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单元整合教学环境下预习单设计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单元整合教学环境下预习单设计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067-02

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3月,我校(此处指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小学,下文同)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单元整合教学、课内外海量阅读也应运而生。在教学时间不变而课程资源更为丰富的教学情况下,如何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这就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预习作业的设计探究,不断优化预习单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预习作业过去式

预习从字面上讲,是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预先学习,是课堂的前奏,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课前预习并不重视,预习流于形式,低段学生更是如此。原因如下:

1.预习前,要求不明确。纵观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总会在最后加上一句“今天还有一项作业是预习下一课。” 作业是布置了,但学生在预习时或敷衍了事、或干脆不做。因为这样的作业布置毫无针对性,没有目标指向,学生也就不能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预习后,反馈不及时。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常会使用如下形式表述,“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紧接着教师开始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指名几位学生读完词语,就进入新课的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对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的做法导致学生有意地忽视预习,许多学生抱着侥幸的心态,使预习这项作业形同虚设了。

二、预习作业现在时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很重要。但形同虚设的预习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高年级语文组在《单元整合教学中预习作业设计探究》的小课题研究中且行且思,利用预习单的方式,不断改进、优化预习单的设计。

1.目标明确化。针对预习作业模糊不清的情况,设计一张目标明确的预习单,学生就知道该预习哪些内容了。笔者在这一年的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每一个单元的预习单,尽管每一单元的预习单课文内容不同,设计的题目要求也不同,但是,基本都包含“生字字音、字形、课文朗读、课文脉络梳理、质疑”等五个部分。比如,对于第九册第三单元预习单上朗读课文和字词预习,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第一遍大声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记录时间:《海伦凯勒》( )《二泉映月》( )……

(2)第二遍默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记录时间:《海伦凯勒》( )《二泉映月》( )……

(3)写出本单元最易读错的生字及及读音

写出本单元最易错的生字,想一想记字的好办法:

(4)读读下面的生字词:暴躁 干燥 甘霖……

(5)上面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不理解的请查词典或者练习上下文理解,把意思写在书上。

理清本单元课文脉络的预习,则采取让学生完成一些填空题的方式,给他一个抓手。对于需要查阅的资料,预习单上也有说明。这样,从课文朗读、生字词预习、拓展学习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设计了相关题目,学生在预习时就不会草草了事或茫然不知所措了。

2.单元统整化。新课程单元设置是主题式的,所选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在上一单元新课之前,笔者往往针对本单元的主题有意识的设置问题,常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设计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预习单时,预习单上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本单元的主题是 ,因为我认为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研究教材,并形成整体观念,让学生把四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单元选文主题的精神内涵,并从写作的角度让学生分析同样的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再如,把整册书七个单元进行分类,纵向联系,把握整册书的设计意图和知识框架,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感知。

3.评价模糊化。预习单的使用,把学生伸缩性很强的预习作业变成了可批改的“可视”作业,如果每一题都非要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下做得很正确,那势必导致能力强的学生绞尽脑汁攻克难题,能力差的学生知难而退,大家都过得不轻松,而老师的教学似乎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笔者在操作过程中只是要求学生努力去做到,并没要求一定要做到,因为这仅仅是预习作业,学生就算没有思考成熟,也对这些问题不再陌生,听课时肯定不会“恍然如隔世”了。

三、预习作业将来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笔者认为,将来我们的预习任务,就是学生拿到任何体裁的课文后,能针对课文的特点自己设计针对性预习任务自己完成。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先走好今天的每一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有了预习单,学生的预习也就有了可控的过程,预习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只有重视课前预习,并给予精心指导,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