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鹤云:坚守到最后一刻的世博卫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鹤云:坚守到最后一刻的世博卫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9月,当获悉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将抽调一批民警到世博警务站工作后,杨鹤云找到所长主动请缨。所长考虑到杨鹤云的身体状况,颇为犹豫,但他却坚定地说: “去世博可能是我这辈子当警察最大的一次任务了,百年一遇,我真的很想去搏一下……”

杨鹤云原是刃具厂的钳工,1984年通过考试进了公安局,他一米七多的个子,长方脸、厚嘴唇,大檐帽下的那双单眼皮里闪着和善的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警就是穿针引线的人,他们心系千家万户,承包着地区的“责任田”,确保一方平安。当了12年户籍警,在他辖区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刑事案件和暴力案件,赢得了居民和居委干部的普遍夸奖。

2009年9月,世博园区建设进入了高峰期,第一批180名民警来到园区,杨鹤云作为其中的一名在南路临时出入口担任执勤工作。当时的世博园区就是一个大工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园区工地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临时出入口岗亭其实就是一个不足三平方米的“铁皮盒子”,里面除一套占地半个多平方米的监控设备、四个储物箱和一把椅子外,别无他物。岗亭里没有水源,四周也没有道路,去一趟最近的洗手间,也要15分钟以上。园区里没有食堂,民警们每天的工作餐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秋天的时候尚可对付,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每到吃饭时,即便放在保温瓶里的饭菜也早已变得冰冷,难以下咽。

吃饭的难题尚未解决,“方便”的问题接踵而至。杨鹤云突然患了腹泻病,他只好来回奔波于岗亭与卫生间之间,中途的15分钟成了危途,实在坚持不住了,他才提出来与同事换班。为了解决上卫生间的难题,杨鹤云自己悄悄地带上便桶,藏在储物箱里,才解决了内急时的方便问题。出入口实行四班三运转警务模式,杨鹤云与另外三位民警每班一人连轴转,每天连续工作八小时,没有休息时间。

工作中,杨鹤云严守园区出入口,绝不放过一个无证者。有段时间,园区内建设工人出入证一片混乱,部分工人随意借出入证,给园区安全带来很大隐患。针对这一情况,杨鹤云主动加强管理,一旦查获人证不符的当即予以扣押,每天能查获十余张随意出借的证件。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管理,出入证随意出借的混乱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扭转。这期间,有人求情、有人耍赖,甚至有人威胁,杨鹤云都不为所动,依然秉公执法,认真核查,一直保持了出人口的良好治安和通行秩序。

认真规范的杨鹤云也有柔情的一面。每天一些工人一大早就来到工地门前,手里拿着早餐站在寒风里,脸冻得通红,虽然没到入园时间,但杨鹤云却会通融地让他们早点进去。

2009年10月的一天,大雨如注。那天杨鹤云当班,由于车多路窄,道路泥泞,进出的车辆拥堵在了一起。喇叭声、吵闹声夹杂着雷声和雨声,出人口一时乱成了一锅粥。正在安检的杨鹤云顾不及披上雨衣,飞奔出去。他跑到同区内车队的尾部,堵住后面的车辆,指挥司机停车,马上随手找了石块、栅栏,放在路中间,充当临时隔离墩,自己则穿梭在车阵间,来来回回,指挥车辆倒退、前进。虽然手势不标准,口令也不规范,但所有的司机都积极配合服从:经过半个小时的疏导,道路终于畅通了。这时的杨鹤云衣服早已全部湿透,脸上、身上还溅满了泥浆,同事劝他回家换衣服,他毫不在乎地说:“没有那么娇气,下班回家后洗个热水澡就没事了。”

如果说看大门、指挥交通不是老杨的擅长,那么调解矛盾、处理纠纷可是他的拿手绝活。今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夜晚,园区内数十名建设工人因琐事打起了群架。接到报警后,杨鹤云一边通知园区指挥中心增援,一边带着两名保安赶往事发现场。看到现场数十人扭打在一起,上百人站在一边围观,杨鹤云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打斗的人群,他一边高喊:“我是警察,停止打斗!”一边奋力将为首的两人拉开。拉扯中,杨鹤云脸上重重地挨了一拳,他“哎哟”了一声,踉跄了几步,险些跌倒。打架的双方见打了警察知道闯了大祸,立马停了下来,等待警察的发落。杨鹤云捡起地上的警帽,忍痛对两个为首的人说:“打架解决不了问题,有话好好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抓紧干活,哪还有时间吵架!”见警察挨打没有发火,大家都傻眼了,他们没想到这个警察竟然那么宽容,没有惩罚他们,而是好言相劝,心里颇为内疚,为首的两人保证道:“今后保证不会再打架了。”见到老杨脸上的红印,同事们都关心地劝他: “老杨,你年纪不小了,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可要小心点啊。”他却坦然地说: “当警察这么多年了,什么样的事没碰到过。只要这里不出事情,我就放心了。”

