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社会工业产品价值的重新诠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社会工业产品价值的重新诠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工业产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拥有以区分为特点的符号价值或象征价值。本文运用现代人类学理论,分析了工业产品的多重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现象;人在追求工业产品价值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工业产品设计师对人们消费活动和生活方式的介入和引导作用,揭示工业产品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消费社会;人类学;工业产品设计;符号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

工业产品设计是以价值分析为前提,通过价值定向、分析、综合来确定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和造型,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一般说来,就消费者角度而言,主要追求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其中包括工业产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就生产者角度而言,主要追求工业产品的交换价值,获得经济上的效益。因此,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工业产品最基本的价值,但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结构的细微分化,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工业产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拥有以区分为特点的符号价值或象征价值。文化的本质在于创造,文化发展的机制在于价值的选择,工业产品设计活动充分显示了文化的这一现象和本质。本文运用现代人类学理论,分析工业产品的多重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现象;人在追求工业产品价值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工业产品设计师对人们消费活动和生活方式的介入和引导作用,揭示工业产品的真正价值。

一、工业产品价值

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设计生产的物品,处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物品称为产品;产品涌入市场,进入流通阶段称为商品;商品一旦售出,被消费者选取,成为生活用品时,则被称为消费品或用品,由于它是生活之道的用具,还称为道具。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产品的基本属性,作为设计者、制造者对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都会做全面的思考,而作为消费者当购买物品完成交换过程后,注重的更多的是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提及商品和商品的价值的概念,自然就会想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出商品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同时又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也就是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并不是商品的物质形态本身。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的结果形成同类商品的社会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商品的范围极大地扩展,许多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都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并进入市场买卖,具有了价格,如名誉、地位、土地等。另外,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社会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还有商品供求、市场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在工业设计领域里,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工业产品设计师的“设计”也成为影响工业产品价值、商品价格,以及取得高附加值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般认为,工业产品设计的首要目的是实现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目的的物质表现。使用价值包含了实用功能、认知和审美功能。实用功能体现了人对工业产品的目标设定,结构和形式是工业产品存在的内在形态和外在形态,工业产品价值分析的出发点是根据对功能的要求提出结构和形式的规定。但是,在消费社会里,工业产品与工业产品设计还有更多的思考,涵义更加复杂和拥有更多的解释。

二、消费社会工业产品价值分析

当人们谈论“消费社会”,谈论消费社会意义上的“消费”时,它首先所指的是一种社会物质条件的富裕现象,是指满足基本生物需要以外的某种需要的活动,这种消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品具有更多的符号化、象征性的意义,而这种符号化、象征性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求和生活品味的追求,而不是盲目式的、摆阔式、无限消耗和浪费式的消费行为。对于消费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类学家中的经济人类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注意到商业与消费同人的本性、文化和社会建构之间密切的关系,作为这种关系的媒介――工业产品与工业产品设计同样也体现这些因素之间密切又复杂的关系。

关于消费,广义的消费是指所有购买商品和使用商品的行为;狭义的指购买商品之后的后续行为,即使用和享用商品的行为。所有购买和使用商品的人,包括设计或制造产品的人,最终都是消费者。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现代消费概念不仅包含有商品的实物消费,而且还包含其符号消费,消费的含义也就更为宽泛。符号价值同样是现代消费的一部分,它补充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价值学说。

工业产品作为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功能、结构、材料、价值、安全、审美、人-机关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丰富多彩,社会结构中社会分层细化,作为工业产品的符号价值被独立出来,甚至被人为地加大了它的作用。由于文化与经济巧妙地结合起来,也显示出工业产品文化本身的力量。工业产品与工业产品设计不仅体现当代文化与经济的联系,同时也暗含着当代社会结构运作的奥秘。

