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来的厌学情绪,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它,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1. 导入新课时,要突出“新”和“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节课如果开头就达到“片言以居要”的境地,便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开始就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壮态中,便为整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可采用“开宗明义法”、“直观引入法”、“温故知新法”、“创设悬念法”等方法引入,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班级、教材内容而定。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分析课文前在教室的正中间挂上的遗像,墙上贴着当时追悼会的图片,播放哀乐,再加上教师字字血,声声泪的导入语。在这种悲痛的情境中,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总之,导入新课要突出两个字“新”和“奇”,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地学习和思考。

2. 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因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别具匠心地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育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应完全去讲解课本中的现成知识,而应该创设思维情境、环境情境、气氛情境等来诱发儿童的情感,并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亲自去感受,使情感具有实际效能,从而使学习过程变成师生双方愉快劳动的过程。如根据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安排,可布置一个环境;扮演一个角色;组织一种气氛等,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 挖掘潜力、启迪思维、诱发兴趣

要想挖掘学生的潜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兴趣,就应该从提问出发,提问的意义在于: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以训练的发展他们的思维,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信息交流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学生则可从提问中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对挖掘学生的潜力,诱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提问的方法可以采用“诊断性提问”、“定向性提问”、“引导性提问”、“引发性提问”,教学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及个性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并加以鼓励,使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从固定模式的误区中走出来,学习语文必然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4. 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外,还应该适时地、恰到好处地使用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学物段,使之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变单项刺激为多项刺激。这样,学生的学习情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梅雨潭》时,利用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然后要求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瀑布的课文,并以今天看到的瀑布作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梅雨潭的特点,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课文,教学效果良好。

5. 课内外结合,扩大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需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由此可见,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把知识点与课外活动切实连贯起来,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发现和观察问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教学一年级课本《菜园里》一课时,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菜园里,让他们主要亲自观察和认识,还可以仔细分辨这些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这不仅拓展和深化了语文课所学的知识,知道了蔬菜的食用部分,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语文,做到手脑并用,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活中具体的运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目的便会有较清醒的认识,使之变成一种需要,进而成为一种激情,在语文教学中便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