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洪祥:他让更多人替他活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4年前,他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罗甸村的一个普通苗族农民家庭,可今年春节前的一场意外,让他的生命句号画在了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在他弥留之际,家人忍住巨大的悲痛,按照他生前的意愿,毅然决定捐献他的一肝两肾两角膜,让5名病患者获得了新生。他就是新时代的雷锋,镇雄人的骄傲——镇雄农民工杨洪祥。
今年2月,我们采访团先后深入镇雄县大湾镇罗甸村、坡头镇亳都村采访杨洪祥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邻里乡亲;之后又到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采访杨洪祥的妻子和儿子、杨洪祥打工地的工友、杨洪祥住院抢救的主治医生、宁海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最后到宁波市,分别到宁波市红十字会、鄞州第二医院等三家医院、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等地进行全面采访。通过采访,杨洪祥的事迹在我脑中清晰起来,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
按照丈夫生前遗愿
家人大义捐献器官
今年1月11日凌晨6点,天刚蒙蒙亮的宁海县城晨雾弥漫,虽然寒风刺骨,但整个县城车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勤劳的杨洪祥像往常一样,骑着电瓶车去宁海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建筑工地上班了。可谁也没想到,他的车行驶到县城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的时候,他的前方,一个高三学生骑着自行车,两人同向而行。不料,学生骑着自行车突然在路上转弯掉头,跟在后面的杨洪祥猝不及防,猛地撞了上去,头部刚好磕在自行车的钢制货架上,杨洪祥头部鲜血直流,当场昏迷。他的儿子杨忠和妻侄儿黄学才得到消息后,赶到出事地点,把昏迷的杨洪祥送到宁海县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医生诊断结果为颅脑重度损伤,随后送到脑外科进行开颅手术,手术以后,病情还是不稳定,生命垂危。
1月12日,家人得知杨洪祥生命不可逆转后,他们忍着巨大的悲痛找到了宁海县红十字会,提出了要捐献杨洪祥器官。宁海县红十字会迅速联系宁波市红十字会与宁波市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与杨洪祥家人协商捐献签字和善后事宜。
杨洪祥家人为什么要捐献亲人的器官呢?据了解,浙江省是全国人体器官捐献三个试点省之一,宁波市又是浙江省的三个试点市之一。试点工作在2010年12月启动后,直到2011年12月13日,才出现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孙永海。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当地媒体对黑龙江籍农民工孙永海在宁波市捐献器官让5人重获新生的事迹进行了全面的报道。2011年12月14日晚上,杨洪祥一家看电视,他看到孙永海捐献器官让5人获得新生的报道后十分感动,他说,我死后也要把自己的器官捐出来救人。据杨洪祥的大儿子杨钧介绍说,他父亲看到这条新闻后告诉他们,人死了,与其一把火烧掉,还不如捐献出来救人,能救活一个也是很好的。杨洪祥家人明白,按照镇雄风俗,人去世后应该土葬,但是远在浙江,遗体无法及时运回镇雄,只能选择火化,与其一把火烧了,还不如按照他的遗愿,捐献出来帮助别人、救助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那么,身在异地他乡的杨洪祥为什么会有帮助别人、救助别人的想法呢?原来,在2004年,杨洪祥的妻嫂陶翠荣因为患心脏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医药器材费要3万多元。几家亲戚倾其所有把钱拿出来,又找亲戚老乡借了一些,但钱还是不够。一家人走投无路后,杨洪祥带着陶翠荣的儿子黄学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宁海县红十字会,没想到居然得到了2000元的救助金,那真是雪中送炭啊!就是加上那2000元,陶翠荣成功安装了心脏起搏器。“那次我母亲出院后,二姑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要做个好人、多帮助别人’。”黄学才记忆犹新。
