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几年来,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不断地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设想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式的变化。本文结合自己从事公路财务会计工作的实践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想法,以求抛砖引玉促进工作。

一、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1、记帐方法。会计制度统一为借贷记帐法。这既符合的要求,又符合会计核算的需要;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与企业会计制度相吻合。

2、资金平衡方式。会计制度有五大要素:即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支出类、收入类。资金平衡方式是以借贷记帐法为基础,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平衡原理,每一笔经济业务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本期发生额借方总额等于贷方总额,期末结存借方总额等于贷方总额。实行这种平衡原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直接反映平衡关系,便于查找错帐。

3、会计体系。为更有效地实行分类管理,预算会计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国库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共同构成。

4、对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管。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取得的属于预算外资金性质的收入要首先上缴财政专户,从财政专户核拨回来的预算资金要纳入单位预算;事业单位其他不属于预算外资金性质的事业和经营收入等,直接纳入单位预算。事业单位实行这种“大收入”预算后,单位的支出预算也与过去不同了,变成了一种“大支出”的预算。单位将取得的各项收入纳入单位预算后,支出则根据收入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即包括原来预算内、外的开支项目。

5、会计科目。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是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设置的。

①资产类科目。该类科目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反映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会计科目基本相同,便于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互衔接及经济信息的汇总。

②负债类科目。该类科目是参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反映流动负债的会计科目,结合预算会计制度的特点而设置的。

③净资产类科目。会计制度设有“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科目,

④收入类科目。会计制度设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拨入经费”、“经营收入”科目,以便于考核单位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⑤支出类科目。会计制度设有“事业支出”、“拨出专款”“专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成本费用”、“经营支出”、“销售税金”、“拨出经费”、“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

6、会计报表。事业单位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组成。各表的指标及口径满足国家对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等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监督、管理的需要。

二、新会计制度尚需探讨的问题:

1、核算制度尚需完善。新会计制度对于应付未付或虽已付但应由各期分摊的费用,还未象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设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进行核算。

2、在建工程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设置“在建工程”科目,而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如固定资产的自行建造、安装及装修等都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客观上需要一个会计科目归集建造、安装及装修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因而应设置“在建工程”科目,待工程完成后,全部费用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3、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不明确。如招待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不明确;福利、奖励和修购基金的提取比例不明确,不便于实务操作。

4、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新会计制度未参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要求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难以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更新。

5、报表格式设置不完善。如“事业支出明细表”,明细项目过于简单,不便于上级部门对事业单位所发生的公务费、业务费等明细项目进行考核分析,特别是担任生产任务的事业单位,所发生的业务费占事业支出的比例较大,但该表却未对业务费进行明细分类。

6、未提坏帐准备金。对经营性收入未采用谨慎性原则提取应收帐款的坏帐准备金,易于产生虚增利润现象。

7、增加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单位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可分为业务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在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尊重科学。同时要借鉴各国会计制度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