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高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其中在校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在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下,每位学生心理上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当所有的压力汇聚到一块时,有时会远远超出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负荷,导致心理发生扭曲,而走上极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对并重视这一现象。因此,分析学生的心理负荷,对培养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高中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各年级的高中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自我调控能力差,心理过度敏感,经常会过度兴奋和极度悲伤;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挫折的决心;意志力不坚定,缺乏自信,盲目跟风,喜欢攀比,容易随波逐流;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和沟通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引起的。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负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负荷指的是一个人心理上所能够承受的最大份量。高中生的心理负荷,指的是高中学生由于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以及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高中生的心理负荷,是在他们后天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中,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但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紧密相关,而且具有很强的年龄特性。从内部因素来看,高中学生正处在他们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和特殊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半成人”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身体迅速长成,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家长、老师的话,不再言听计从,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虽然他们有了“成人感”,但他们心理还未真正成熟起来,再加上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模式和方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从外部因素来看,我国正在处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时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高中学生受到外界刺激的几率明显增多,这种刺激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家庭,也有的来自社会。外界的这种长期、持续的刺激,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情绪紧张,造成心理负荷过重。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外界刺激的强弱程度也不一样,心理学家将人体对心理压力的反应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惊恐反应阶段、抗振阶段、衰竭阶段。衰竭阶段是指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彻底失去有效的防御,即人体处于崩溃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个体,由于个体所具的心理反应,超出其承受的极限,而丧失适应性能量,因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过认真分析和总结,认为当前高中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负荷。
1.升学负荷。虽然成才的道路有很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还是要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为了能考一所好学校,在家里,家长对学生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唯恐成绩下滑;在学校,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焦头烂额、应接不暇。可想而知,学生心理上会承受多大的压力,这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可以说是一种摧残。
2.就业负荷。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就业。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毕业后,找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一事实,对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尤为突出。不考大学,他们会不甘心;考上了大学,毕业还能找工作吗?既然找不到工作,考大学还有没有意义?这些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
3.情感负荷。包括来自家长及男女同学交往的情感影响。做家长的,为了孩子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总是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无任何自利,家长的溺爱,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发展空间。在男女交往过程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有了想跟他们交往的冲动。然而他们这种思想,得不到教师及家长的理解和认可,为此只好压抑自己,造成心理压力。
4.社会负荷。现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多。高中学生自身又十分敏感,他们很想通过教育,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而中学教育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为此,很多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没什么意义,引发内心矛盾冲突,对学习失去兴趣。
5.寻找自己的负荷。由于高中学生“成人感”的产生,很多人都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到社会上大显身手,闯出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他们这种想法根本得不到成人的认可和理解,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怨恨,造成心理失衡。
诚然,必要的压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但如果心理压力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造成心理负荷过重,就容易让他的心理扭曲,引发心理疾病,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找出高中学生心理负荷的根源,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需要我们教师、家长、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共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一个舒适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生这一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 韩永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 刘晓明.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李金钊.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论文,2003:32.
[4].徐光兴著.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援助的学问.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0-272.
[5].刘杰.论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付教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
[3] 李艳红,魏亦军,高智军.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9(2).