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碰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碰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悲剧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戏剧形式,一直在娓娓叙述着触碰人类灵魂的故事,彰显着情感和理性的冲撞。《哈姆雷特》是欧洲戏剧文学史上崇高的一部悲剧,复仇故事中闪烁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光辉。《赵氏孤儿》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传世之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故事,带有浓重的道德教化色彩。本文将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揭示的人性秩序社会秩序

关键词: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人性秩序 社会秩序 中西异同

十四世纪的中国,十六世纪的英国,中间隔着两百多年的时光,纪君祥、莎翁却写了相似的复仇悲剧。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莎翁的《哈姆雷特》,都描写仇恨驱使下引发的复仇和人心的种种挣扎。对比两部作品,可以发掘出《哈姆雷特》中呈现的人性秩序与《赵氏孤儿》中呈现的社会秩序的碰撞。《哈姆雷特》的复仇悲剧更多的从人性,从主体内部去探讨。《赵氏孤儿》则不同,贯穿其中的是臣子关系、主仆关系、君臣关系,这些都构成一种社会秩序。

一、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碰撞之体现

《哈姆雷特》中呈现的人性秩序与《赵氏孤儿》中呈现的社会秩序的碰撞首先体现在悲剧主人公的个体化与群体化方面。《哈姆雷特》中的悲剧主人公主要集中于哈姆雷特一人,无论是缜密的复仇的谋划,还是复仇过程中的痛苦、焦灼,都是哈姆雷特一人独自承担的。而《赵氏孤儿》则不同,赵武的复仇之路上,有许多忠义之士相助,他们共同努力,甚至自我牺牲来为赵武的复仇铺平道路。《哈姆雷特》的悲剧主人公是个体化的,而《赵氏孤儿》中的悲剧主人公是群体化的。

《哈姆雷特》中呈现的人性秩序与《赵氏孤儿》中呈现的社会秩序的碰撞还体现在“内部悲剧”与“外部悲剧”上。《哈姆雷特》是集中展现主人公内在人性正邪两面斗争的内部悲剧,而《赵氏孤儿》则是集中呈现外在的正邪势力相互较量的外部悲剧。哈姆雷特作为王子和作为儿子的双重身份分裂而生成的冲突和犹豫怀疑的性情使他不断延宕复仇行为。他的复仇是通过不断否定他自身的缺陷来完成悲剧的建构。而《赵氏孤儿》的复仇悲剧则通过外在的正邪较量展开,是以赵朔、韩厥、程婴、公孙杵臼为代表的正义的一方与屠岸贾为代表的邪恶的一方的较量。

二、探溯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差异之原因

首先来看两部作品产生时的时代背景。《哈姆雷特》产生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时代,是对以神为本的中世纪的反拨。人们原先高高仰起,注视着上天、神灵和权威的目光,开始转向人,转向自己。”【1】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和个性解放。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主人公对自由、对人性的崇尚以及对命运的反抗。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多面人格的塑造正是受到了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哈姆雷特的忧郁与装疯,复仇行为上的迟疑与延宕都是维护人性秩序的必然。而纪君祥生活在元蒙统治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产生冲击波,在文人心中产生巨大震动,加之“元代吏治腐败,官吏昏庸,贪赃枉法,巧取豪夺,民族歧视,文士困顿”【2】为了歌颂正义、鞭笞奸佞,纪君祥采用集体复仇的方式来团结人心。在《赵氏孤儿》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大于人性内心的力量。长期形成的社会秩序性不自觉地约束着作品主人公。

其次来看中西方悲剧的建构方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对悲剧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在于引起观众心中怜悯和敬畏的情绪,进而达到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净化功能”【3】俄国作家库尔尼雪夫斯基强调:“生活和艺术中的悲剧事件并不决定于命运,而是一定的客观条件,特别是社会现象的产物。”【4】黑格尔指出:“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的冲突,是不合理性的毁灭。”【5】鲁迅则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人看。”【6】

从中外叙事文学复仇主题的伦理价值取向来看,西方文学中的复仇叙事追求人物个人性格的美和崇高,而中国文学则更注重人物在社会大条件下与集体的和谐。西方文化中素有重视个体、张扬个性的传统,人作为个体的价值在西方得到实在的体现。而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同时中国人注重宗族与群体,忽视和否定个体与个性。这是《哈姆雷特》侧重个体人性秩序建构与《赵氏孤儿》侧重群体社会秩序建构的原因。

从悲剧的冲突上来说,中国悲剧注重表现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西方悲剧则注重表现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在西方,循着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传统,对于悲剧是这样定义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引起人们的恐惧,怜悯,以达到道德净化的目的。在西方的悲剧传统中,历来以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为主,悲剧的冲突主要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哈姆雷特》就是通过否定哈姆雷特自身的缺陷来确立整部剧的悲剧性。而在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中,传统的悲剧注重的是“毁灭”。《赵氏孤儿》的悲剧性主要集中在外在的正邪斗争和矛盾冲突所引起的毁灭,通过善良弱小正义一方的毁灭,抬高了正义一方的道德地位,也为后来正义势力战胜邪恶势力作了铺垫。

悲剧故事各有各的悲哀,复仇故事各有各的仇恨。透过《哈姆雷特》中人性秩序与《赵氏孤儿》中社会秩序的碰撞,可以从中领悟中西不同民族的不同复仇模式和不同的文化精神及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谈瀛洲.莎评简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2]高益荣主编.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M].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265-266页.

[3]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页.

[4]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M].

[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M].

[6]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 [M]. 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