杨鹤云就是这样的人,处处替别人着想,唯独没想到自己。他宁肯自己吃点亏、受点苦,隐忍着委屈,却不向人示愁颜,但他对待同事,却像大哥一样的热心。每次接班,他都提前十分钟,让别人早点回去。有时,下一班的同事晚来了,向他表示歉意,他都笑着说: “谁家里没有点急事。”他遇到上一班没有处理完的任务或纠纷,都会主动接下来,让同事抓紧回去休息。其实,杨鹤云家里也有许多家务事。在园区期间,他家里搬过家、父亲患癌症、还有女儿大学毕业要找工作,杨鹤云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抓紧处理,没有因为家务事而请假。

2010年初春,所里有几个评正科级的名额,杨鹤云虽然不在所里,但他还是挺关心的,后来听说期盼已久的正科级自己没评上,想想自己已48岁了,从警也26年了,心里多少有点失落,但他没有责怪领导,反而劝妻子说:“名额有限,这么多人望穿秋水,领导一定有难处,以后还有机会的。”他总是那样体谅别人。妻子想起了十多年前派出所改选团支部书记,有几个团员没有选老书记杨鹤云,他不是埋怨对方,而是反省自己对这些年轻的同事关心不够,以后要多善待他们。

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多。这句话也许早已不流行了,但是杨鹤云却始终坚守这样的做人原则。今年3月,卢湾分局第二批增援警力来到园区,新来的民警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一时无法适应,老杨作为同区的“前辈”,便积极想办法帮助新来的同事解决饮水、就餐、如厕等生活问题,还把岗亭里唯一的一把椅子让给新来的同事坐着休息,自己却常常站在岗亭外,或靠在墙上歇一会,

新来的同事发现他脸色不好,提醒他去医院查一下,他笑着说: “可能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啊,过一阵子应该会好的。”其实,杨鹤云来园区已经半年了,怎么会还没有适应呢?现在推算一下,其实,这时他已经是一个癌症病人了。他不断地拉稀、胃痛,这些都是信号,可他却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坚守着同区。妻子见他晚上同来愁眉不展,一问得知他最近胃痛和拉稀,便劝他说:“你给领导打个电话,让换一个人去世博园区:”杨鹤云摇摇

头说: “换一个人也要有人去,那里的环境太艰苦,我不去,人家就要去。人家还以为我当逃兵了。”

4月开始,杨鹤云每次下班回家都疲惫不堪,脸色铁青,妻子和女儿多次提醒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都推脱说:“世博会马上就要开了,单位里事情多,人手又少,等忙完了这阵子再说吧。”

杨鹤云不愿意当逃兵。场馆搜爆是老杨执行的最后一项任务。今年4月起,他作为搜爆队室内分队长,带领十几名士兵,一个场馆接一个场馆,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进行搜爆工作,从早上七点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电钟。在这几天里,他先后查获有毒有害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品120余件。虽然没有几天时问,但对于一个重病在身的人来说需要多大的毅力啊。4月17日早上一上班,同事们见他脸色很差,大家劝他说: “你脸色不好,还是抽空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他指着胃说: “我胃不太好,等完成了今天的搜爆任务,下班后去医院。”这天中午,老杨带队完成了同家电网馆一至二楼的搜爆工作。午餐的时候,同事们见他表情痛苦,没有胃口,吃不下饭,便特意给他买了一碗大排面,劝他:“老杨,再难过,毕竟于了一上午体力活,怎么也要吃一点。”可是,杨鹤云捧着碗,强忍着胃痛(其实是肝痛),怎么也吃不下去,直到面条涨了、糊了,也没能咽下去几口。在如此难受的情况下,他还是没有请假去医院,而是下午照常硬撑上岗,最终完成了“将军楼”的搜爆任务。

当晚,杨鹤云发高烧,第二天,进了医院,从此一病不起。

杨鹤云是个很讲礼仪的人,同事们给他发个短信,他收到后必有回音。派出所的内勤张轶见4月24日是杨鹤云生日,便给他发了个短信,祝他生日快乐。但是却有去无回,张轶感到纳闷,老杨怎么没有回音?

其实,杨鹤云这时病情已经恶化了。他是4月17日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第二天到中山医院做了检查。20日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一见报告,表情惊讶地问家属:“病得那么严重,不感到疼吗?怎么熬到现在才来?简直是个超人!已经肝癌晚期,没有救了。”妻子徐敏华听罢如五雷轰顶,她抱着期望的眼神哭求医生: “医生救他一下吧,他才48岁,这么年轻。”医生感叹道:“病来得太猛了,几乎没什么救治的希望。”在妻子的反复恳求下,杨鹤云终于住进了医院,七八人一间病房。妻子忍着悲痛对杨鹤云说: “结果不是太好,等着进一步检查。”杨鹤云反过来劝妻子: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总有办法治疗的,不要难过。”妻子听罢躲到卫生间失声痛哭,哭自己疏忽大意了,没有坚持要他去医院检查,没有请假陪他到医院去看病。

