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库知天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库知天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趋势是将世界上的信息组织起来,让每个角落的人都能够找到它们。”

面对这样的预言,你也许会感慨:找到信息并不难,难的是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城市的管理者发现,部门数据虽海量却彼此“绝缘”,很难形成具有全局性的决策依据,而在分散的、无序的信息面前,普通公众更加无所适从。

如何打通信息孤岛,实现部门数据的交换共享?如何通过数据的深加工形成对宏观决策、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资源?伴随着2011年11月11日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宏观库)通过终验,北京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政府庞大信息资源“一盘棋”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一项被寄予厚望的市长工程

市长挂帅、23个政府部门参与、投资七千余万、历时三年、3900多个指标、140万笔数据、16万篇文献资料……寥寥几个关键词足以管窥宏观库(一期)建设的重要和艰巨。

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在该项目落地之初便指出:它的建设势必有利于理清、明晰并准确使用政府的基础信息;有利于建立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标准化;有利于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高水平的数据支持。

据悉,宏观库的政务专网门户现已开通,而面向社会公众的互联网门户也将于近期上线运行。其数据资源涵盖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要数据,汇集了全市23个委办局、各区县、四个直辖市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方面的统计数据,可谓览一库而知天下

作为全市四大基础数据库中投资最多、建设难度最大的宏观库,显然不仅是让各方数据搬个“家”。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将一期建设成果概括为:一套科学反映全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一套支持跨部门、跨行业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一套全市政府数据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运行机制;一套宏观库运行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项目验收委员会对宏观库的建设成果和应用价值亦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聂大同教授在发言时,一连用了“六个最”:最震撼的数据库;最具有服务形态的亲民数据库;最为广泛使用的数据库;最让人放心的数据库;规模最大的数据库;最能显现信息价值的数据库。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

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统计局总统计师侯小维认为,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北京宏观库之所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认识达成共识以及建立了通畅有力的协调机制”。

打造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实现电子政府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势在必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3个政府相关部门才能在全市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宏观库(一期)项目于2009年2月正式实施。

作为牵头单位,市统计部门的努力可追溯到更早。据市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裘孔明介绍: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早从2004年就开始了,2007年12月,经报市政府批准,宏观库一期工程项目正式立项。为了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市统计局专门成立了宏观库项目组,下设业务分析组、基础设施组、工程管理组以及项目监察组4个工作小组,制定了工程建设周例会制度以及建设进度计划。截至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的业务协调会议已近百次。无障碍的沟通机制使各种业务难题都得到了及时研究解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宏观库建设同样得到了各委办局的支持与配合。市民政局直接参与此项工作的席培敏调研员感叹到:“把数据‘捂’着不让别人看,就只是个‘死’数,而把它们放到公共平台上,供大家使用,才能变为‘活’数。”据介绍,市民政局追溯整理了448个指标及相应分组,完成了1981年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和部分年份的进度数据。绝大多数委办局整理数据的时间跨度在7~10年,部分指标追溯了60年的数据。

以必胜的信念突破瓶颈

回顾三年多来的艰辛历程,侯小维颇有感触地说:“很多时候,就怕你想不到,不怕实现不了。所以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需求第一的原则。目标一旦认准,就没有退路可言。也正是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刻。”

业务建设堪称宏观库项目建设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工作。通过对23个委办局指标数据的数理分析,业务分析组最终确立了宏观库数据资源体系,涉及国民经济核算、财政与税收、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37个应用主题和世界城市、功能区建设、节能减排等22个应用专题;3900多个指标,448个基础分组目录,用以满足政府、部门、社会三个层次用户对数据资源和数据分析的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最棘手的就是数据的标准化问题。坚持顶层设计是建好数据库的重要原则。业务分析组骨干、市统计局设计管理处副处长周盛岚介绍说,由于部门数据都是“各自为政”,且指标含义、口径范围不断变化;其统计基础也不尽相同,不同程度地出现“断档”情况,统一数据标准因此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他们在广泛征求各委办局意见基础上,制订了包括指标、分类、报表、规则和数据说明等5类元数据标准化体系。通过这套体系,可以使各类用户在统一平台上享用数据,并了解数据的准确含义。

“随着我们对指标和需求情况理解的不断深入,数据开发整理的方案也在不断调整,仅数据入库就加载了四遍才定下来。而数据整理工作将会伴随宏观库建设始终。”周盛岚由衷地表示。

惟有用“活”才有生命力

“宏观库系统既是一个拥有庞大数据集群的资源库,又是一个拥有强大功能的服务库。”苏辉曾作出如是评价。自政务专网门户试运行以来,便因其资源丰富、查询方便、来源权威、更新及时的特点而广受好评。

使用者发现,只要把鼠标停留在查询的指标或数据上,指标口径调整变更等说明文字就会自动浮现出来。虽只是一个很小的功能,却对人们正确认识和使用数据大有裨益。数据查询、分析预测、知识普及、政策咨询、个性定制等丰富多样的服务功能,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最为称道的还属其强大的查询功能。宏观库能够提供“时间频度”、“分析专题”、“空间地域”、“普查及大型调查”等多种路径的信息资源查询服务。考虑到用户的不同习惯,查询方式包括按表查询、按指标查询;设置好指标、时间、地区的条件查询;采用鼠标拖拽方式的自定义查询;输入关键字的模糊查询等等。

谈及宏观库的未来,侯小维一语中的:“建宏观库绝不是赶时髦的事。只有当它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时,它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旺盛,而它的意义才会越来越明显。”

的确,宏观库建设已告一段落,而把它用“活”才刚刚开始。裘孔明透露,为保证宏观库的正常运行,市统计部门已经拟定了七项相关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以保证宏观库能够长期地为用户提供有效服务。

在信息爆炸与信息短缺并存的今天,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的建成,不但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探明了路径,相信它还将成为人们感知首都发展脉动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