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年苍坡,耕读传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年苍坡,耕读传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浙江永嘉县楠溪江畔,有一座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千年古村——苍坡。苍坡原名“苍墩”,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为避光宗赵悖(与“墩”同音)讳而改名为“苍坡”。現存的苍坡村是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苍坡第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重新设计的。整个村庄按照阴阳五行,以“文房四宝”作为布局,突出了“耕读”元素。

重新设计后的苍坡,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为了让“耕读”在村落结构中得到充分体現,首先在村落的东南方建起东、西两方池塘作为“砚台”,以此来压住东甲乙木和南丙丁火。然后,在村中正对村外的笔架山之处,修造了一条长306米、宽2米的笔直“笔街”,让笔架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笔架”。接着,在“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作为“墨”,而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200公顷)平畴作为“纸”。这样,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为特色的苍坡村就形成了。

苍坡的南门叫“苍坡溪门”,此门始建于南宋,全部由木料构筑而成,以大斗、小斗、托梁和挑檐建造。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一眼看上去风格很像日本的古建筑。据说此门和日本的“国宝”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如出一辙,不过那座大门的建造时间比苍坡溪门晚了12年。

穿过苍坡溪门,就能看见一座由五块石板连成的“五龙”桥,也叫“鼎香”桥,隐喻此地人才辈出,藏龙卧虎。站在鼎香桥上,环视四周,左为池塘,右为古庙。远处,笔架山云岚叠翠,树烟袅袅;近端,“笔街”意幽味长,“石墨”沉寂如梦,“砚池”光影迷离,村舍倒映池水中。天光云影中的“文房四宝”,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在吟唱着那首名曰“耕读”的老歌……

右转来到仁济庙,里面其实是苍坡民俗文物展。庙三面环水,远远地望去,如同一只画舫漂浮于池水之中。与其说它是座庙宇,还不如说是一座融庙宇神韵与园林情趣为一体的水榭。苍坡村是李姓聚居之地,从仁济庙侧面一个小门出来便到李氏大宗祠,里面供奉着李氏先祖的彩色画像。宗祠后面是建筑考究的太阴宫,現在是女织展馆,陈列着苍坡的纺织文化。

在仁济庙外不远、村子的东南角,有一座造型古朴的望兄亭掩映在树丛中,一边是碧水,一边是寨墙。亭前的对联写着:“礼重人伦明古训,亭传佳话继家风”,原来这里有一段南宋时苍坡李氏兄弟的动人故事。出望兄亭,沿东池走到底,是纪念李氏八世祖的水月堂,为李氏第八世祖李霞溪为追悼他抗敌阵亡的兄弟李锦溪而建的。整座建筑建在池水中,只有西面用三条石板与外面相连。堂门上着锁,几只母鸡闲散地卧在美人靠的椅背上。

在村中的小巷里悠然游荡,很快就走到了笔街——一条长长直直的石板街,贯穿全村东西,同临近的芙蓉村的如意街如出一辙。漫步笔街,两边的民宅大多为宋式木建筑,有着雕刻精美的院门,砖雕墙缝中长满了野草,宽敞的院子里晒着谷物和柴草。站在铺嵌着宋代一品官冕图案的青石笔街上,一边是真实的人间烟火:妇女们在砚池中洗刷衣物,家家院落升起了炊烟,孩子们笑着跑过街巷,劳碌了一天的耕牛走在回家的路上;另一边则似一幅宋代山水画:苍烟夕照,宗祠古柏,几位老者在古亭前的石桌上对弈……好似天上人间,不知今夕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