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大学生的法制现状、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等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违法犯罪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希望,也是当今我国法制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法律素质、法律意识、法律信仰等关系着我国法制社会的进程及社会的安稳工作。近几年来高校校园里大学生犯罪率不断的上升,犯罪类型的多变,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很不平静,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很缺乏,对法律的了解知之甚少。大学是莘莘学子人生道路的一段重要历程,在这段历程中要不断的接受熏陶和锻炼而逐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在法制的前提下理性的处理好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谁的人生将走的更顺畅。

一、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概况

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途径简单的来自于学校的法律公共课、社会重要见闻,报刊杂志等,对于常见的刑法、民法等常用法律条例只是简单的了解,知道偷、盗、抢、杀人等是犯法行为,但对很多边缘化的法律情况不了解。当自身遇到问题时要么是选择忍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私了等,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么就是按自己当时不理智的想法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有其特点:第一、主体范围逐渐的扩大,从院校的办学层次上看,不排除名牌院校;从学历上看,不排除硕士生、博士生;从成绩优秀来看,不排除“非常优秀”的学习尖子生。第二、年龄的低龄化,很多家庭因多方的因素,孩子过早得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使得很多低龄的学生较早的进入象牙塔,因年龄较小,生理、心理、身体等不成熟的情况下容易因矛盾、困惑、不解因素引起刑事案件的发生。第三、团伙性犯罪,学生外出求学,因思乡、孤独、空虚,互相寻找保护、依赖,容易拉帮结派,形成同乡组织。为了某些利益、义气、共同目的时容易形成犯罪集团。最后,智能性犯罪,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往往利用所学知识实行各种高科技犯罪。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每个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都与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原因有:

1、 学校原因

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除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其余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只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由于课时的设置,学生只能简单的了解法律条文,断章取义的知道条文的运用。此外,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很多上法律课的老师是行政老师、辅导员、其他两课老师,本身对法律的了解不透彻就不能很好的传授、讲解法律知识。大学教育过度的重视计算机、英语等其证书的技能培训和考试,长此以往,导致了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忽视,也让学生觉得法律知识不重要,学不学没关系,暂时用不上等消极想法。

2、 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社会不断前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社会不良风气,权利和金钱凌驾于法制之上 ,权钱交易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文化渗透、价值观错位、腐朽思想、暴力、享乐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以及不良的网络内容等,迫使、诱使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3、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最原始接受教育的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的好与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高考制度下,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和投资,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培养,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全部满足,对于生活上的琐事全部包揽,最后培养的孩子是一个除了会学习而不会独立生活,更不会与人相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而不惜伤害别人和社会为代价的人。这些孩子进入大学后就会因各种矛盾、纠纷而产生厌学、怨世、怨人的不良心理和过激行为。

4、自身原因

学校、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对学生的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作用,但主要因素还是学生的内在,表现为健康心理品质的缺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大学生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低,容易受不良环境的诱惑,不良心理如逆反心理、争强好胜心理、享乐攀比心理、好逸恶劳心理、嫉妒嫉恨心理、激情冲动心理等影响,这些心理不能处理好都是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和行为产生的因素。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克服法条解读现象。法制教育是要让学生懂法,利用“案例说法”,触类旁通式地触动大学生的情感神经,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法律意识。刘海洋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否违法都不清楚,这些说明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能力欠缺,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陷,因此,在今后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让优秀的老师把法律的真谛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一部分,从而提高他们内在的素质,使他们用内在素质约束外在行为,从而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知法、守法的水平。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健康心理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要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就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辅导员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对象,应利用周讲评、主题班会、团活动、课外活动等方式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面临西方一些糟粕文化冲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中,大背景下,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心理问题,已是大学中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经济困难、行为怪异、自卑、偏激等学生,学校要不定期的进行心理问题排查,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讲座,辅导员要时常关注学生的动态,保持信息通畅,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大学生承受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健全学校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日常场合,其制度的建立、健全、执行,直接影响与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与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学校要加大管理力度,预测和排除校园不健康因素,严肃处理学生各种违纪行为,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的评议制度,客观全面透明的向学生公布各种评选制度,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应急机制,从苗头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有其社会根源,比如社会上关于法制部分案例会使他们产生误解:中国社会很多时候能通过金钱、关系、权力主宰一切或减少、减轻应有的处罚,为此,他们会以身试法、存在侥幸心理。社会面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应严格按照法律执行,应不徇私枉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监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我国犯法是必须接受法律制裁,法律是公平的,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每个人的自由都是建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四、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必须健康、茁长成长,他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坚定、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应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学校、社会、家庭应共同合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支持。(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庆国.新学期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研究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3月

[2] 周其海.大学生较高犯罪原因社会学分析及预防对策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9)

[3] 李霞.新学期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