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熊德明:向温总理“讨薪”后的财富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熊德明:向温总理“讨薪”后的财富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在温总理面前说真话而引发了全国“讨薪风暴”,她也因此而一夜成名。她就是重庆市云阳县人熊德明。成名之后的熊德明远赴城里打工,然而却并不如意,最后她决定创业,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百余个项目的商标……

那么,几年过去了,“什么都不懂”的熊德明的创业经历了哪些曲折?她能成功吗?她的创业之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说真话一夜成名

熊德明是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人。2003年10月27日,刚从山上打猪草回来的熊德明在自家院子里遇到了前来调研的总理。当总理询问家里是否有人在外面打工,工资好不好拿的时候,现场没有一个人出声,唯独熊德明说:“我们家去年干活就没拿到钱。”当熊德明说了这句话时,所有人都看着她,村民们以为她在总理面前说错了话,都为她而感到很害怕。而总理却走近她,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你可说了句实话。”

在重庆市云阳县,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有90%在外面打工,人数达到了30多万。这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出外打工,农民工工资拿不拿得到是温总理特别关注的问题。

就是这句大实话,引发了全国各地为农民工讨薪的热潮。

就因为说了这句实话,使熊德明成为媒体关注的“红人”。5天后,熊德明就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邀请到北京做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后,熊德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来采访她的媒体络绎不绝。

从北京回来后,熊德明的家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找她的人从全国各地朝她家涌来。虽然在外人看来,被媒体簇拥着的熊德明每天过得风光自在,但“成名”的背后,熊德明的日子却被这些事情搅得一团糟,给她带来了很多烦恼。

2004年2月,不堪其扰的熊德明无奈地选择了离开家乡,到重庆去打工。8个月后,不适应城市生活的熊德明还是决定返回故里。

在回家的长途汽车上,熊德明听到别人在谈到自己,说如果有一个熊德明的商标或者熊德明的产品进入了市场,肯定就不愁销路,因为知道的人太多。这一句话刺激了熊德明的神经。熊德明出了名,见了世面,但没想到自己被一叶障目了,只觉得出名打扰了自己的生活,却不知道这份名气蕴含着财富

这年底,熊德明还没弄明白品牌是怎么回事儿,更没想好自己到底要利用这点名气干什么,就花了一万多元钱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100多个项目的商标。其中除了普通的农产品和副食品外,还涉及了中介,咖啡馆,酒吧,养老院等。注册完以后,当她真正开始下手创业时,才明白过来,100多个项目,她当时能干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养猪。

正巧,她听说县里有屠宰场花高价买肉猪,其价格每斤能提高1元钱。这件事使熊德明坚定了养猪的信念。这年12月底,熊德明把自己辛苦积蓄的4万元拿了出来,开始了她养猪致富的创业之路。

创业受挫后从头再来

熊德明开始决定搞滚动式养殖,先养100头,第一年赢利后再多买一些,这样滚动下去。

当时,熊德明的这一举动在村里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好些村民劝她不要养那么多猪。因为在村民们的意识里,养猪并不赚钱,除去饲料、粮食的成本,几乎没有什么利润。但她还是执意养猪,她说,我只会养猪,不养猪,靠啥致富。

尽管饲料很贵,为了猪仔能够顺利成长,他们还得买饲料。几个月下来,光是买饲料的钱就花去了不少,丈夫和儿子经常抱怨花钱太多了。可熊德明说这叫投资,哪有想赚钱不花钱的事。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心里依然担心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回报。

4个月终于过去了,小猪仔长成了膘肥的大猪,马上就要有回报了,可意外却发生了。

2005年4月20日这一天早上,熊德明跟往常一样走进自家的猪圈,看到一头猪躺在猪圈里,其他的猪则站在猪圈里,没有精神。

她找来兽医给猪看病,兽医说猪得了“瘟症”,对此“瘟症”他也无能为力。果然不出医生所料,熊德明家的猪接二连三地倒地不起……

本以为可以靠着这些猪赚钱,可养猪花去了她的本钱之后,却一分钱也没有赚回来,这对熊德明的打击是很大的。看着熊德明这样,丈夫和儿子也很心疼。

养猪不曾赚回来一分钱,而且还把本钱花光了,那么又该做什么呢?放弃创业,自然不行,既然决心要用熊德明的名字干出点名堂,那么就一定不能放弃创业。

那么改行吧,不养猪了,干点别的。可是,她思来想去,还是只觉得养猪合适。养猪还得有本钱,可本钱哪来呢?借吧,可是她跑遍了亲戚,亲戚都知道她养猪已经把所有的本钱都赔光了,再说亲戚也没有多少多余的闲钱,因此没有借到一分钱。借不到钱,就只有贷款了,贷款还算顺利,村里知道她要办个体养猪场都很支持,由村里出了证明,熊德明贷款5万元从头开始。