妻子整天表情抑郁,杨鹤云有了怀疑,他上医院网一查,立刻明白自己得了肝癌。妻子知道他什么都清楚了,便安慰他说: “我已托阿嫂转院到仁济医院了,那里可以换肝。”杨鹤云对生命充满了热爱,他抱着极大的期望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住院的日子度日如年,妻子多次提出,给所长报告一下病情,但是杨鹤云坚决不同意,他劝妻子说: “现在是世博会最忙的时候,领导知道了要分心的,同事们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还要来看我,对大家士气也有影响,还是算了吧。”十天的日子在煎熬中过去了。4月30日,妻子踌躇再三,心里的压力再也挺不住了,她悄悄地给所长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杨鹤云的病情,她一再嘱咐所长,千万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这天晚上是世博会开幕式,医院里没有电视机,杨鹤云说: “我为世博会忙了大半年,不看世博会实在于心不甘,还是接我同家看吧。”

第二天,所长来了,杨鹤云见了领导,马上从床上坐起来歉意地说: “所长你这么忙,还来看我,实在不好意思。对不起,我没想到突然生病了,没有完成好你交给我的世博安保任务。”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替别人着想。所长望着他憔悴的面容,心里在流泪。

妻子先后去了龙华医院和曙光医院,想通过中医来挽救老杨,但是专家医生都摇头说: “病情来得太猛了,无法医治了,只有减轻病人的痛苦。”妻子不甘心,打电话求哥哥。他赶来后,对妹妹说: “马上给所长打电话求助,请单位出面,也许能住进仁济医院。”杨鹤云一听找所长,马上阻止道: “现在所长那么忙,千万别麻烦领导,我工作到现在,从来没有麻烦过单位。”

通过朋友介绍,妻子来到了四五五医院相求,主任医生一看报告,马上回绝说: “没有救了,如果有救,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呢?这几天还是给他吃得好一点,能拖一天就算一天吧。”妻子不甘心,又去找了朋友介绍的副主任医生,总算住进了四五医院。

卢湾分局局长陈明军、政委吴培明等领导先后到医院看望杨鹤云,他身体虚弱得皮包骨头,因操劳过度,皱纹过甲地刻上了额头,头发已然花白,似乎每一根皱纹和白发都是他辛劳和疲惫的记录。见不断有领导前来探望,老杨一再叮嘱妻子: “如果领导问起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你千万不要提,不要为难组织,女儿让她自己去闯吧,她喜欢服装设计,只要认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出息的。”妻子含泪咬唇点点头。

几天后,杨鹤云转到了仁济医院,他在期盼着奇迹出现。

6月9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春雷、市总工会副主席陈国华、卢湾区委书记徐逸波、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俞烈等领导特意来到杨鹤云的病榻前,给他颁发了“世博安保先锋”的证书,病入膏肓的杨鹤云很是激动,颇感欣慰。

杨鹤云见了这么多领导前来探望自己,有点纳闷地对妻子说:“我这么一个基层的小民警生病,平时工作很平常,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却惊动了那么多领导,实在是不好意思。”但他心里特感动,也很高兴,心想领导重视了,医院里一定会全力以赴救治的,也许有希望了。

经过领导的协调和嘱托,医院决定马上换肝,但是几位专家认真检查后,感到风险太大,只得放弃。但是卢湾分局政委吴培明没有放弃,他拿着病人的片子,赶到了东方肝胆医院,找到了吴孟超院士所在的专家小组,几位肝病顶级专家反复研究后,还是摇头无力回天。

一天下午,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老杨,他还充满信心地说: “等我身体好了,一定要去世博园看看。忙了这么久,那时还是个大工地,尘土飞扬,戴口罩也没用,车子的轮胎也被戳破了四五次,到现在还没去过世博园,心里挺遗憾的。”记者安慰他说:“你一定能去的。”杨鹤云笑了,笑得是那么酸楚。

6月22日,受公安部副部长刘京的委托,公安部世博安保办公室副主任张亚宏看望了病重的杨鹤云,他已经无力说话了,但他的眼神却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弥留之际,杨鹤云躺在病床上喃喃地对妻子说: “一直答应带你们举家出游,却整天忙于工作,也没带你和女儿去过北京,躺在病床上静下来想想真是对不住你们母女俩,等我的病好了,等世博会结束了,我一定请个公休假,带你们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故宫、长城……”妻子听罢泪如泉涌。

6月25日凌晨2时57分,杨鹤云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他为之眷恋的世界,带着对亲人的不舍痛苦地远去了,他的生命定格在48岁的年轮上。

7月6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盂建柱,在上海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了杨鹤云家中,亲切慰问了杨鹤云同志的妻子和女儿,孟部长高度评价了杨鹤云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回顾杨鹤云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更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但这并不减少他带给我们的感动。有人评价杨鹤云的事迹时,将其归人“身边的感动”,非常贴切,正因为杨鹤云在我们身边,所以才可敬,也更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