当天,杨洪祥的妻子黄永珍和两个儿子杨钧、杨忠就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黄永珍不识字,她没有想到自己生平第一次在儿子的帮助下写下自己的名字,竟然是在丈夫捐献器官的登记表上。按照规定,捐赠器官还必须征得父母同意,于是,1月13日,宁波市红十字会的两名工作人员连夜赶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他们克服高原反应,与杨洪祥81岁的母亲陶秀英协商器官捐献事宜。当地人是第一次听说捐赠器官救人这一陌生的事情,不要说陶秀英老人,就是当地群众也不会答应捐赠。老人不懂器官捐赠的事情,但她明白儿子将要离开自己了。面对即将失去儿子的痛苦,她艰难地抉择是否该在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她说,儿子一家既然答应捐赠了,自己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陶秀英艰难地按上手印,表示同意。之后,杨洪祥继父熊化田也签字同意。
1月16日凌晨1时32分,杨洪祥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医务人员和宁波市、宁海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噙着热泪,向杨洪祥遗体默哀3分钟。半个小时后,杨洪祥身上的两肾一肝和一对眼角膜被成功摘取。接着在甬城宁波各大医院开始了一场生命接力。凌晨4点,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里,杨洪祥的肝脏被植入一位肝癌患者体内,一个肾脏被植入一位女性尿毒症患者体内;早上7点30分,在鄞州第二医院,他的另一个肾脏被植入一位29岁患尿毒症的安徽农民工体内;上午10点,在宁波市眼科医院,杨洪祥的眼角膜被分别植入到两位失明者的眼中。眼角膜的两位受捐者都只有20岁出头,其中一位是来自贵州的农民工,7年前被木头击中眼睛失明。
杨洪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生前的诺言。至此,杨洪祥也成为了宁海县首例、宁波市第二例器官捐献者。
大爱精神感动浙滇
生命之花继续绽放
今年1月17日起,浙江省的多家媒体密集报道了杨洪祥大义捐献器官的新闻后,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无数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作出批示:“一位普通建筑工人能有如此大爱之举,感人之深,倍感敬意。请市捐献办代向杨的亲人表示慰问。”
今年2月份我在宁波采访,杨洪祥捐献器官的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在街头与宁波市民聊起了杨洪祥的事迹,他们还记忆犹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市民说,杨洪祥作为一个农民工,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也挺让我感动的,他能有这样的大义之举、大爱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宁波市民学习,真的是很感谢他,能够带动我们市民向他学习。其中一位女市民说:“听到他的这件事情以后,我的内心挺感动的,我想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口口相传嘛,把他的事迹介绍给我们的街坊邻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捐献器官的好处,让更多的病人能得到生命的延续。”宁海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林玲伊说:“作为宁海的首列人体器官捐献成功,当我们的电视报纸媒体播出以后,我们领导也好,市民也好,认同度都很高,对于器官捐献这件事情,他们也了解了很多,然后,也有很多市民打电话来咨询,如果要做器官捐献者要怎样的,这样子。”
杨洪祥在宁波捐器官的事迹传到家乡,感动了家乡的干部群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昭通市和镇雄县领导对此事作出了重要批示。
昭通市委书记夜礼斌批示:“杨洪祥同志及家人捐献人体器官使五个疾病患者获得新生的壮举是当代精神文明的典范,其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是现代活雷锋的典范。虽然事迹在外,但这是昭通人民的骄傲,也是昭通人民和乌蒙大地培育的结果。请市委宣传部杨部长专程到镇雄县,代表市委市政府及我和刘市长看望慰问家属。并精心研究策划,加大宣传力度,使此壮举感染影响更多的人,培育造就大批杨洪祥式的新时代新雷锋。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向崭新的阶段”。
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华批示:“学习雷锋活动,要将杨洪祥同志的典型事迹作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要认真收集、整理、总结杨洪祥及其亲属作出这一壮举的感人历程,并认真进行杨洪祥事迹的宣传策划,塑造昭通新一代农民工的光辉形象,推动学习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请市委宣传部杨军部长组织力量着力抓好这项工作。”
昭通市委副书记李勇批示:“杨洪祥同志是我市百万外出务工人员中普通的一员,同时又是其中杰出代表和优秀的一员,树立了昭通农民工的良好形象,展现了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请市委宣传部和市红十字会认真策划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为昭通及昭通在外务工人员塑造一个优秀典型代表”。