第一,社会分层与符号价值。由于人有思想、文化,有各种欲望和主观的意向,往往通过各种中介和各种象征同“他人”和“他物”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符号等级与社会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应的。在当代社会,把产品或商品被作为追求声誉、满足欲望的符号体系,在作为物体符号来运作中体现的社会结构、分层、功能等社会意义。工业产品不会在没有反映其背景的情况下单纯地被独立出来,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会从产品特别用途上去看待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待产品。电脑、手机、洗衣机、电冰箱、洗碗机等,除了各自作为生活器具之外,都含有另外层次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一些家庭里是把电冰箱摆放在客厅里;电视机成为左邻右舍“共享”的物品,这里面,有文化符号的意义;也有炫耀的可能;还有社会的分层。几年前,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手机》,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技术、文化、道德、审美、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社会复杂现象,给人们提供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图1、图2)

图1海尔网络家电,中上层消费者的选择

图2专为农村消费阶层设计的海尔大地瓜洗衣机和专为“龙虾节”设计的洗虾机

在中国,20世纪50-80年代的三十年里,由于当时的思想意识、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的收入水平等因素都较低,限制了人们在消费上的选择余地。“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的社会分层,追求的是民主和平等。人们大都以同样平等的朴素的心态购买实用而包装简单的物品,基本上不会追求以消费的差异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与众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一个现代社会分层的雏形已经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急于寻找自己在社会分层中应有的或相应的位置,以求获得相应的归宿感和安全感。开什么样的汽车;穿戴什么品牌的服饰;用什么样的手机;喝什么样的咖啡;奔何处就餐、住宿、购物、娱乐等等,这一切都成为身份地位的标志、符号、象征。首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在社会条件改善的同时,迫切需要张扬自己在经济上的成功和消费的差别,在消费品、消费空间和消费目的的差异上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或高人一等,于是,高档消费品或奢侈品的生产、高级商场、酒店和娱乐场所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炫耀性消费在基础消费之外也迅速崛起,时尚、昂贵、舒适和豪华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以“节俭”为荣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也有那么一部分“心理贫困化”的人,过于感性地追求奢侈豪华生活方式,甚至他们是在没有条件下“创造条件”也要购买和使用高档用品,以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有一部分文化修养、生活品味较高的中产阶层,以风格性的消费理念,从炫耀性消费中派生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形象、收入来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产品质量、科技水平、文化内涵、风格属性,从而彰显他们消费理念的个性化、理性化的特征,而不是追求商品的含金量、华贵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消费的回归。从解决温饱问题的消费到表现个性的消费;从生物性驱动的消费到注重社会分层、文化涵义的消费,不仅是西方消费文化发展的基本里程,也是中国当代社会消费理念发生的一种重要转变。

