里头。年逾60的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五六年级时,写过诗歌,十五六岁时,写过电影剧本,20多岁后,又投入地写过几年诗,也大着胆子向《人民文学》投过小说稿,但很快就放弃了小说创作,将兴趣和精力转向文艺评论和散文随笔的创作上。这本《翻书小语》大部分是旧作,大都发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的报刊上。多年以来,他就像不知疲倦、默默耕耘的老牛,在书海里耕作着、收获着。他读书的面很广,既有孙犁等等这样的文坛大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当地青年才俊;既有对古代诗歌作品的赏评,也有对台海华人作品的评析;既有对文学作品的精彩阐释,也有对医学养生、室内装饰、摄影作品的解读点评。清人胡达源云:“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毛乐耕勤读善思,才使他的读书随笔有了不俗的见解。他的读书,完全出自心灵的需要,出自自觉的爱好,超越了功利,超越了一般的就书说书,因而每一篇读来,都会给人启发和教益。他读陶文瑜《徽州十记太湖十记》,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有味,一方面固然是自己对这两个地区的风情和文化十分熟悉,另一方面,还在于作者以徽州、太湖这两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域为中心,多角度多层面地描绘了韵味盎然的文化图景,展示了徽州文化、太湖文化独特丰富的历史魅力,从而给人以更深更多的文化思考和启迪。如此,融评议、学识、文化于一炉的书评文字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翻书小语》,翻出的是一位文化人独特的“心声”:“三朝老物谁伴我,一盏书灯六十年”,与书同行,书缘深深,何其幸也,何其乐哉!毛乐耕是幸运的,据悉,他的另一部书话集《书缘深深深几许》已纳入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卷书坊”第三辑“书文化随笔集”公开出版了,在此向他表示诚挚的祝贺,这也许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热爱读书的最好方式的褒奖吧。

[作者通联:陕西彬县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