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侃价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侃价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在中国工作10年,刚来北京的时候,到自由市场买水果都觉得很麻烦,甚至有些痛苦,因为听说在中国买东西一定要“侃价”。面对那些咄咄逼人的小商贩们,我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现在,我好像变了一个人。每次陪朋友买东西回来,日本的朋友都会说我“真像个中国人”。

我估计,像不像中国人的最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掌握了侃价的技巧。而在中国,虽然讲价的基本意思是“砍价”,但似乎更确切的词是“侃价”,因为这里面不仅有降低价格的目的,还包括了与摊主的心理交锋。

比如我们去类似北京女人街这样的地方买衣服,虽然会有写着"680"的价签在衣服旁边,还是应该视而不见地问店员:“这件怎么卖?”

店员说:“给你280吧”。

然后,我会好像根本没听见他的价钱似地继续追问:“最低多少?”。

店员很真诚地说:“最低最低140。”

我做出完全不相信的表情说:“别蒙我,我问你,最低多少?”

店员现在开始相信我是一个老北京了:“你说个价,多少要?”

“要是60我就买了,不行就算了。”然后我抬腿就走。

但是多数情况下,我走出3米之前,会听到店员在外面喊:“回来,100要不要?”

这样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对话,在今天的日本,已经很难听到了。一方面,所有的商店都是明码标价卖东西。在日本开价和还价之间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所以出价就是一言九鼎;另一方面,买方即使是觉得太贵,也不会很粗鲁地去质疑对方是不是在骗人,顶多是说:“超出我的预算了,请让我考虑考虑。”要是哪个买东西的人张口就说:“这东西哪值一万日元,两折我拿走了。”那这个人一定是正在黑道上混的大哥。

可是到了中国,如果还是抱着这样的经验,一定会吃亏。我感觉在中国的很多市场里好像有两个价格,一个是给外国人或者外地人的,一个是给知根知底的本地人或者朋友的。中国似乎不存在价格的上限,很多店家对价格外行的买家会很不客气,碰上一个可以抬价的对象,涨五倍十倍都有可能。对很多不常来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这是很残酷的一面。商品交易的基础是互相信赖,如果买东西老是要一对一地斗争,信赖基础肯定会受到伤害。

不过,在中国久了,有时候我反而觉得侃价也是一种很好玩的交流经验,是个人对个人富有刺激性的较量。在侃价占到上风之后我特别有成就感。我认识的一位大使夫人曾经说过:“我爱人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买东西,五块钱十块钱,我也要讨价还价半天。他觉得又费时间又费精神。其实,如果买东西花了冤枉钱,那是很窝心的事情。”

她丈夫所不能理解的是,她想得到的是一种卖家对买家在斗争之后的微妙尊重,一种把对手当作“内行人”和精明人的尊重。经过好像吵架一样的刺激谈判,最终达成一致,那种被认同的滋味是很爽快的。中国讨价还价的地方这么多,也是一种社会活力的体现吧。

现在,学习侃价的外国大军中,加入了一个新成员:我快到70岁的老母亲。她学会的永远管用的一招,就是“拔腿就走”。

在街上买水果,她会问:“这个多少钱?”摊主会给她报一个价格。她随口就说:“太贵了。”摊主又会稀里哗啦说一堆她完全听不懂的话。最后她说:“那算了,不要了。”这时候摊主会拦住她,报了最后一个价格。这个成交价基本上就是附近街道大妈能拿到的最低价。我相信,那个卖水果的人一定也是把我妈妈当作是平时必须要搞好关系的邻居大妈了。

摘自《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