事实表明,决定工业产品价值的东西,除了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更重要的是符号价值。也就是说,人们对物质产品的欲望和要求,不再是为了满足需要或积累财富了。相反,财富之所以被追求,仅仅是为了获得它们,尤其是摆阔式消费它们,以惹人注目的奢侈方式消耗它们,从而为那些能够获得和消费它们的人所带来地位、身份和“面子”。“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M符号)和区别的编码之上。”(注:参见[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因此,在消费社会中,区别的逻辑,即像这样的符号和指示的逻辑,已经变成“表演”的逻辑。就工业产品而言,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的是建立在工业产品功能实用性的实用逻辑上;工业产品的交换价值是建立在工业产品平衡系统的经济逻辑上;而工业产品符号价值的逻辑是建立在工业产品背后的带有象征性的区分的逻辑。让・波德里亚认为符号、象征价值根本不是产品的真正的价值,这种价值必须被撕裂,从而产生“价值”类型的经济层面,回归工业产品真正的价值层面才是超越当代消费社会的和真正革命的做法。我们承认,工业产品的符号价值是存在的,即使在古代社会也有象征性和符号化的产品,那是少数剥削阶级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与当代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从能源、资源问题上思考,同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要比他们贫困的多。那时,不会有人意识到,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某些能源、资源竟会在“某一天”枯竭。因此,诸如消耗性的、浪费性的工业产品符号价值观念是不值得提倡的,在承认工业产品的符号价值的同时,不要人为地加大或虚构这种价值,经济、实用、美观仍然是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此,工业产品设计师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第二,生活方式与需求、消费。生活方式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和秩序,它不仅是个人的生活活动,同时又构成完整的社会生活体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和技术状况所决定的,也与社会组织方式,以及与生产关系相关的人们的劳动方式有关。具体地说,是指“除了物质的生产和交换之外,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所采取的各种形式。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往的方式,人们在闲暇时间的精神生活方式以及礼仪节庆等社会风俗习惯。”(注:参见徐恒醇等著《技术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生活方式的水平可以通过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风格等方面来衡量。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经济与社会、自然条件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在生活行为中的表现,从这些方面体现生活方式的水准。虽然,在物质贫乏的日子里,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似乎没有什么余地;而当今物质丰富为人们对产品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但是,无论什么状况,在人们选择产品时往往显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如果对物质财富的片面追求,就会造成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贫乏,以至于落入“物”对人的“统治”。一个人对产品的选择、购买和对陈列物品式样选择常常和他的行为方式一样,向公众反映了他的观念,反映、树立了他的“自我形象”,以及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的取舍。在生活中,生活方式往往成为人们选择物质产品类型的一种依据。比如,工业产品的型号和价格也是财富或社会地位的象征。当然,也有那么一些人虽然经济地位提高了,但生活方式却仍然保持不变,或拥有超然的生活方式。不管怎样说,生活方式的不同,对所需要的物品的品质、形式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和消费状况。在消费社会,人类深陷于自己创造出来的人工化和符号化的文化产品海洋之中,这些工业产品的符号象征价值的作用反过来影响、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的性质。“社会的物质结构同人的精神互动之间、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同人类思想情感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间等,不再以传统学科所揭示的那样进行运作;而是一种完全新的消费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特殊运作逻辑。”(注:参见[法]高宣扬著,陈喜贵等译《让・波德里亚论“拟像”和消费社会》,冯俊等编著《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56页。)从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消费状态可以看出,人们在消费中参与了资本的增值,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参与了社会观念、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社会经济制度得以顺利运转和存续。人们的生物性需求已经得到基本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对工业产品符号价值,即对地位、身份、财富、精神文化,以及对服务性的需求。在物质丰富之时“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张”,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作为社会存在,人的“需求”是没有限制、永无止境的,物的文化系统则是不确定的,但是,在这个星球上,物的量的吸收毕竟是有限的,“消化”系统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满足需要、消费的同时,更要考虑地球的承受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与各国之间的交流的扩展,生活方式的层面正在逐渐减少,但基本层面所包含的一个国家社会结构间个人的层面、地区性的层面,以及国家与国家的层面仍然存在。虽然,在今后的工业产品设计中必须融入从不同的层面所把握到的价值观,但无论怎样,它都应该是本着对人类、社会、自然负责的态度,实现最基本的、健康的、合理的价值观,以工业产品与工业产品设计为媒介,通过重叠着的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层面的“过滤器”体现出来的价值观,这也是工业产品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设计课题之一。如果失去了工业产品的最基本的价值的话,它不在于作为物的工业产品本身,而是设计、制造和购买工业产品的人,以及所控制的设计、制造和购买工业产品的系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三、工业产品设计师的产品价值观