昭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军批示:“此事件在宁波引起重大反响,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做出批示。我市近期将组织媒体赴宁波、镇雄采访,以宣传此事件为抓手,展示昭通形象、扩大昭通知名度、推动我市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请及时将夜书记、李副书记的批示传镇雄县委、镇雄县委宣传部、市红十字会及昭通日报、昭通电视台、昭通电台、驻昭媒体。请李岐同志牵头及时制定宣传方案,统筹抓好工作落实”。
镇雄县委书记冯学兰批示:“杨洪祥及其家人自愿捐献人体器官使五名病患者获得新生的伟大壮举、大爱精神和高尚情操感动了宁波、感动了浙江、感动了镇雄、感动了昭通,也必将感动云南、感动中国。杨洪祥及其家人的壮举太伟大了,这种无私的大爱精神是镇雄的传统美德与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无私的大爱精神永远值得镇雄人民学习。请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专门力量、精心策划,进一步挖掘、整理杨洪祥及其家人的先进事迹,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组织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在镇雄及时掀起学习杨洪祥精神的高潮。”
随后,按照昭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昭通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省、市、县的13家新闻媒体组成采访团,赶赴浙江宁波,采访报道了杨洪祥大义捐献器官为5人带来新生感动宁波,树立当代活雷锋典范的感人事迹。
2月15日,在杨洪祥离开我们刚一个月的这一天,接受他器官移植的5人全部出院,康复情况良好。“杨洪祥及其家人的义举在宁波市树立了一座道德的丰碑,他们用爱的奉献感化了很多人。”将杨洪祥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一个患尿毒症的主刀医生、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院长姚许平介绍,男青年表示是器官捐献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和他的家人为了回报社会,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鄞州第二医院50多名医务人员和2名参与采访的记者被杨洪祥一家人的高尚情操所感化,也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肾脏内科袁主任说,受助者几乎都清楚自己的器官来源,他们都希望恢复健康后,能够当面感谢杨洪祥的家人。但按照器官移植的相关规定,器官捐献者和受助者之间不能有直接接触。无法当面感谢,这些受助者依然心怀感恩。他们无一例外地在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了字,希望去世后能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别人。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仅是宁波李惠利医院,等待肾移植的病人就有206人,宁波市眼科医院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就有300多人。杨洪祥捐献自己的器官,为病人提供了最为珍贵的供体,救治了在绝望中等待新生的5人。
宁波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雅飞深情地说:“杨洪祥的大爱、他家人的义举,为我们宁波这座爱心城市,为我们宁波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又树了一个道德的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宁波人的心里。”截至2月16日,宁波市共有167名热心市民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而在孙永海、杨洪祥捐献器官前,登记人数只有32人。
杨洪祥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浙江,感动了宁波:而且感动了云南、感动了昭通,还感动了浙江在镇雄经商的商人。2月16日下午,镇雄温州商会举行“学习杨洪祥,回馈镇雄人”座谈会,6名温州商会会员结对镇雄27名在校贫困大学生,每名大学生每年将获得1万元资助款,直至大学毕业。
杨洪祥虽然走了,他的生命年轮也永远定格在了44岁,但他崇高的品质、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大爱,值得我们学习。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浓浓关爱纷至沓来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杨洪祥及家人的大义之举,爱心汇聚的甬城宁波没有忘记,懂得感恩的宁波人更不会忘记,各方赞誉和社会关爱纷至沓来,杨洪祥的生命之花也因器官捐献在第二故乡宁波,以特有的方式绽放。
