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科2005~2008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298例分成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除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压,低胰岛素敏感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亦与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下肢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的一种糖代谢异常,致使血糖高于正常致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伤,并发症多而且严重。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足或下肢组织坏死,是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本文对我科2005~2008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298例分成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病变组,进行临床分析,了解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曲线和抗胰岛细胞抗体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男188例,女11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岁。病程0.5~20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10 h空腹过夜,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用日本产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血脂(甘油三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早餐后2 h血糖、采用酶比色法测定糖尿病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胰岛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测身高体重,根据公式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用与乘积的倒数的自然对数估计。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股动脉,蝈动脉,足背动脉,根据动脉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AS)分为有病变组和无病变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χ2>/sup>检验,以有无血管病变为变量,对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对筛出来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本组2型糖尿病病例中,伴下肢血管病变病例159例,其中伴高血压112例,冠心病62例,糖尿病肾病2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例。

2.2 下肢血管情况 下肢动脉硬化87例,有斑块32例,狭窄>50%10例,糖尿病足12例,坏疽6例,间歇性跛行13例,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10例,左侧消失6例,右侧消失5例。

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除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压等有关外,低胰岛素敏感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亦与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壁细胞和(或)其基质成分,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斑块形成和血栓[1]。其病理特点为:内膜粥样硬化及动脉中层钙化,该病变侵犯直径大于2 mm 的大动脉,糖尿病患者的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较早,往往有许多患者没有明显糖尿病症状,而下肢严重缺血常常是糖尿病的首发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高和病程的延长,其大血管的并发症增多。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早、进展快,是导致足部溃疡不愈,下肢坏疽和截肢的重要原因[2]。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血脂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脂紊乱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小而密LDL-C易被氧化修饰,氧化修饰的LDL-C既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本身,又可增强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多种黏附分子。此外,小而密的LDL-C不易被受体通路识别而清除。过多的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沉积在动脉壁内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本研究结果证明LDL-C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另有资料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非生理性增高是是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脂血症、吸烟等对心血管的危害是同等重要的。是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HCY引起早期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存在全身广泛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功能紊乱不仅存在于肾脏的微血管,也存在于全身大血管,血浆蛋白可通过受损的内皮细胞渗透到内膜下,促进AS的发生[3]。微量白蛋白尿对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预测作用。

本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有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压明显高于后者,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及hcy升高亦与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这一全身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是其基本病理生理现象并且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其引起的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等是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疾病潜在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积极改善胰岛素代谢,纠正脂代谢紊乱,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其他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愈后具有重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9(1):259.

[2] 许曼音,陆广华,陈明道.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84.

[3] 索丽霞,余叶蓉,喻红玲,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微量白蛋白尿.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