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有效的幼儿园课程管理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有效的幼儿园课程管理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指有关人员对幼儿园课程活动、课程文本、人员的管理。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我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层面、五个阶段的课程操作模式遵循了四个结合、三个转变的课程实施原则;实践了两个提高、四个加强的课程管理手段,由此,多角度、全方位地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从管理机制上来保障了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有效的课程操作模式――三个层面、五个阶段三个层面:

1、园级层面――负责规划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课程发展远景与课程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以“主题活动”统领,教学活动支撑,体育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保育工作兼顾,家长工作配合的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2、年级组层面――根据幼儿园总的课程规划,结合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组内教师特长,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研讨课程中的核心主题,并组织实践观摩和问题研讨等,着重解决课程落实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达到对课程动态管理的目的。

3、班级层面――班级教师结合班内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后,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将课程计划分解在班务计划和月、周、日计划中,从而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级组审议主题活动开展前,年级组集体对教材进行审议,结合本园实际以及本土文化,删减极少数不适合我园实际的内容,并调整主题目标(如农村孩子动手能力相对强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弱些,与此相适应地提高或降低目标),使主题目标落到我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然后设计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方案、讨论家庭、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点,集体制定出一份主题活动计划。年级组内分教师设计好主题中的每个活动。

第二个阶段――班际审议:班级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拿出第一次审议后的主题活动计划,结合班级实际,考虑幼儿已有经验,作适当调整,对主题中的每一个活动也同样作相应调整,并写出调整理由。

第三个阶段――交流调整:年级组内交流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进展及效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活动方案。

第四个阶段――小结反思:一个主题结束后,各班总结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写出主题的反思调整,在年级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年级组找出共性问题,明确下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个阶段――资料整理:在一学期主题活动全部结束后,将所有资料按规定的要求整理成主题课程文本资料,供其他年级组参考。

二、有效的课程实施原则――四个结合、三个转变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因此,我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了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原则,进而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从预设到生成的三个转变。

四个结合:

1、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刚开始构建园本课程的时候,教师们普遍习惯于服从性的课程管理方式,对于开放、自主的课程模式显得不知所措。因此,我园在规范课程总的培养目标、课程时间安排比例等大框架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使用教材,真正做到规范与创新相结合。

2、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要统一把握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各种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课程内容的四种形态(即游戏、生活、学习和运动)是否平衡等问题。而教师可以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灵活调整活动计划,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3、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既要重视预设活动,又要引导生成活动,在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中,满足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各种经验得以整合。

4、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多途径地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个转变:

1、从静态到动态

课程的实施由原本的静态过程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的,当我们的计划与幼儿的兴趣、关注热点发生矛盾时,教师就不能按照计划逐条进行,而是追随孩子的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可以说,计划是静态的,调整是动态的,课程的实施就是在静态的计划中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作为管理者,就要把决定权交给教师,让教师决定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形式。教师则要充分发挥教育机制,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满足幼儿个体发展差异的需要。

2、从单一到多元

课程的实施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员都能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他们所具有的特殊技能是教师无法取代的。例如,在中班的“过生日喽”的活动中,教师请来了一位在蛋糕店工作的家长,这位家长带来了做蛋糕的工具和材料,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家长熟练地制作起蛋糕来,从牛奶到奶油,从无色到有色,再从简单的奶油到玫瑰花、花球……,当一个色彩鲜艳、香气扑鼻的生日蛋糕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有了强烈的操作愿望。幼儿在动手把牛奶变成奶油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新的体验。

3、从预设到生成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首先面对的是预设和生成活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预设活动的能力,更要有灵活生成活动的能力。预设活动是教师根据原有的计划以及教育目标实现设计的,它主要来源于对完成近期教育目标的把握,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考虑以及对幼儿兴趣的设想。生成活动是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在幼儿的活动中产生的。它来源于各种活动、细节、情景。生成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它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为动力。正确处理从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调整,是新型课程实施的特点之一。我园在预设到生成的转变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教师从生成一个活动到生成两个活动,再到生成多个活动,最后到生成主题,这样循序渐进地转变,使教师不至于迷失

方向,而盲目生成。

三、有效的课程管理手段――两个提高、四个加强

两个提高:

1、提高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课程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有效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否支持教师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专业能力。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转变观念,只有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课程管理效果。

首先,幼儿园课程管理者要给予教师相应的课程决策权,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能力水平,自行研究、设计合适的弹性计划,允许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活动状况调整活动的进程,根据活动的需要布置和更换教育情境,并允许教师自行选择课程资源与课程评价工具、方式,等等。

其次,在软件资源配置中给予教师支持和服务。管理者在增强幼儿园硬件资源配置的同时,也要加强幼儿园软件资源的建设。比如增加幼儿园书籍资料、网络资料途径等,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社区、家庭等一切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都是可利用资源,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充分地利用在课程设计中,管理者也有责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和力量,使之为幼儿园教育服务。

再次,为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服务。幼儿园课程管理者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应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幼儿园,接触多种外界信息。同时,建立园本培训网络,开展丰富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首先,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将自己的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参考其他教师发展的一般路径,不断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将此作为自己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行动依据。

其次,强调教师不仅是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人。一名懂得自身发展的教师不仅仅依赖正式的教育来获得发展,更能将发展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做一个有心人,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记录自己最近想解决的问题,设法收集有关资料,而后确定包括学习目标、资源和学习方法在内的系统行动计划,寻求对同样问题感兴趣的合作者,寻求可能的学习策略,安排专门时间阅读有关资料、反思和写作,在自学过程中,自觉地从幼儿或同事那里获得信息反馈等等。

四个加强: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学管理,主要体现了四个加强。

1、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重在实效性和再构性。

2、加强主题计划执行力度,加强听课记录、评析等资料检查、反馈、调整改进,重在适宜性和反思性。

3、加强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质量、教师组织行为的检查,重在严谨性和投入性。

4、加强随机听课力度,重在“三看一听”。一看活动设计是否符合新《纲要》理念,有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二看:准备是否合理、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三看: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能促进差异不同幼儿的均衡发展。一听:听你对活动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你这样处理的依据。

我园在实践与反思、继承与发展中,努力构建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相适宜的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但我们相信,新型课程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把追求“更好的管理”视为己任,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