1月18日,宁波市总工会追授杨洪祥为“宁波市最具爱心外来务工人员”荣誉称号。宁波市总工会的授奖词说:“杨洪祥同志的善举是他们平日纯朴善良、热心助人、热爱生命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和衷共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他们的善举表明,外来务工人员不仅是宁波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宁波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1月19日,宁海县副县长、县红十字会会长娄黛敏看望慰问了杨洪祥的家属,给他们送去了鲜花和2万元慰问金。在表达对这位新宁海人深深敬意和深切哀悼的同时,娄黛敏还向其家属仔细了解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积极予以协调解决,并鼓励他们努力适应新生活,创造更好的明天。同时,她号召全社会都要学习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投身到宁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浪潮中去。
1月20日,“利时孙永海爱心基金”正式启动,杨洪祥家属成为了该基金的首例受助者,获得3万元救助金。
1月29日,宁海县住建局看望了杨洪祥家属,并送上了新春问候和慰问金。
2月4日,宁波市红十字会又给杨洪祥的母亲汇来了一次性救助金5万元,受宁波市红十字会委托,昭通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镇雄县政府副县长、县红十字会会长宗双林等相关负责同志翻山越岭赶赴大湾镇罗甸村石良子村民组,把5万元一次性生活救助金送到杨洪祥81岁的亲生母亲陶秀英手中。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厚葬的意识,大多数人选择用葬礼宣告自己生命的结束;而杨洪祥开创文明新风,选择捐献器官救人,用自己的器官延续他人的生命。这种做法感动了昭通和镇雄,受到了当地人们的尊重和敬佩,关注与关爱火热进行。
2月12日,受昭通市委书记夜礼斌,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华,昭通市委副书记李勇委托,昭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军与镇雄县委副书记王华国,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龚登会等一道,带着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与问候,冒着严寒,踏着泥泞,到坡头镇亳都村包包组,分别代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亲切看望慰问了杨洪祥的亲属,并向他们送上了棉被、衣服、大米和2万元慰问金。杨军对杨洪祥母亲陶秀英说:“我们受市委夜书记,市政府刘建华市长,还有市委李副书记的委托,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你家,祝你老身体好,洪祥是我们镇雄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昭通的骄傲,他的精神也体现了我们的高原情怀,大山精神,也体现了我们昭通新时期的昭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月13日,杨洪祥的故乡大湾镇启动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全镇干部职工向杨洪祥家庭捐款近万元,表达了对杨洪祥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
苦难炼就大山精神
镇雄精神异地闪光
早春二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大同公墓第五墓园里松柏苍翠,庄严肃静。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在纪念碑左边的纪念墙上,镇雄籍44岁农民工杨洪祥的遗像和名字因为捐献器官已经被刻上去,他和其他遗体及器官捐献者一道,永久地供人们瞻仰和悼念。
少年杨洪祥命运多舛。她母亲陶秀英生长在云南省威信县,年轻时嫁给四川省叙永县一个小山村的杨氏人家。生育了一男一女后,丈夫因病去世。迫于生活,她改嫁给镇雄县坡头亳都的杨大明。途中,女儿饿死,剩下男孩杨国荣。之后,与杨大明生下杨洪宣、杨洪祥两兄弟。后来,因生活困难且杨大明经常打骂,她迫不得已带着杨国荣、杨洪祥来到镇雄县大湾,再次改嫁给住在罗甸石良子的熊化田。在熊化田家,她没有生育。陶秀英老人对记者说:“那个年代,我两次改嫁,目的不是嫁人,是为了找一口饭给孩子吃……”
俗话说:“人看自小,马看蹄爪。”苦难的童年生涯,使杨洪祥从小就很懂事,父母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是乡亲眼中的好孩子。
从石良子到罗甸小学读书,一趟要走六、七里山路,而且是去时下坡来时爬山,极为艰辛。杨洪祥在学校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放学回家虽然走得精疲力竭,但是他总会帮着父母干活,割草放牛。