首先是翻修猪圈,一是因为猪圈很旧;二是因为猪圈发生过猪瘟,她怕对下一批猪仔会有不好的影响。修猪圈就花去了3万。

买回了猪仔,她还特意从城里和外乡请来了一些养猪“专家”,教她养猪的技术。在同行的指点下,熊德明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那些养猪同行们看见她乐意学,就把他们所知道的全都传授给了熊德明。

有了这些养猪的知识,她养的猪的确比以前长得更快,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小猪仔就长成了膘肥的大猪。

8月27日,熊德明去和县里屠宰场的老板谈生意。熊德明要把她的猪卖到屠宰场来,但是其收购的价格必须每斤增长1元钱。由于屠宰场的猪肉好卖,却没有货源,老板也愿意高价收购。

在屠宰场老板的要求下,熊德明的养猪场和屠宰场签了约。此后,熊德明的猪就不愁销路了。解决了销路问题,就准备大干一场了,她决定扩大养猪场的规模。

拼成百万“富姐”

2006年6月,熊德明拿出养猪赚来的4万元钱,把自己家的猪圈扩大了,而且还在原先养猪的基础上增加了100头。

因为扩大了规模,熊德明和家里人忙不过来,就在村里请了些“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是村里的妇女,“工人”们每天就在熊德明的指导下配置猪食、喂猪、打扫猪圈……熊德明养猪可算是赚钱了,赚了钱,她首先想到的扩大养猪的规模。

2007年5月,熊德明又把她家里的院子改成了猪圈,又增加了100头,当她卖猪赚了钱时,她还是想扩建猪圈,但一个消息打破了她的想法,却令她有了更大胆的想法。

2008年初,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熊德明所在的人和镇龙泉村要搬迁。她就想趁这个机会一步到位,建个千头养殖场。但她这个宏伟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丈夫说建那么大的养殖场干什么?毕竟他们现在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他们估计了一下,建这么大的养殖场,大约要花去90万元,熊德明家的拆迁补偿款,再加上积蓄一共就45万元。还差一半的钱,而这一半的钱又去哪儿去弄呢。儿子也劝熊德明不要建那么大的,开始建一个小的就可以了,等到钱够了,再扩大规模。

而熊德明却执意要建那么大的养猪场,但考虑到资金确实有困难,就用这45万元,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一片土地,拿着这只够一半的钱就开始在山上建养猪场。2009年8月,由于资金不够,熊德明家的养猪场建了一半就停工了。她在只建了一半的养猪场里勉强养上了100多头猪仔。

后来,重庆市云阳县政府鼓励社会各大企业扶持农村创业者,熊德明是云阳县的养猪大户,她要建千头养殖场的事在云阳县成了一个不小的举动。她的这个举动引起了一家上市饲料企业的注意。这家企业要在全国选1万名养殖户进行扶持,重庆涪陵的分公司首先选中了熊德明。

当云阳县县长知道熊德明要建千头养猪场时,马上赶到了熊德明的家中,对熊德明说,他很赞成熊德明的这个举动,他说她很有想法,并且立即同意了熊德明申地请求。政府知道熊德明要办千头养猪场,还特意拿出了2万块钱支持熊德明。

而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得知熊德明有这样的举动,马上派人来到熊德明的家中,和熊德明商量。这家食品公司愿意与熊德明的养猪场建立长期合作。不仅如此,这家食品公司还拿出10万元钱来支持熊德明的养猪场的建设。

有了政府、饲料公司、食品公司的扶持,熊德明的养猪场有了更大的发展,规模越办越大。在一年之内,另一半养猪场就被新建起来了。

同时,熊德明养猪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现在她的养猪场里已经有300多头猪了。她说她有信心在两年之内实现存栏量1000头的目标。

随后,熊德明还“当官”了,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她当了“德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这个社是库区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养猪专业合作社,麾下有5户养殖农户。目前,国家商标总局已批准“熊德明”商标。熊德明要把品牌打出去,占领重庆主城市场。而她还安排儿子李洪波到北京大兴学习。现在,27岁的李洪波已从京城取得“真经”,出任“德明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管。

熊德明靠着自己的努力,让“名气”变成了财富,目前固定资产和潜在资产达数百万,成了云阳远近闻名的富姐。

熊德明成功并非运气好,在于她敢于说实话,成功并非来自成名,而是因为她成名过后,拓展了她的视野,开拓了她的思想。让她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财富之路。她利用“成名”的资源,大胆地进行就地创业,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