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研究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与体质的发展。当代人类学在研究商业与消费行为的领域中,更多地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进行商业消费的目标的问题上。任何设计活动、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都关系到生产中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复杂性上,也关系到设计和制造产品、推销和购买产品的人们关于工业产品价值和一般价值观念。就是在这些设计与制造活动、商业活动、消费行为中,反映人的本性及其社会建构的相互关系。工业产品生命周期,即企业对产品的设计、选材、制造、包装、运输和市场销售,再就是消费者使用,之后有维修和回用,最终再循环或作为废弃处理和处置的整个过程,作为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设计)阶段,工业产品设计师的导向作用和介入人类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是不可估量的,工业产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注入到产品当中,因此,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工业产品的基本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分层十分复杂。大体上可以说,少数人,在改革大潮政策有利的帮助下,先富起来了,年薪几百万、几千万;有些人,则在改革大潮政策趋势下,丢失了大锅饭的保护,下岗、内退、再就业,年薪几千元、几万元;更多的人,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年薪达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由于收入不同,对物品选择的意识也有所不同,可以将消费者人群分为实用派;经济派;外观派;身份派几个层面。虽然选择工业产品的意识不同,但都是在实现工业产品的最为基本的功能与形式相统一的前提下的不同。消费者选择工业产品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产品的基本使用和审美功能,因此,工业产品的功能是设计的主导意识和基本目的,一切设计无不以功能为先导而引发各种要求,随后再逐步考虑其他因素的满足问题。虽然,社会分层影响消费分层,但对工业产品基本功能的选择是一样的,况且,纯粹需要满足身份显示的阶层毕竟占少数,那种“浪费式”、“摆阔式”的消费观念是不值得提倡的。经济、实用、美观是一直提倡的设计原则。从中国的“洋葱型”的社会分层看,即使中产阶层,他们对工业产品的消费价值虽然摆脱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注重个性和生活品质,但“需求”是理性的。而且,从总体上看,拥有知识的中产阶层,在新的价值体系导致的被动性与社会道德标准之间的矛盾中,他们的社会道德仍然是意志、行为、效率和奉献的道德。总之,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完全脱离贫困状况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的“洋葱型”的国家,大多数的人还是依靠双手获得相应的工资来维持生活、教育、医疗等,何况中国的13亿人口中农民就占有9亿。虽然,近些年来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十一五”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保障,但是,真正使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有待于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师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发展的过程。工业产品设计师的责任之一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提供设计服务。当今的产品,要重新回归产品的本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商业竞争,不顾产品功能能否满足人们的真正需要;单方面使产品多功能化、操作复杂化等虚饰附加在产品上。在走“健康消费”之路的过程中,确保社会底层阶层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依靠中产阶层拉动消费的新局面;重视上层阶层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成为工业产品设计师设计分层的探索之路。

第二,引导健康的消费观。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者就是消费者或使用者,怎么购买商品,使用商品,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去购买等,体现了不同类型的消费观念,基本呈现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消费是纯粹的物的消费,看重产品的使用价值,以维持人们基本的需要;第二个层次的消费则是对产品含义的符号价值的消费,要求在消费中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第三个层次的消费是交换价值消费的同时,强调产品的含金量达到符号价值的消费,以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炫耀自己的金钱和地位。无论哪个层次,即便是高收入的消费阶层,也不应该在“浪费”中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的意义,何况在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不那么高的情况下。另外,作为销售现场的商店也成了表现生活方式的场所,消费自然成为表现生活的重要因素,显示个人或家庭审美取向和经济实力的表现。设计者就成为消费者是否值得信赖、选择和支持的对象,因此,设计者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的向导和介入作用显然不可忽视。有意识地引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对无限消费现象、浪费现象的抵制成为设计师对消费者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也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避免盲目制造、盲目消费,我想,参与消费、适度消费、储存式消费是否能够成为从工业产品设计师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折射出来的设计与消费观念;能否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强调这些因素。

为“参与消费”而设计。参与消费是一种创造性的消费观念,是为自己创造生存和生活价值,是实实在在地与生产相交流,而且参与生产的消费。有人称它为“创费”,实际上,消费者也参与了设计。它包含以下四层含义:是消费者自身带有社会意识的购买行为;是依靠流通提供生活者的信息;是生产和生活之间建立信息网络的工作;是依靠生活者自身对物品的改良,他们将工业产品基本构件作为商品购入,靠自己亲手将商品完成。(注:参见[日]荣久庵宪司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工业产品设计师在对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将这种观念融入进去,给使用者参与设计、参与消费的空间,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对自己参与制造的物品格外珍惜,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工业产品的再利用、再设计的行为对保护环境、减少浪费、节约能源起到良好的作用。比如,宜家家居,在全球颇有影响,这几年也被中国消费者喜爱。它的纸制灯具(图3)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由购买者亲手绘制完成的。购买者参与了设计、参与了消费。像“活性结构”家具(图4),由设计者设计单元、部分、随时改变部件的产品,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原则和逻辑,最终完成设计,满足那些喜欢与众不同风格设计的人们。实际上,这也是以使用者为中心,为使用者着想的设计;是使用者参与的交流性产品,也是设计灵活性产品。

