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设施蔬菜大棚土壤障碍及改良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施蔬菜大棚土壤障碍及改良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设施蔬菜大棚土壤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大棚土壤盐害、土壤板结、土传病害、土壤养分元素失调等,并从减轻土壤盐害、改善土壤板结、调节土壤养分元素、减少土传病害等方面总结了大棚土壤障碍改良措施,以期改良设施蔬菜大棚的土壤,提高种植效益。

关键词 设施蔬菜;大棚;土壤障碍;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51-02

近年来,淮北市各级政府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然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蔬菜大棚土壤障碍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影响着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设施蔬菜连作造成土壤养分匮乏和比例失调,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病害严重[1-3]。要解决设施蔬菜土壤的连作障碍,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方法。

1 设施蔬菜大棚土壤障碍产生的原因

1.1 土壤盐害

表现:地表出现白色的结晶物,特别在土层干旱和大棚休闲期易发生,个别严重的地块出现青霉和红霉,为磷、钾过剩所滋生的微生物。

原因分析:一是大棚设施的特定环境容易导致盐害。盖膜时间较长,少有雨水冲刷,并且温度高,土壤水分散失较多,有利于盐分累积。二是盲目施肥导致土壤盐害的形成。农民对大棚蔬菜种植中肥料的施用技术掌握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偏施某一种肥料或是盲目增施化肥,我国化肥利用率在20%左右,氮肥的利用率一般为30%~50%,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一般在40%~70%。化肥施入土壤以后,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部分则随水流失或被土壤固定,被土壤固定的盐和地下水上行导致的返盐,造成了土壤的积盐现象。三是土质黏重,土质黏重则保肥性强,养分流失少,特别是在大棚内无雨水淋湿,肥料用量比露地栽培大,长期耕作后加重了土壤盐化。尤其是连作土壤年复一年,土壤障碍有增无减[4]。

1.2 土壤板结

表现:大棚土壤表层形成片块状、土壤黏重、透气性差、渗水慢,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环,多出现在种植多年的蔬菜大棚中。

原因分析:一是过量使用化肥。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但过量使用,不仅不利于改善作物品质,而且还会破环土壤的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表层形成板、块状结片,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二是优质有机肥投入量少。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更新缓慢所致。三是大水漫灌破环了灌溉行土壤团粒结构,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能变差。四是栽培管理期间的活动,如整枝、打杈、喷药、施肥、采收等,操作行土壤被踩压、踏实,是造成土壤板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土传病害

表现:蔬菜大棚中,由于土地连年种植,其中的病原菌基数大,因此病原菌容易侵染大棚作物的根系,导致作物发生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

原因分析:大棚小气候环境下,大棚复种指数高,连作较为普遍,使各种病原菌易在土壤表层大量集聚。此外,冬季大棚保温设施为病原菌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病原菌迅速生长繁殖。

1.4 土壤养分元素失调

表现:土壤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偏低,整体肥力水平低。

原因分析:一是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协调。由于受习惯及传统的影响,有的菜农偏施氮肥或含磷量高的复合肥,导致土壤氮、磷含量偏高,钾元素以及其他元素缺乏。同时,过量不平衡施肥造成土壤盐积累和硝酸盐污染。硝酸盐在人体内易转变成致癌物,危害人们的健康。二是施肥量大,结构不合理。多数菜农过量投入化肥,认为施肥量大可以获取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大量元素富余。三是许多菜农偏施氮、磷、钾肥而对微肥重视不够,施用量少或不施,从而诱发各种病害,如芹菜茎裂病、番茄脐腐病等。

2 大棚土壤障碍改良措施

2.1 减轻土壤盐害

2.1.1 合理施肥,科学使用土壤改良剂。确定适宜的肥料养分配比与科学施用量,根据土壤养分分析及肥料试验结果进行施肥量调整。对施肥方式进行改良,化肥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深施,严格控制追肥用量,可采取滴灌技术或者根外施肥,从而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硝酸盐浓度[5]。

