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教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教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拿到新教材就开始精心备课,参照优秀教案预设好教学设计,如果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总能想方设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几分钟,都以设计基本相符,这样教学是层层相扣,条理清楚,但为什么学生常常不太“来神”。难以掀起高潮?而有的教师,能敏感地察觉学生细微的一个表情、动作、情绪、眼神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演义出精彩的另一面呢?

一、课堂教学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无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例: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2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求两地的距离。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行程问题。当板演的学生很快得到(80+60)×2+50=330(千米)。我问:“他做得对不对?”学生异口同声:“对”。我对板演同学的解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一名男生慢慢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做的和他不一样”。原来他的做法是:(80+60)×2-50=230(千米)。我问这名男生:“你这样列式是怎么想的?”他说:“如果两车行驶了2个小时已经相遇并且又离开了50千米,那么两地的距离就应该是两车2小时所行路再减去50千米”。

题目的答案显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车行驶了2小时没有相遇,还相距50千米,在这种情况下,两地相距(80+60)×2+50=330千米,这是我事先预设的思路,也是大多数学生所采用的通常思路;另一种是两车行驶了2小时已经相遇并且又离开了50千米,这种情况下两地相距(80+60)×2-50=230千米,这就是那名男生的解答。所采用的不同于我的思路的另外一种思路,正好弥补了我以其他同学思考的片面与不严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要沉着冷静听取学生的分析,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因为思考不周,把正确的解法不假思索的否定,学生思维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

二、课堂教学要有出色的临场发挥

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兰曾说:“就像一个爵士音乐家,知道如何临场演奏一首乐曲一样,老师知道如何从教育学上对课程进行临场的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在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认识了什么是周长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给每位学生准备了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没有注明长、宽的长度),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周长。“先自己思考,等会儿再交流,看谁的方法最多。”

交流进行中,学生甲说:“我还有一种和他们不一样的做法:我先量出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我是这么算的:3×4=12厘米,1×2=2厘米,12-2=10厘米”。

在学生的议论声中,我沉吟片刻,故作惊奇地说:“咦,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做法,我还不太明白。你能解释一下吗?”

甲大声说:“我首先假设4条边都是3厘米,这样四条边的总长度就是3×4=12厘米了,而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所以再送去2厘米就算到长方形的周长了。”

在仍有几位同学认为他的算法没道理的情况下,我说:“你的第一句我听懂了,我觉得你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数学方法――假设。先假每条边都是3厘米,然后再调整。(同时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两个字:假设)只是后面你说的我还是有些糊涂有谁能帮帮忙,把这个算式解释清楚吗?”

接下来其他学生帮助解释了算式的意思:把1×2=2(厘米)中的1改为3-2。五分钟后,在做“教室里的长方形展板的长是15分米,宽5分米。贴一圈美丽的花边,要多长的花边时,学生乙得意地说他用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做法:15×4-(15-5)×2=40(分米)”

对于甲的解法,我开始没有盲目否定,也没有随意肯定,而是用了一个中性的词“特别”;在甲解释了自己的解法而仍有几位同学认为他的算法没道理时,我肯定甲的解法“用了一个很好的数学方法――假设”;在其他学生帮助解释清楚了甲的算式的意思后,我说“是的,这种做法挺麻烦的”;“不过,他这里用了一个很好的数学方法――假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全搞清了甲同学的想法,可见虽然“假设”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方法,但是用在这里却委屈了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引导要做到科学,艺术,合理,高效,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用心琢磨、仔细研究、不断完善才能达到的目标。

在这里甲同学的解法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当出现学生有不同解法时,我不是简单代过拉回到课前设计的思路,而是,点拨、引导,把握时机临场改变教学思路,这样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