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连市新毕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连市新毕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调查大连市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状况,然后全面系统地讨论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蚁族 生存状况 新毕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07-01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满怀激情踏上了人生的征程,然而在这部分人群中却存在着“蚁族”这样的一个群体。关于“蚁族”的概念和内涵以往研究界定并不一致,本文对“蚁族”的内涵做如下界定:通过国家统招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并且有工作经历的离乡、租房、聚居、低收入、没有保险的大学生人群。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大连市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的基本情况,调查这一群体的工作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心理状况、婚恋和社交状况以及城市和社会认同状况的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分析。分析“蚁族”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大连市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的生存状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一、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的基本情况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正是眼下社会广泛关注的“蚁族”。“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蚁族”群体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工作主要是从事销售、营销、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社会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

二、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的生存状况

住宿环境不好,居住空间狭小,多人集聚在一间房子,租住房子比较廉价,且经常换地方,搬迁频率较高。

频繁换工作,且工作大多是销售、服务等收入较低的工作,工作状态非常不稳定,工作得不到保障,工作满意度低以及生活压力大,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的就业心态非常浮躁。

在调查中,超过八成的“蚁族”没有结婚,六成不敢考虑婚恋之事,单身现象非常严重,大多数“蚁族”群体迫于生活压力而无暇顾及婚恋。

平时工作较忙,经常加班,其他时间大部分在上网,基本没有其他社会交往。

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对城市和社会的认同感较差,心理严重失衡。

三、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生存状况解决方案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蚁族”群体纳入其中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摆在眼前,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就业,将会导致市场经济下失业人员数量激增。政府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和出台解决“蚁族”生存困境的帮扶政策,缓解“蚁族”群体的生活压力,尽快完善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蚁族”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将“蚁族”群体纳入公租房政策等,为怀揣梦想却刚刚起步的新毕业大学生给予支持和保障。

(二)完善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保障“蚁族”群体优先就业

制定专门的政策扶持外地到大连上学的新毕业大学生,拓宽各种渠道扩大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完善新毕业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营造新毕业大学生就业良好环境。以专业社工的社会化服务化解“蚁族”群体的生活压力,帮助“蚁族”群体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可以在“蚁族”集中的地区,如大连市高新园区、开发区设立主要以服务“蚁族”为主的专业社工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社工机构的发展。

(三)正确引导“蚁族”成长,加强新毕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性引导

高校是毕业生离开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高校应加强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性引导。虽然目前各高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种问题,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家庭和社会情况也不一样,要做到“一人一策”的就业指导非常困难。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扩大就业指导教师的数量,真正做到对学生就业指导上的“一人一策”。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生存、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引导,为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顺利转换做好充分的应对和准备。

(四)新毕业大学生应脚踏实地,将个人的成功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

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和就业压力,每一位毕业生都应该正视现实,脚踏实地,提高能力,练就本领,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成功就业创造条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就应该针对未来就业着手提高就业能力,经常性的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提早进入工作领域,为未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孙一平,孟沙沙.吉林省毕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2(01).

[2]陈满堂,曾德进.武汉(蚁族)生存状况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2012(01).

[3]蔡靖芳.东南沿海新毕业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