2.1.2 生物降盐。在大棚进行不同作物的轮作,可以选择玉米、大葱、绿豆、苜蓿、茼蒿、小白菜等作物吸肥能力强、种植生产速度快的作物,于温室夏季高温休闲期种植,可作青饲料。注意不能耽误下茬蔬菜种植,必要时应当进行拔除。

2.1.3 淋雨和深翻。夏季揭开大棚覆盖的薄膜,利用雨水的冲刷作用,降低盐分。深层土壤的含盐量少于表层,因此为稀释耕层土壤盐分,还可以利用休闲期进行深翻,使表层与深层土壤充分混合。

2.1.4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将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充分腐熟后施用,可以利用其微生物作用增加土壤活性物质,起到降盐作用。生物菌肥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有效地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6]。

2.2 改善土壤板结

2.2.1 增施优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使用应当注意有机质的含量问题,因为只有高有机质含量的有机肥料,才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效果,而含氮量高的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效果不十分明显。

2.2.2 实行秸秆还田。秸秆包括小麦秸秆、粉碎的玉米秸秆等都是较好的有机肥资源,其有机质含量高,改良土壤的效果非常明显。一般在作物定植前20~30 d,平均施用秸秆15 t/hm2左右,灌足水、盖上地膜、盖严大棚薄膜、闷棚,既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的效果,又能有效地消除大棚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2.3 调节土壤养分元素

2.3.1 推广施用生物肥料,增加有机肥料施用量,加快培肥地力。增施生物肥料,有助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肥效的提高,促进蔬菜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由于施肥不合理,部分大棚土壤表层盐分积累严重,土壤氮、磷、钾含量较高,作物生理缺素增多,致使产生肥害和土壤障碍。增施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合理增施解钾菌类肥、固氮菌肥、解磷菌类肥、根瘤菌肥或其复合肥,可以为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2.3.2 平衡高效施肥。根据蔬菜产量、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确定适宜施肥量,以进行平衡施肥。若氮肥过量,分解后产生铵离子过多时,会影响作物对钾、钙、镁的吸收,造成养分吸收不平衡,作物生长受到伤害。同时,氮肥用量过大,容易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使蔬菜品种下降。钾肥用量少,植物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最好是氮、磷、钾配合施用,充分发挥交互作用,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

2.4 减少土传病害

2.4.1 改进栽培方法。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喷施叶面肥2~3次,结合施药进行。合理密植,降低地面湿度,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大水漫灌小水勤浇,深沟高畦栽培;拔除病株,清洁田园,在病穴内撒施石灰。

2.4.2 采用嫁接苗与选用良种。嫁接能很好地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据试验,嫁接后西瓜、黄瓜、西红柿、茄子病害发生率为0,而未嫁接的西瓜种植3年的发病率为90%,黄瓜种植3~5年发病率为30%~50%。

2.4.3 实行轮作。为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应采取合理轮作的措施,尤其是水旱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

2.4.4 土壤消毒。一是高温消毒。50 ℃以上高温,即可杀死大部分病菌。将土壤翻耕后盖上地膜,再封闭棚膜。二是大水浸泡。空闲季节,在大棚内堵水,使得土壤浸泡在水中,尤其是长时间的浸泡,消毒效果明显。三是石灰消毒。石灰既可杀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度,方法是在翻耕前撒施石灰粉750~1 500 kg/hm2,再翻耕。四是药剂消毒。防治真菌性病害可选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800倍液淋施土壤。还可用根腐宁或恶霉灵500~1 000倍液淋施土壤或按45~75 kg/hm2拌适量的细土均匀撒施。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88%水合霉素1 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 000~5 000倍液或络氨铜适量淋施土壤。

3 参考文献

[1] 周岩,武继承.土壤改良剂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52-155.

[2] 李彰,熊瑛,吕强,等.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烟草生长及耕层环境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9):56-60.

[3] 史玉淼,李静.盐碱土壤改良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7):261-263.

[4] 汪瑞清,肖运萍,魏林根,等.土壤改良剂对红壤性低产地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3):75-77.

[5] 红梅,乌力更,孙智,等.石膏改良盐碱化试验区土壤盐分状况调查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3):12-15.

[6] 李跃进,乌力更,芦永兴,等.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田间试验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S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