他的小学老师马朝学说:“杨洪祥一至二年级都是我教的。他是班长,品学兼优,从小就肯做好事,乐于帮助别人。可惜的是,由于家庭贫困,他二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马朝学还讲述了杨洪祥的很多事。他读二年级的时候,同学陆连陪生病了,杨洪祥主动把他背去附近的卫生院检查,捡了药又背两公里把他送到家。每天,杨洪祥都会帮小同学打扫卫生,督促同学写作业。有时放学,他还会帮姓熊的五保老人挑水、和稀煤、捡煤。说起杨洪祥,马朝学眼睛湿润了:“他在宁波捐献器官救人是必然的,因为他从小就是一个好人。”
杨洪祥辍学回家后,跟着父母干繁重的农活。石良子的人到大湾集镇去赶集,要“下一坡去爬一岩来”,杨洪祥在赶集回来的路上经常帮助老人背东西。石良子的老社长王美义说:“这个人在16、7岁的时候,在农村当中,他肯出力,帮人家办事情这些,肯出力,赶场这些,路上遇到老年人背重点这些,他都跟人家把背篼捡来背起,送人回家。小孩上山看牲口这些,帮人家打招呼,看管牲口,打招呼把牲口看好,在农村就肯做这些。学会石工以后,去帮人家做石工,大的石头就是他背,他反映的就是肯出力。”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杨洪祥一家尽管很勤劳,但依靠土地,只能解决温饱。按照农村说的,“天干饿不了手艺人”,他跟着当地石匠师傅学砌石墙帮人修房盖屋。22岁时,杨洪祥与本村的黄永珍结婚成家。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勤俭节约,他们就地取材在山上背石头回来,自己修建起一进两问的住房和一间圈舍,与父母分开居住。第二年,他们生下长子杨均,第四年生下次子杨忠。人们都说少数民族村寨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好做,但他夫妇俩却摒弃了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带头落实了绝育措施。黄永珍做了结扎手术后,村子里很多年轻夫妇像他们一样不畏人言,按照国家规定生了二孩便做绝育手术。
为了发家致富,夫妻俩安顿好老人,又把两个孩子托付给黄永珍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在宁海打工11年,他们只回来过两次,两次回来都给父母打酒、买衣服等东西,给父母钱,陪他们过春节。
听说杨洪祥走了,左邻右舍都非常惋惜。他们纷纷向记者介绍,杨洪祥一向遵纪守法,从来没有害人之心,真心对待别人,乐于助人。“他因为一直在外面打工,就把家里的4亩地全送我种,~分钱也没收。我们村退耕还林的时候,他夫妻俩还趁回来的时候帮我把树种上。现在,树木快成材了,果树也挂果了,可惜,看不到他回来吃了。”邻居熊明贵哽咽着说。
在宁海,杨洪祥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建筑工地做泥水工,妻子黄永珍当他的帮手干些零活。几年之后,两个儿子也来到父母身边务工。一家人团聚在异地他乡,虽然过着早出晚归、流动上班的清苦日子,但家里却时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宁海县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各级各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热情相待,服务到位。当地人对外来民工也友好相处,从不歧视。因此,杨洪祥一直把宁海当做第二故乡,见到哪个工友干活不熟练,他会主动跑过去手把手地教人家。因此,老板喜欢他,工友敬重他。
马安邦是杨洪祥的堂姐夫,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打工已有12年。他说:“我这个舅子有爱心,心胸宽广,他做的好事多得说不完。我教育我的孩子们一定要向舅舅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具有博怀的镇雄人,为家乡争气。”原来,每年春节不回家,杨洪祥一家都会去浦江县与马安邦一家过春节。2004年农历正月初一,浦江县城外发生山火,杨洪祥带着我和我儿子等6位老乡上山灭火。有人说“你是外地人,关你什么事?”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森林是国家的,我怎么不去?”就这样,他用镇雄口音一喊,自己冲锋在前,为扑灭山火立下了汗马功劳。马安邦说:“2011年端午节,浦江县涨洪水,我家房屋被冲坏,家具被冲走,杨洪祥奋不顾身地帮我家抢救财物。我养的那头猪也被洪水卷着往下跑。杨洪祥奋不顾身跳进水里抢救,一手抓住猪尾巴,一手抓住岸边的树枝,最后在我们的帮助下硬是把猪儿救了回来。那次洪水,他为我家挽回损失2万多元。有一年冬天,浦江的雪很大,有个人提着画眉笼沿河堤遛鸟,没想脚下一滑,人掉进河里,杨洪祥正好路过,他迅速脱掉外衣,跳下河里把人救了起来。”
在杨洪祥的影响带动下,马安邦也多次参加扑灭山火,乐于助人,平时还积极参与地方举办的一些文体活动,表演家乡的苗族芦笙舞。2003年、2005年两次被评为“浦江县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苦难炼就了杨洪祥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而他身上折射出的“坚韧不拨、敢为人先、淳朴厚道、勇于担当”的镇雄精神也在异地闪光,当他完成器官捐献时,镇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义举树立光辉形象