为“适度消费”而设计。适度消费是一种反对没有实际消费价值的浪费性的过度消费行为和意识,提倡理性消费文化的意识形态。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它是“量体裁衣”、“就米下锅”式的消费意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现状,政府提出要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关文件有这样科学的表述: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在不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的节约与消费合理统一,这是中国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设计者在设计时除了对选材、节能等因素进行周密的设计,还能否考虑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适度消费”的意识和教育。

图3宜家灯具

图4宜家家具活性结构家具系列之一,1999年

为“储存式消费”而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值得使用者将其储存起来,珍藏起来?什么样的物品可以称得上是耐久消费品?“喜爱的物品是一种象征,它建立了一种积极的精神框架,它是快乐往事的提醒,或者有时是自我展示。而且这一物品常含有一个故事、一段记忆,或者把我们个人与特定物品、特定事件联系起来的某些东西。”(注:参见[美]唐纳德・A・诺曼著,付秋芳等译《情感化设计・序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生活中的物品对我们来说绝不只是物质上的占有。我们以它们为骄傲,不一定是因为我们在炫耀自己的财富或地位,而是因为它们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它不仅是反映当今的消费意识产生对未来社会负责的伦理观念,更重要的是设计者的优秀设计在某一方面能够打动使用者的心,可以是高质量、高品质、高技术、高情感的工业产品;可以是造型奇特、色彩宜人的工业产品;也可以是富有纪念性的传家宝。总之,它是耐用的有情感的不急于更换的消费品,关注的不仅是工业产品的价值,更是工业产品的“永存”意义上的价值。许许多多的工业产品反映了从流动式消费到储存式消费转换的意识,储存式消费将形成一种文化。

第三,合理的品牌意识。在工业产品中,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是代表公司和公司产品的符号。它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企业的一种情感反应,以至于把消费者与工业产品拉近或扯远。对消费者、使用者来说,品牌名称是代表一个人对一个产品和市场的公司的全部感受的符号。有些品牌代表了质量和高价;有些代表了以服务为中心;有些代表了金钱的价值,当然也有些品牌于劣质、服务冷漠、最大不便联系起来。品牌往往与名牌联系在一起。几年前,一听说“名牌”,那就是高价商品,是高收入阶层的自我表现媒介,而名牌产品总是他们对商品的选择依据。购买名牌商品、拥有名牌商品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渠道之一,而名牌商品也确实具有这种魅力和效力,品质高尚,与众不同,但价格也非凡。有些名牌商品与它的价值、高附加值是不能统一起来的。许多名牌已经失去了商品的真正价值,成为“非商品”。这个问题并不在于作为物的商品本身,而是设计、制造和购买、使用商品的人,以及相应的系统发生了变化,人为地为它增加了超过工业产品应有价值的不合理元素。当今,名牌商品的神话正在逐渐偏离高价这一价格标准,信息已成为新的价值标准。比如,收集更多的商品信息、情报,挖掘消费者更多需求,将其分类,追求其稀有性,达到拓展品牌的知名度。实际上,工业产品的价值最终应该用经济的标准进行核算而得到,其价格是以成本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与欲求之间的平衡点为基准而被认知的金额。名牌商品的知名度应该是由设计者、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而逐步形成。加强大众品牌的设计力度,设计更多的质量好、品质高、实用强,既美观,价格又合理的工业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追求,这才是名牌商品的普遍意义和永恒魅力。

看上去以物品的享用为导向的消费行为,实际上也存有对欲望进行隐喻式的表达,以及通过区别符号来再造社会的编码,其意义不仅仅是通过物品的个体功能达到生活目的;而是透过符号展现出交换、沟通、价值分配的社会功能。因此,“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注: 参见[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社会结构下的社会分层影响消费分层,也直接影响设计分层。在以消费为中介的社会结构,消费是一个系统,它有基本生活意义和符号秩序。健康消费理念下的工业产品设计,也是一种道德和理想的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和交换结构。

参考文献:

[1] [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法]高宣扬著,陈喜贵等译.让・波德里亚论“拟像”和消费社会[A].冯俊等编.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日]荣久庵宪司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

[4] [美]唐纳德・A・诺曼著,付秋芳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徐恒醇等著.技术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