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贵有疑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贵有疑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通过近期的听课,发现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是虔诚的“听众”。课堂上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能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很多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在前几年的语文考卷中,大部分都有这样的题目:针对短文的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结果很多学生面对此类题型束手无策,学生的失分率极高。对此,很多教师也是扼腕叹息,感叹现在的书难教!一时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扼杀了学生的提问能力,泯灭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漠视“问题意识”是因为存在下列两点原因:

首先,教师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师道尊严”影响,教师被演绎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完美的先知先觉。虽然近代教育对“师道尊严”进行了形式上的批判,但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并没有从根本上颠覆它在教师心中的统治地位。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居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致使学生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因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传播知识历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如果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发生什么问题,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解决,一旦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就完成了任务。这种做法实质上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思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回答更贴近“标准答案”,更符合教师的预设;而教师潜心研究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提问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更能体现自己的提问艺术。在这种教育思想的驱使下,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出教师所预设的标准答案,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这种以减少问题数量为目标的教学,表面看起来是“皆大欢喜”,殊不知,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一味热衷于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就无暇对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了!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教师必须创造十分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使课堂上充满亲情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大胆地发问,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有偏差,有的甚至荒诞,也要保护他们的这种热情,加以鼓励表扬。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逐步做到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善于提问。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是老师或其他同学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尊重他们的人格,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提出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因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是从低质量的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天长日久,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二、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产生问题,让学生多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从而进一步产生追根寻源的欲望。对于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好奇心,引导他们平时认真观察事物,并做到边观察边动脑筋。教师可举出大家所熟悉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等,启发学生平时多注意留心观察,知道处处皆有学问的道理。

另外,教师应以创新为指导,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就应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闪耀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值得探讨,教师就应首先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以此为契机,点燃全体学生的创新之火。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放开手脚,引导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会常常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见解,就会常常欣慰地听到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问题

当教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结合学习过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作为新课程标准下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具有问题意识,学会提问,敢于提问的人,才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这才是21世纪所期待的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