引导打造镇雄品牌
杨洪祥及家人捐献器官救人的义举在浙江省宁波市广为流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昭通市委、市政府和镇雄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组织省、市、县媒体,全面宣传杨洪祥及其家人的大义之举,使之感染影响更多的人,培育造就一大批杨洪祥式的新时代雷锋,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向崭新阶段;同时宣传塑造昭通和镇雄新一代农民工的光辉形象,打造昭通和镇雄劳务品牌,提升昭通市和镇雄县的形象及影响力,推动昭通市和镇雄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杨洪祥和妻子黄永珍在浙江省宁海县打工多年,他们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养家糊口。虽然艰辛,但过得快乐,并且逐渐融入了宁海这座城市。杨洪祥及家人选择捐献器官救人的义举,为宁波树立了道德的丰碑,为农民工树立了榜样。杨洪祥的妻嫂陶翠荣说:“杨洪祥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器官还延续着别人的生命,也就是说,他还活在我们全家人的心目中,活在这个世上,他其实是让更多人替他活着,替他把一种永恒的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杨洪祥的小儿子杨忠说:“我爸爸虽然走了,但他的器官依然留在人世,他依然活在我们身边,他虽然走了,但他的器官依然救活了许多人,为许多人带来了幸福。我爸爸虽然走了,但他是最伟大的,我作为他的儿子,感到骄傲,我希望我爸爸一路走好。”宁波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雅飞说:“宁波不仅记住了杨洪祥,也记住了云南,记住了昭通和镇雄。如今,在宁波,杨洪祥不仅作为昭通、镇雄农民工的典型代表,也被亲切地称为‘新宁波人’”。
杨洪祥的大义之举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今社会的新典型,是这个时代的楷模,是镇雄人的骄傲,也是镇雄3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但他和家人的这种大爱精神,对于生活在乌蒙大地上的镇雄人来说,绝不是一个偶然。在他们身上,都折射出了镇雄人民的传统美德、镇雄精神、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这是镇雄县委、县政府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也是加强对务工人员思想引导和培训、提升劳动力质量和水平、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的结果。镇雄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杨洪祥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为人纯朴、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就是要学习他崇尚科学、珍视生命的大爱情怀,就是要学习他文明朴实、勤劳善良的良好形象。
近几年来,镇雄县像杨洪祥这样捐赠器官救人的义举不断涌现,像中屯乡柳林村农民工常国银,在浙江因抢救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泼机镇老包寨村农民工王友尧,因抢救落水儿童而不幸遇难:尖山乡田湾村农民工陈祖伟,在温州务工期间因少女落水而见义勇为。这些义举,树立了镇雄农民工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镇雄县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2346”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123456”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团结奋进、热爱家园、无私奉献、只争朝夕”的昭通精神和“坚韧不拨、敢为人先、淳朴厚道、勇于担当”的镇雄精神,牢固树立“争先恐后、崇尚实干、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昭通作风,全面提升“高效率、快节奏、大跨越、大发展”的昭通速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和加强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把“诚实劳动、遵纪守法、合法创收、回报社会”作为农民工培训的主要内容,着力提升劳动力的质量和水平,广泛宣传农民工中间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教育引导农民工“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着力打造镇雄劳务输出品牌,全面树立镇雄民工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